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吧 关注:36贴子:323
  • 4回复贴,共1

五禽戏摘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其健身效果被历代养生家称赞,据传华佗的徒弟吴普因长年习练此法而达到百岁高龄。1982年6月28日,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体委发出通知,把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健身法作为在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2003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五禽戏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
五禽戏[1],是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的动作,以保健强身的一种气功功法。中国古代医家华佗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的,故又称华佗五禽戏。五禽戏能治病养生,强壮身体。练习时,可以单练一禽之戏,也可选练一两个动作。单练一两个动作时,应增加锻炼的次数。
禽戏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具备、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与中国的太极拳、日本的柔道相似。锻炼时要注意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做到外形和神气都要像五禽,达到外动内静,动中求静,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备的效果。 习练戏种 模仿神态表现
5个基本动作 功能,作用
熊戏 如熊样浑厚沉稳,表现出撼运,抗靠步行时之神态,笨重中寓轻灵 熊步势,撼运势,抗靠势,推挤势 加强脾胃,增强体力
鹤戏 仿其昂然挺拔,悠然自得,表现出亮翅,轻翔,落雁,独立之神态 鹤步势,亮翅势,独立势,落雁势,飞翔势 增强肺呼吸,调运气血,疏通经络
虎戏 目光炯炯,摇头摆尾,扑按,转斗,表现出威猛神态,要刚劲有力,刚中有柔,刚柔并济 虎步势,出洞势,发威势,扑按势,搏斗势 填精益髓,强腰健肾
鹿戏 如鹿样心静体松,姿态舒展,表现其探身,仰脖,奔跑,回首之神态 鹿步势,挺身势,探身势,蹬跳势,回首势 舒展筋骨
猿戏 仿其敏捷好动,表现出纵山跳涧,攀树蹬枝,摘桃献果之神态 猿步势,窥望势,摘桃势,献果势,逃藏势 肢体灵活


1楼2013-06-28 13:21回复
    五禽戏的由来 一次,华佗看到一个小孩抓着门闩来回荡着玩耍,便联想起“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道理,于是想到人的大多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畅和瘀寒停滞而造成的,如果人体也像“户枢”那样经常活动,让气血畅通,就会增进健康,不易生病了。于是,华佗有时间就专心致志地研究锻炼身体的方法,参照当时古人锻炼身体的“导引术”,不断琢磨改进,根据各种动物的动作,创造一套模仿虎、鹿、猿、熊、鸟五种动物的拳法。这套拳,模仿猛虎猛扑呼啸,模仿小鹿愉快飞奔,模仿猿猴左右跳跃,模仿黑熊慢步行走,以及模仿鸟儿展翅飞翔等动作,通过这一系列的运作,能清利头目,增强心肺功能,强壮腰肾,滑利关节,促进身体素质的增强,简便易学,故不论男女老幼均可选练,待体质逐渐增强后再练全套动作。五禽戏不仅具强身延年之功,还有祛疾除病之效。正如华佗所说:“体有不快,起作禽之戏,怡而汗出,……身体轻便而欲食。”近年来五禽戏作为康复医疗的一种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中风后遗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脊髓不全性损伤等患者的辅助治疗。


