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绣吧 关注:206贴子:410
  • 9回复贴,共1

汴绣工艺特征及制作流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汴绣工艺特征
  刺绣的基本针法,全国各地大致相似,只是有些名称不同而己。除基本针法外,各地因条件不同发展了自己的特色。在形成独特的传统和艺术风格的过程中,针法的发展和动用起了显著作用。汴绣针法共二十九种,其中继承传统针法十四种,学习借鉴苏绣、湘绣针法五种,创新针法十种,这十种依次如下:蒙针绣、悠针、云针绣、双合针绣、羊毛绣、席蔑绣、包针绣、锁边绣、麦子绣、接针绣。


1楼2013-05-10 21:36回复
    汴绣制作工艺
      汴绣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绣种,多以人物风景擅长,其色彩搭配较其他绣种明快,奔放。而且在透明上常采用夸张的手法,且层次错落有致,跨度较大,其针法细腻,构图新颖在明暗接序上仍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汴绣的针法是在继承"宋绣"针法和广泛吸收民间刺绣针法的基础上,逐步创新,发展而形成的,它是汴绣艺术的结晶。
      在建国初期的时候,汴绣针法仅有十几种;
    1958年,针法已发展二十几种;1982年总结出新老针法36种。进入20世纪90年代,汴绣的针法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强了针法的创新研究,使汴绣在竞争中标新立异。部分汴绣针法:双面绣、洒线绣、反枪绣、辫子股绣、盘金绣、盘银绣、?篾绣、打籽绣、编绣、发绣、小乱针绣、大乱针绣、羊毛绣、?针绣、垫绣,以及双面异色绣、双面三异绣等等。
      宋之闺秀书,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故眉目必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交书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回不可及。


    2楼2013-05-10 21:37
    回复
      汴绣的风格
        汴绣在北宋时期己与书画结合,有书法、山水、花鸟、楼阁、人物等题材;解放后,汴绣继承了宋代闺绣画的优秀传统,尤其善于绣制古代名作、历史长卷作品。
        针法运用恰到好处:
        ①绒彩夺目,较画更佳,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百骏图》、《簪花仕女图》、《五牛图》、《夜宴图》等。
        ②绣制的花卉特别是《洛阳牡丹》,针线细密,不露边缝,严整富丽,雍容华贵,形态娇而不冶,色彩艳而不俗。
        ③绣出的花草鸟虫采用虚实相结合,针法细腻,色彩鲜艳,装饰效果强烈。
        ④中国画多以表现中国古今国画大师的小型作品,尤以中国现代国画大师的作品为主,如齐白石、徐悲鸿、范曾、王成喜等大师的作品,绣品既忠实于原作品不失大师们的风格,又表现出汗绣的艺术特点。
        ⑤人物绣像作品多以形象、神态准确、层次质感实出,达到深厚持重,反应物像的效果。


      3楼2013-05-10 21:38
      回复
        汴绣的形成及历史演变
          汴绣是解放后在继承古宋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刺绣起源很早,约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已有“衣画而裳绣”的记载。唐代刺绣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武则天送僚届银字绣袍,卢眉娘的刺绣作品《法华经》被誉为“神功”之绣。
          北宋建都开封,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刺绣成了手工业的一个重要行业,开封出现了专业刺绣人员“百姓绣户”,师姑(尼姑)是一支重要队伍,在相国寺内“西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
        (《东京梦华录》)。说明刺绣行业已有相当规模的专业市场。当时,开封民间不但生活中大量使用刺绣品,就是七十二家酒店和几千家的牌额、望子也都是绣的,如白矾楼等。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享受需要,不但搜求民间刺绣佳作,同时皇宫专设了由三百余名绣工组成的“文绣苑”专为皇帝、王纪、达官贵人绣制服饰与绣画。其绣品被誉为“宫廷绣”。末代已有相应的绣品生产培训、管理制度。优秀的绣匠的高度集中,把宋绣推向了高潮。据《法密藏》记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备精妙,光彩夺目,山水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情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绰约的咳之态,佳者较画更甚。”当时的刺绣欣赏品已和名人书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刺绣工艺的特点,达到成熟阶段。


        4楼2013-05-10 21:39
        回复
           宋室南迁,大批优秀工匠被带到了南方,升封刺绣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变化相应衰弱,加之屡次的水灾战乱,使宋绣流落到了民间。
            解放初期绣品主要以刺绣日用品和刺绣欣赏品为主。1954年冬成立了由7人组成的汴绣合作组。
          “汴绣”一名正是由此时采用贾子云(原开封市统战部长)的建议而定名的。1956年合作组转化为合作社,1958年第一家访绣国有企业??开封汴绣厂正式成立。通过对河南民间刺绣及末绣工艺的挖掘、搜集、整理、研究,同时向苏、湘绣的学习借鉴使汴绣在纪承末绣的基础有所发展,技巧和艺术效果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以宋都开封为体裁的《清明上河图》的成功绣制使开封刺绣行业进入第二高潮。1959年并将此作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汴绣创新针法的独到之处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文革期间的绣品发展出以毛主席诗词,毛主席像为代表的大量作品。


