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吧 关注:4,486贴子:63,068

“方半镇"---普宁洪阳方氏老祠详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普宁故城洪阳
第二篇方氏老祠;察院衙;文昌阁;城隍庙;接龙桥;洪阳粿汁;糖葱薄饼;东村;北村;北门寒妈庙;
方氏创居厚屿,始自宋末濂溪公,经数百年繁衍,遂成大族。今洪阳城内四个门头中便有三个为方氏聚居之村落,加上镇中另一派系(鸣岗方),洪阳方氏人口总约有7万,而据资料显示,洪阳全镇人口14余万,因此,洪阳亦有“方半镇”之称,所以本次之行,也可谓是探访普宁方氏最大聚居村落之行。对于城内方氏老祠、二房祠、三房祠之走访,更是根源之行。接第一篇图志记录之行后续,本篇所录有城内各种明清建筑,如文林第、“大厝内”、察院衙、方氏各祠堂、城隍庙、文昌阁、忠义祠、接龙桥、寒妈庙、介公庙等等。


1楼2013-06-03 04:31回复
    西村往南村 在后山的学宫前走经进贤桥,折往东行就是方氏思敬堂。思敬堂,坐南朝北,是洪阳城内方氏始祖濂溪公第六世二房清隐公之专祠,故又称二房祠,俗称草芽祠,是一座三进式祠堂,据《方氏奉先堂族谱》中相关记载,老祠择地重建时候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而此时,思敬堂已经落成,故由此可知思敬堂在1642年之前早已建成,而今其虽经历朝沧桑,然样貌仍保有明建筑之风骨。关于思敬堂,我没有太多资料。记得当天兴高采烈在洪阳城内游走,至此地,但见斯祠恢宏古朴,又见旁有子孙门可入,便走进一观。用了几分钟在祠内走逛了一番,然后问起关于祠堂的一些事情,竟被管祠堂的阿伯训了一下说,这是没事先打招呼的不请自来,突然感觉就有些尴尬了,于是随说了几句,然后就立刻离开。 在思敬堂出来之后,继续往东行,大概二三百米处是方氏振绪堂。 再往前,是方氏小宗祠怡怡堂——洪阳城内方氏始祖濂溪公第六世三房刚直公之专祠,同样,又称三房祠。祠坐北朝南偏东,是一座二进式建筑,落成时间大概与思敬堂相近。在祠前照壁前阳埕两畔上,有十多副官旗夹的遗迹,咋一看,让人惊叹!三房祠古拙大气,透露着醇厚的明代风韵。 方氏宗祠奉先堂位于三房祠同座第四街,是一座三进式大型祠堂建筑,其虽为近代重建,然修而如旧,使得古明风韵扑扑,虽崭新而不失经典之大气。奉先堂后方原为书斋,后另辟建为奉祀远祖的崇先堂。关于老祠更多,详见下文。 奉先堂同座东侧为文林第,是一个三进式三包伙巷格局的大型建筑,与二房祠、三房祠为同时期建筑,据资料记载,是方氏安宅祖中房兴旺时所建,虽其落成于明代,然今仍保持完好。 文林第东侧座为大夫第,俗成“大厝内”,是一座三进式大型建筑。大夫第后厅设有供奉先祖的龛几,厅上心间悬挂“敦本堂”匾额,两侧悬挂明朝熹宗“贡元”及清代乾隆“军民府”匾额二块,这么一看,其来头可是不小!可惜资料难寻。据说,每年春秋祭祀,城外鸣岗村方氏均有前来参祭,或与城内方氏有所相关??


    2楼2013-06-03 04:31
    回复


      方氏二房祠——思敬堂。



      在前厅望天井、中厅。明代落成时候原貌?



      3楼2013-06-03 04:33
      回复




        明六世祖清隐方公之墓道,进士十代孙士昌。

        二房祠对面,修见公室。

        往东行。

        方氏振绪堂。


        4楼2013-06-03 04:33
        回复


          方氏小宗祠,怡怡堂,三房祠。



          静邦公室。

          路边墙壁上的公告——一九五八年???