    3楼2013-06-28 13:22
    回复
      招式动作
      五禽戏,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每种动作都是模仿了相应的动物动作。传统的五禽戏,又称华佗五禽之戏,五戏共有动作54个;由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五禽戏,每戏分两个动作,分别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虎戏
      五禽戏(图一)
      脚后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两腿屈膝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虚步,脚掌点地、靠于右脚内踝处,同时两掌握拳提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 2.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坐于右腿,左脚掌虚步点地,同时两拳沿胸部上抬,拳心向后,抬至口前两拳相对翻转变掌向前按出,高与胸齐,掌心向前,两掌虎口相对,眼看左手。 (二)右式 1.左脚向前迈出半步,右脚随之跟至左脚内踝处,重心坐于左腿,右脚掌虚步点地,两腿屈膝,同时两掌变拳撤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右前方。 2.与左式2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反复左右虎扑,次数不限。 鹿戏 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右腿屈膝,身体后坐,左腿前伸,左膝微屈,左脚虚踏;左手前伸,左臂微屈,左手掌心向右,右手置于左肘内侧,右手掌心向左。 2.两臂在身前同时逆时针方向旋转,左手绕环较右手大些,同时要注意腰胯、尾骶部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久而久之
      五禽戏(图二),过渡到以腰胯、尾骶部的旋转带动两臂的旋转。 (二)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唯方向左右相反,绕环旋转方向亦有顺逆不同。 熊戏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先右腿屈膝,身体微向右转,同时右肩向前下晃动、右臂亦随之下沉,左肩则向外舒展,左臂微屈上提。然后左腿屈膝,其余动作与上左右相反。如此反复晃动,次数不限。 猿戏 脚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两腿屈膝,左脚向前轻灵迈出,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手掌撮拢成钩手,手腕自然下垂。 2.右脚向前轻灵迈出,左脚随至右脚内踝处,脚掌虚步点地,同时右手沿胸前至口平处时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手掌撮拢成钩手,左手同时收至左肋下。 3.左脚向后退步,右脚随之退至左脚内踝处,脚掌虚步点地,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如取物样探出,最终成为钩手,右手同时收回至右肋下。 (二)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鸟戏 两脚平行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脚尖虚点地,同时两臂慢慢从身前抬起,掌心向上,与肩平时两臂向左右侧方举起,随之深吸气。 2.右脚前进与左脚相并,两臂自侧方下落,掌心向下,同时下蹲,两臂在膝下相交,掌心向上,随之深呼气。 (二)右式同左式,唯左右相反。
      华佗五禽戏 虎戏:自然站式,俯身,两手按地,用力使身驱前耸并配合吸气,当前耸至极后稍停;然后,身躯后缩并呼气;如此3次。继而两手先左后右问前挪移,同时两脚向后退移,以极力拉伸腰身;按着抬头面朝天,再低头向前平视;最后,如虎行走般以四肢前爬7步,后退7步。鹿戏:按上四肢着地势。吸气,头颈向左转,双目向左侧后视,当左转至极后梢停;呼气,头颈回转,当转至面朝地时再吸气,并继续向右转,一如前法。如此左转3次,右转2次,最后回复如起势。然后,抬左腿向后挺伸,稍停后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后伸3次,右腿2次。熊戏:仰卧式,两腿屈膝拱起,两脚离床席,两手抱膝下,头颈用力向上,使肩背离开床席;略停,先以左肩侧滚洛床面,当左肩一触及床席立即复头颈用力向上,肩离床席;略停后再以右肩侧滚落,复起。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后起身,两脚着床度成蹲式,两手分按同侧脚旁;接着如熊行走般,抬左脚和右手掌离床度;当左脚、右手掌回落后即抬起右脚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驱亦随之左右摆动,片刻而止。猿戏:择一牢固横竿(如单杠,门框,树叉等),略高于自身,站立手指可触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双手抓握横竿,使两肢悬空,作引体向上7次。接着先以左脚背勾住横竿,放下两手,头身随之向下倒悬;略停后换右脚如法勾竿倒县。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鸟戏:自然站式。吸气时跷起左腿,两臂侧平举,扬起眉毛,鼓足气力,如鸟展翅欲飞状;呼气时,左腿回落地面,两臂回落腿侧。接着,跷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后坐下。屈右腿,两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后两手换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亦7次。最后,两臂如鸟理翅般伸缩各7次。