          5楼2013-05-10 21:40
          回复
            80年代汗绣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大量开发了仿古长卷、装饰画、皮影画等题裁。工艺上和其它绣种一样把历史上的双面绣发展为双面异色绣和双面三异绣,其代表作品如:异色绣中的《洛阳牡丹》;三异绣中的《中日友好》、《嫦娥奔月与天女散花》。同时汴绣也引起了法国、日本、瑞士、香港及东南亚地区的关注。1982年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汴绣被评为湘、苏、粤、蜀之后的第五绣,其地位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确立。
              八十年代后期开封工艺美术研究所、开封工艺美术公司的成立宣告了汴绣独家垄断的历史,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
              九十年代,尤其在1997年一1998年,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退离职工,专业技术人员,更广泛地参与到汴绣市场的竞争中去,使汴绣的发展再次掀起高潮。绣品生产经营者如雨后春笋急剧膨胀,由1三家发展到二三十家,其产品销售也遍及到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作为国家礼品广为赠送,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促进对各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做了巨大贡献。


            6楼2013-05-10 21:41
            回复
               精美的汴绣
                汴绣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它以绣工精致,针法细腻,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绚丽而著称,以平、齐、光、亮和顺为特点,同时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早在宋代就驰名中原。据记载,北宋时期,朝廷在宫中设有文绣苑,集中当时最优秀的绣女300多人专为皇帝、王妃及朝中大臣刺绣朝服和工艺欣赏品等。可见汴绣之昌盛。当时皇帝的龙袍,官员的朝服,包纱帽等皆为汴绣的精品,所以汴绣亦被誉为宫廷绣或官绣。当时,开封民间大量使用刺绣品,72家酒店的牌匾也都是绣的。这说明刺绣在当时已成为重要的手工行业,并且出现了刺绣的专业人员。北宋后期已有相应的绣品生产培训,管理制度,优秀的绣匠的高度集中,把宋代汴绣的发展推向了高潮。之后,北宋灭亡,开封长年战乱,大批优秀工匠被带到了南方,开封刺绣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变化相应衰弱,加之屡次的水灾战乱,使宋绣流落到了民间,导致汴绣一蹶不振,濒于失传。


              7楼2013-05-10 21:49
              回复
                  汴绣也称宋绣,是宋代发展起来的刺绣技艺。当时,开封作为北宋的国都,称作“汴梁”也作“汴京”,所以有了“汴绣”一称。
                  汴绣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善于绣制古代名作,历史长卷等作品。尤其是刻画人物时更加惟妙惟肖。早在北宋时期,汴绣就己与书画结合,有书法、山水、花鸟、楼阁、人物等题材。后来发展到现代,汴绣继承了宋代闺绣画的优秀传统,尤其善于绣制古代名作以及历史长卷作品。
                  汴绣《清明上河图》曾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陈列在人民大会堂,它以针代笔,以线代晕,使这幅宏伟浩繁的历史风俗画卷逼真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8楼2013-05-10 21:51
                回复
                    河南文化产业网讯:中国五大名绣有汴绣、湘绣、蜀绣、粤绣、苏绣。明代学者屠隆看到过宋代汴绣作品,称赞道:“宋之闺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故眉目毕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较画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回不可及。”代代相传的汴绣历史悠久,2008年开封汴绣成功申请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9楼2013-05-10 21:57
                  回复
                      在商品经济大发展的北宋,刺绣业在手工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时人们把汴绣称为宋绣。宋绣在中国刺绣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它在实用品和欣赏品上都有辉煌的成就。上承古代刺绣的优良传统,下开明清刺绣高度发展的先河,作为北宋都城开封的刺绣,以其地位的优越和人才的集中,无疑是宋绣的冠冕。
                      宋绣起源于北宋皇宫。崇宁四年,开封城中一所以刺绣为专业的“大学”——文绣院诞生了。当时各路选聘的善绣工匠入文绣院授艺,300名绣女云集京师,飞针走线,专为皇帝、王妃、达官贵人刺绣服饰和绣画,皇帝的龙袍、官员的朝服、乌纱帽、朝靴都是宋绣精品,因此宋绣也被誉为“宫廷绣”或“官绣”。宋时开封刺绣之花可以说是开遍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而后年老的绣女出宫,把宋绣技艺带出,流入了民间。
                      汴绣,素有绣品“国宝”之称。它继承了宋绣的题材、工艺特点,借鉴了苏绣、湘绣等姊妹绣艺的长处,吸收了河南民间刺绣的乡土风味,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大量针法。既长于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又善于山水图景,刻画人物形象细致传神。绣品既有苏绣雅洁活泼的风格,又有湘绣明快豪放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汴绣”绣工精致细腻、色彩古朴典雅、层次分明、形象逼真的特色。宋人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称它为“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10楼2013-05-10 21: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