          方氏宗祠——奉先堂。


          5楼2013-06-03 04:33
          回复
            方氏宗祠——奉先堂。
            方氏宗祠奉先堂,位於洪阳城内南门十字街头东侧,坐北朝南,建筑面积占地一千八百平方米。规模宏伟,富丽堂皇,是聚族而居的普宁方姓族人祭祀纪念本宗支中一世祖方瑶公的家庙,启用迄今已有三百七十年的历史。现建筑是族人于1993年按原三厅通二天井(也称七天井)的格局复建,1995年落成重光的。复建工程系统地运用石雕、木雕、嵌瓷和灰雕等传统的潮汕特色建筑工艺,子午规整,精工细砌。庙堂匾额,金底黑字。“奉先堂”三个大字,是当代国际著名世界级经济学家千家驹老先生的亲笔;门楼石壁,镌刻着千老的题词,及裔孙——土木建筑高级工程师、书画家方展谋的诗词。整座庙宇,木雕石刻,工艺精湛,人物图像、飞禽走兽,栩栩如生,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宗祠的前面照壁图案,祥云拱日,天高云拥,胸怀广阔,别具一格。 宗祠的后包,建为太祖厅,称后书斋,藤蔓兰幽、清雅高洁,奉祀濂溪公以上之五代先祖。黑漆金字的匾额“崇先堂”亦为方展谋手书。泰山北斗,翰墨生辉,光耀庙宇,闪烁千秋。 方氏奉先堂在历史上显有盛名,复建之后,工艺独特,宏伟壮观,吸引了不少墨客骚人前来参观拍照;犹有许多筹备复建祖祠的异乡异姓老一辈,不远数十里,到来观光瞻仰。2007年秋,中央电视台、广东省等各电视台特意到宗祠采访录像,在屏幕上播映,令宗亲们感到无比喜悦,无限自豪。 据记载,南宋时,一世祖濂溪公创居潮阳黄坑都中社之厚屿前山(时未设普宁县),历七百余年,衍派藩茂,人才辈出,累代簪缨,蔚为一方望族。至今繁衍三十二代,总人口十多万众。历代裔孙不少向外拓展事业,创置乡寨。据不完全统计,形成聚居村落的,就有普宁、潮阳、揭西、陆丰、汕头、潮州及广西钦州等县市的三十余村落。 如今,省内、全国许多大中城市及港澳台,都有奉先堂的后代定居创业。旅居海外的奉先堂后代遍及世界数十个国家、地区,其中以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印尼、新加坡为最多。数百年来,奉先堂宗族人才辈出,时代精英、杰出人物在国内、国外,创建了辉煌业迹,为民族造福,为宗祠添光。


            拓自“方氏小宗祠”之匾额字??


            6楼2013-06-03 04:34
            回复







              供奉方氏一世至六世祖考妣神主龛几:


              9楼2013-06-03 04:36
              回复

                复建普宁方氏宗祠奉先堂志略。


                11楼2013-06-03 04:36
                回复
                  解放后,方氏宗祠奉先堂被改建为普宁夏布厂,历三十余年,祠宇面貌全非。1993年春,族众集资人民币一十二万元,赔补夏布厂搬迁之经费,筹备复建宗祠事宜。当时虽是改革开放之后,也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岁月,但是还受到极大的压力和阻力。然而族众矢志不渝,想方设法,缓解压力,顶住阻力。在海内外裔孙的倡议、敦促下,于八月间,成立方氏宗祠奉先堂复建委员会,万众一心,共襄盛举。一面鸠工庀村,择吉兴工。一面派员往泰国、台湾、香港、广州、深圳、汕头及普宁当地的海内外族亲募集资金。裔孙们慷慨解囊,热心奉献,共计人民币三百五十余万元,广集能工巧匠,精心设计施工。在族众的鼎力支持及理事者的竭诚努力之下,历经二年(1995年)祠宇复建大功告成,金阙耀采,焕然一新。衍箕裘于百世,绵享祀于千秋。


                  12楼2013-06-03 04:37
                  回复


                    13楼2013-06-03 04:37
                    回复


                      奉先堂依照原貌重建,而类似如此的石板也保存沿用,更是可贵!