      4楼2013-06-28 13:24
      回复
        古谱摘录
        汉华佗授广陵吴普 五禽 老君曰:“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能鸟伸。”挽引肤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名曰五禽之戏。挽引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故令汗出,因止,以身体轻便。普施行之,年九百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完坚。夫为导者甚易,行者甚希,悲哉!
        虎戏:四肢距①地,前三踯,却②三踯,长引肤,乍前,乍⑧却,仰天即返伏,距地行,前、却各七。
        熊戏: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擗④地七,右亦七,踯地,手左右托地各七。
        鹿戏: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三,左伸右脚,右伸左脚,左右申⑤缩,亦三止。
        猿戏: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七,以脚拘物倒悬,左七,右七;坐,左右手拘脚五,按各七。
        鸟戏:立起,翘一足,伸两臂,扬扇用力,各二七;坐,伸脚,起,挽足指,各七;伸缩两臂各七。 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限。轻身,消谷气,益气力,除百病。陀行之,年过万岁。教传弟子广陵吴普,亦得延年长寿。


        5楼2013-06-28 13:25
        回复
          训练要点
          1.全身放松练功时,不仅肌肉要放松,神经精神也要放松。要求松中有紧,柔中有刚,切不可用僵劲。
          只有 放松使出来的劲才会柔中有刚,才使动作柔和连贯,不致僵硬。
          2.意守丹田,即排除杂念,用意想着脐下小腹部,有助于形成腹式呼吸,做到上虚下实,即胸虚腹实,使呼吸加深,增强内脏器官功能,使血液循环旺盛。身体下部充实,有助于克服中老年人常易发生的头重脚轻和上盛下虚的病象。此外做到上虚下实,动作才能达到轻巧灵便、行动自如。
          3.呼吸均匀练功前,先做几次深呼吸,凋匀呼吸。练功当中,呼吸要自然平稳,最好用鼻呼吸,也可口鼻并用。但不可张口喘粗气,而要悠悠吸气,轻轻呼气,做起动作来会自然形成腹式呼吸,使服运动幅度加大,腹肌收缩有力,对内脏器官都有好处。
          4.动作象形练五禽戏做到动作外形神气都要象五禽。如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猛的神态,目光炯炯,摇头摆尾,扑按搏斗等,有助于强壮体力。练鹿戏时,要仿效鹿那样心静体松,姿势舒展,要把鹿的探身、仰脖、缩颈、奔跑、回首等神态表现出来。鹿戏有助于舒展筋骨。练熊戏时,要象熊那样浑厚沉稳,表现出撼运、抗靠、步行时的神态。熊外似笨重,走路软塌塌,实际上在沉稳之中又富有轻灵。练猿戏时,要仿效猿猴那样敏捷好动,要表现出纵山跳涧、攀树蹬技、摘桃献果的神态。猿戏有助于发展灵活性。练鸟戏要表现出亮翅、轻翔、落雁、独立等动作神态。鸟戏有助于增强肺呼吸功能,调达气血,疏通经络。
          现代影响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作为一种医疗体操,五禽戏不仅使人体的肌肉和关节得以舒展,而且有益于提高肺与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肌排血力,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五禽戏巧妙地把动物的肢体运动与人体的呼吸吐纳予以有机结合,使道家的“熊经鸟伸”之术(《庄子》)发展为一套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传统保健养生功法。作为我国最早的具有完整功法的仿生医疗健身体操,五禽戏对后世的导引、八段锦,乃至气功、武术有一定影响,不仅得以流传和发展,而且成为历代宫廷重视的体育运动之一。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 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
          1982年6月28日,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体委发出通知,把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健身法作为在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在五禽戏漫长的历史时空中,五禽戏在不同地区的流传中演变出了众多门派,现有华佗五禽戏、在流传中演变出的各门派五禽戏、国家推广的2002年版五禽戏。各个版本甚至有较大差异。这众多的版本,孰优孰劣,外人中想学习的,不知所从。为了发扬五禽戏这个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的优良传统,发挥它在人民健身运动中的积极作用,
          2002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了各门派传人、体育运动科研机构、大学院校的科研人员,发掘整理研究了五禽戏的各个版本,重新选择编排了五禽戏版本,据CCTV第四频道的中医药节目介绍,五禽戏新版本经科研试验证实,这新版本是一个简单易学有效安全的好版本,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新版本的五禽戏、八段锦、易舒筋等健身方法作为“健身气功”内容向全国推广。


          7楼2013-06-28 13: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