盗墓笔记吧 关注:4,657,096贴子:101,883,097

【衍生】世间最美的坟墓——文坛巨匠的长眠之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想法来自于一篇高中课文 《世间最美的坟墓》 作者所描述的是托尔斯泰墓 也许这个形容词有些不合适 但真的很美 于是就有了 盘点一下 【当然盘点也许也不是个合适的形容词】世界文学巨匠的长眠之地的想法
以上。


IP属地:江苏1楼2013-07-14 21:12回复
    原来没有被删=-=真是抽了好久


    IP属地:江苏2楼2013-07-17 10:52
    回复
      原文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快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候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IP属地:江苏4楼2013-07-17 10:53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6楼2013-07-17 11:15
        回复



          IP属地:江苏7楼2013-07-17 11:16
          回复
            接下来是我迅哥儿
            生平:
            鲁迅,清朝光绪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初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在南京求学时学名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三十八岁时,开始用鲁迅为笔名。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鲁迅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后弃医从文(详见《藤野先生》一文),回到本国从事文艺工作,希望通过文学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奉母命回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担任教师。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2],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IP属地:江苏15楼2013-07-17 11:32
            回复
              墓地概况:
              鲁迅墓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2288号鲁迅公园(原虹口公园)内西北隅。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22日,鲁迅丧仪在万国公墓礼堂举行,后遗体葬于公墓东侧F区。
              1951年,上海鲁迅纪念馆在大陆新村10号建立。为便于群众瞻仰鲁迅墓,1956年1月,国务院决定在鲁迅逝世20周年之际,迁建鲁迅墓于虹口公园内。同月中旬,上海成立由陈毅市长任主任委员的 "鲁迅先生坟墓迁建委员会"。6月初,中央批准由设计师陈植主持的设计,并拨工程费90万元。同年7月19日开工,10月9日竣工。
              其实比较官方 没有托尔斯泰那么个人


              IP属地:江苏16楼2013-07-17 11:33
              回复


                IP属地:江苏17楼2013-07-17 11:34
                回复
                  =-=要命 一张图死也贴不上来


                  IP属地:江苏18楼2013-07-17 11:40
                  回复


                    IP属地:江苏20楼2013-07-17 11:41
                    回复
                      墓地概况:
                      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5A级景区。中山陵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中山书院等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IP属地:江苏23楼2013-07-17 11:43
                      回复
                        我发现了一个BUG 不管了=-=


                        IP属地:江苏34楼2013-07-22 17:26
                        回复
                          胡适
                          生平: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IP属地:江苏35楼2013-07-22 17:30
                          回复
                            墓地概况:
                            胡适墓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对面的胡适公园小山上,1962年2月24日,胡适于台北参与中央研究院第五届院士欢迎酒会的胡适,于会议中突发心脏病去世。之后,中华民国政府将胡适于台北的公配居所改建为胡适纪念馆。另外,台北南港当地仕绅李福人,也捐出一片面积达两公顷,位于研究院附近的个人私地辟建为胡适公园,作为胡适的墓地。胡适墓志铭由知名学者毛子水撰文,金石名家王壮为先生书写,其内容为“ 这是胡适先生的墓,生于中华民国纪元前二十一年,卒于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IP属地:江苏36楼2013-07-22 17:31
                            回复
                              墓地在 镰仓,是川端康成家族的墓地。 完全没有图片 是我失策


                              IP属地:江苏39楼2013-07-22 17: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