                      奉先堂阳埕,石狮与照壁。“祥云拱日”,可谓独一无二了。

                      文林第。

                      (207.73 KB)


                      15楼2013-06-03 04:39
                      回复


                        据说,文林第前的大路,是民国时期县长拆卸城墙石料所铺成的。

                        大夫第——“大厝内”。

                        光绪年间某一场官司。





                        明朝熹宗钦命天启辛酉科为,贡元,天启元年辛酉科贡生,四年架子科恩进士,方维翰立。钦命敕受文林郎任四川按察使司经厅,军民府,乾隆二十年司经厅军门府方忠惠立。
                        2012-8-22 10:50 上传下载附件


                        16楼2013-06-03 04:39
                        回复
                          东村 东村,地处城池东门内外,故又称东门。聚落呈块关分布,三合土平房结构,紧抱洪阳中山路。原普邑县衙、城隍庙、文昌阁、安公祠、中山亭、中山桥、基督教堂等都在东村境内。村民以农为主,兼营小生意,工农商并举。 走出“大厝内”,往北行不远就进入东村了。 东村第一个遇见比较有趣的建筑是“保安公局”于光绪二年重修的“功公古庙”!其庙之记载见《普宁县志》,据说为康熙年间学子借庙里油灯攻学后等仕而重修建成。 功公古庙东侧城顶路下“龙文别墅”,也是一座甚有趣的建筑,其为中西结合的民国建筑,大门为洋楼格式,门竟仍用彩色玻璃装饰,只可惜当天得匆忙,并未深入细研一方。 再往东行,大概十几二十余米,便是明代建筑——“察院衙”的所在!!大夫第,绍业堂。其为真正的土木结构古明建筑,观其貌及细节,竟与闽省沿海一些明建筑十分相似,这倒是潮人文化与闽省文化迁徙演变的一个很好例子。此前,知晓洪阳有如此一座明代建筑,而也一直都在找寻,可当走进斯第却犹不知是,只在现场感叹洪阳还有如此建筑,等回来之后,看过资料,方才醒起!! 接着,我们准备去往北村看“接龙桥”,这一路过去,有方氏友恭堂、方氏六房祠作述堂、方氏树德堂,有下草埔的忠义祠、节孝祠、文昌阁、城隍庙,及近北门处东村的一座将军第,走马观花。在在以上这些建筑中,忠义祠也让我最感兴趣,可惜该建筑破败甚极,且门楼匾额被涂去仍未清理,倒也不知确真实为忠义祠或节孝祠?至于文昌阁及城隍庙,称之为“现代民族建筑”或更为贴切!在看过以往文昌阁、城隍庙的旧照片之后,对比如貌,不胜唏嘘!真正的古建筑,传统而经典的文化哪里去了?此外,据《普宁县志》中所记载,下草埔这个地方,为洪阳城池东北角,该处原还有多座其他建筑,而今仅余下以上。


                          17楼2013-06-03 04:40
                          回复


                            “大厝内”东侧大路,往前就是功公古庙。

                            功公古庙。
                            据《普宁县志》(光绪版)载:“功公古庙,在县治东街仔旁,原福德祠,康熙末,邑人方洪学少时力学借神灯油读书,及登明经进士,改建为功公古庙,光绪丙子保安局绅重建。”


                            城顶路下的龙文别墅。
                            2012-8-22 10:52 上传下载附件 (180.18 KB)
                            明代建筑——察院衙。


                            18楼2013-06-03 04:41
                            回复
                              察院衙,位于旧县衙东南约500米处,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原为明末进士,御史、巡按林铭球(原姓蓝)之故居。察院衙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八千平方米,面阔26米,深43米,正厅为三进六天井,除前中后三大厅外,两厢有房屋共18间,厅面宽敞,楹木结构频多且大,中厅两侧房屋朝厅面都为古老的木板结构,中后厅正面是古式木制通顶活动屏风,地面为潮州特色红砖,天井四边柱石为扁形素面石,建筑结构体现明代特色。两侧东西巷道,各有厅房6间,前面宽阔大埕,围墙照壁,临内城河。整个建筑布局规模宏伟,极其壮观,保留基础完好!据《方氏族谱》记载,察院衙后来为林之后裔转卖与方氏纯朴祖派下十四世祖林捷公(号英肃)。






                              19楼2013-06-03 04: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