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妻吧 关注:5贴子:91
  • 0回复贴,共1

发妻的开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成婚。古礼。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称。《孔雀东南飞》:“结发同枕席”,是说他俩结为夫妻,十分恩爱地生活着。 汉 苏武 《诗》之三:“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疑。” 唐 孟云卿 《古别离》诗:“结发年已迟,征行去何早。” 清 陈梦雷 《青青河畔草》诗:“结发与君知,相要以终老。”
指妻子。后亦指元配。 《隶释·汉国三老袁良碑》:“羣司以君父子,俱列三台,夫人结发,上为三老。”《北史·后妃传下·齐冯翊太妃郑氏》:“妃是王结发妇,常以父母家财奉王。”《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冯公 又问:‘令孺人何姓?是结发还是再娶?’”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一章:“他知道他哥是婆娘当家,自己做不得主。这不是他哥的结发妻子。”
【古代婚礼仪式】: 《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缨。”缨是五采丝绳,女子许嫁以后用它来束发。郑玄注:“著缨,明有系也。”就是说,缨是许嫁的标志,表示这一女子已经有了对象。这条束发丝绳,直到成婚的当夕,才由新郎解下,这就是《仪礼·士昏礼》所说的:“主人(婿)入室,亲脱妇之缨。”故缨始终是夫妻关系的信物。结发本指女子许嫁时的系缨束发,后移指成婚当夕的夫脱妇缨。这就是古诗中所说的:“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诗)、“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杜甫《新婚别》)。对结发的另一解释,即传统解释是:男子年二十、女子年十五分别举行冠礼和笄礼,都要把头发绾成髻,以区别于童年的发式,表示已经成人,可以结婚了。《文选》苏武诗注云:“结发,始成人也,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时,取笄冠为义也。” 我国古代,年少之时结为夫妻,称为结发。后因以“结发”为结婚,指原配夫妇。 有时也代指年少之时,例:《李将军列传中》,“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 结发也指新婚夫妇须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苏武就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的诗句。
有关词语的传 巴人首领廪君率船队顺清江西征,在盐池与美丽的盐水女神相爱,廪君把自己的一绺头发送给女神说:“结上它吧,我要和你同生共死。”但廪君不愿停止西征的步伐,女神恋恋不舍化作飞虫,设置雾障,拦住廪君的去路,企图挽留他。廪君在阳石之上一箭射死了女神,女神死时脖颈上海缠绕着他送的头发。即便在神话里,女性也是如此的痴情与决绝,令人叹息。古人笔记中更常见到的是女子以秀发当作信物赠与心仪的男子,这别样的旖旎深情表达着她们“善藏青丝,早结白头”的期愿。说


1楼2013-05-13 12:4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