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尚文化吧 关注:140贴子:4,273
  • 10回复贴,共1

【风尚文化】改编神话、手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咳咳,那个。。。我发文,虽然是改编的。。。


1楼2013-06-30 11:16回复
    彼岸花(曼陀罗)
    在神界,曼珠和沙华是一对异性知己。哦。说起来,那已经是往事了。为什么?因为他们被派去人界执行了一次任务。是什么任务?这谁也不知道,甚至连这唯一知道真相的任务派遣者——天帝。他,也忘记了是怎么一回事。曼珠和沙华到人界后很快完成了任务。在即将回到神界之前,他们改变了主意。他们想要在人界好好的浏览一番。好奇心驱使他们这么做了。
    他们在人界一呆就是两百年。他们并不担心天帝在他们回归神界时会谴责他们。因为他们知道仁慈的天帝不会怪罪他们第一次来到人界的好奇。况且,神界一天,人界一年。他们在人界也只不过逗留了两百天罢了。在这两百年里,他们游遍了世界各处美景。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神界之人不该有的情愫。
    两百年的游历,让他们看懂了情,读懂了爱。也让他们明白了那从心底油然而生的感情。他们相爱了,却知道这不该发生在他们身上,这种情愫是天帝所不允许的,但他们还是相爱了。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天帝并没有原谅他们,他发怒了。他把本就是花妖的曼珠和叶妖沙华分隔开来。可是他没有想到,上千年的相处早已让曼珠和沙华心灵相通。他们用心交流着。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天各一方的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他们越来越思念对方,越来越想和对方见面。终于有一天,他们冲破了牢笼,逃到了世界之端——彼岸。久不相见所累积的思念让他们紧紧相拥。
    可是,天地发现了,他追到了彼岸。或许是想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吧。天帝听许了他们的意愿,让他们永远的在一起了。不过付出的代价却是——永不相见。花叶同根,却不同生。花开叶落,叶盛花衰;花是血红,叶是碧绿;却永世不得相见。
    这便是——曼珠沙华“彼岸之花”。。。。。。


    2楼2013-06-30 12:34
    回复
      附上图:
      —————————————————————————————————————————


      3楼2013-06-30 12:57
      回复
        加油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7-02 00:32
        收起回复
          咳咳。。这次不是神话。。。


          5楼2013-10-06 19:47
          回复
            我的风景
            我又回到了这里,我爱的地方。
            从我七岁那年离开了这里,就再也没有回来。这里虽不是我的老家,但这儿有着我思念的东西,有着我思念的人。
            看着手中的一对铁钹,不由得想起那两位和蔼的老人。他们家以卖铁器为生,虽不能说有多穷但也不富裕。房子不大,两间房还租给了我的父母。那是我父母的店面和住处,当时我父母的生意做得并不景气。我的父亲又是个书迷,在看店的时候经常看书看得忘记了生意,以至于有客人问布料或制衣的价钱,父亲依旧坐在一张四脚的小矮凳上看书,“不动如山”。两位老人的名字我早已忘记,只记得我儿时一直喊他们“铁皮爷爷铁皮奶奶”。每次想起这两位和蔼的老人,脑海就浮现出一片金黄。那片金黄,成了我心中最难忘的风景。
            那时候的山西潞城还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却也是个“城”。对于我的父母来说,能进到这样的名城来打工赚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两位老人对我很好,带我去过很多地方,也爬过太行山,但是我仍旧喜欢那一片金黄。那里也是两位老人带我去的,那是他们的亲戚家的一片向日葵花田。两位老人带我去的时候,正当向日葵花盛开的时节。大片大片金黄的向日葵盛开着,一条羊肠小径将这整片分开。那盛放的向阳而开的花,开起来就像阳光般灿烂,颜色里已经充满了阳光的味道。这欢乐的颜色,象征太阳给人以希望。正印证了一句话:“盛夏如花,向阳不变”。
            然而那两位老人的理解和我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他们对我说:“那欢乐的颜色下面,藏着的是无尽的忧伤。等到那忧伤爆发,它就会垂首,低下它那高昂的头。带着沉淀的痛,没入大地。然后再次生长,追随太阳。如此循环,那忧伤便越来越重。”那时的我还不能理解,等到稍微长大了些,父亲和我说那两位老人年亲的时候经历过许多的事,我才明白,这或许是他们的人生阅历造成了他们这样的理解。
            后来,我看到了一则神话。关于太阳、向日葵和月亮的故事。向日葵是爱着太阳的,而太阳却把他的爱给了月亮,太阳和月亮不能相见,但是太阳依旧守着月亮。向日葵看着太阳,正因为她一直看着太阳,看着太阳为月亮做的一切,太阳却从不看向日葵一眼。心中的痛就此沉淀、累积下来,一日一日的渐渐垂首。正如两位老人说的一样,或许他们的故事我现在还没有办法全部理解,但是,他们心中似乎有千千万万的愁丝。又或许那愁丝已经成为了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经验,已经释然。成为了他们人生路上的风景,一丝幽光。
            那两位老人,那片金黄,那句话,让我觉得这潞城充满了神秘与哲理。或许是我当时年纪还小,记事依稀,只记得那两位老人,那片金黄,那句话而产生的孩子心理。但那金黄,真的成了我心中极其重要的风景。虽然那两位老人已成了记忆,但是他们还好好的生活在那个“城”,我们定能再见。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如何看这风景,从这风景中得到领悟,获得自由与超脱。沿途看看“我”的风景,从风景中理解、成长。
            我又回到了这里,我爱的地方。


            6楼2013-10-06 19:48
            回复
              啊啦,介个是自己写的咩?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10-11 22:5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