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探险吧 关注:12贴子:87

【转】女孩独自上路,实用建议攻略(可能有敏感内容,男生慎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女孩,上路。。。。。
这些年总是走在路上,总是一个人的长途旅行。不知道为什么,独自出行的女孩子就是比男孩要多。是因为女孩更勇敢?还是因为男孩子更怕孤独?不太清楚。
但是积累了很多女孩子一个人上路,以及和别人相处的小经验,都是很琐碎的,很细节的,很感性的东西。
不希望变成我一个人写的帖子,希望大家一块来交流。
让大家看看,一个女孩,如何准备行装,如何安全的独自旅行,如何与人分享多人间无穷的乐趣,如何与那些“臭男人”(体会过他们的汗味和脚丫,叹气),不一样


1楼2013-04-25 20:00回复
    【上路前的准备】:
    首先证件是很重要的东西,所以一定要妥善保存。我常常是放在一个防水的小文件袋里,然后放在大包靠近背负的后袋里。很多人建议证件随身带,但是我觉得随身包经常带着,反倒容易丢东西。另外,不管是不是出门旅行,证件和银行卡什么的最好不要放在一起。
    然后,出门前请把自己的身份证,护照,签证等一票重要证件,扫描一份,发到自己的邮箱里或者上传到网上什么安全的地方。现在网络很发达,在哪里都方便调用。如果真的证件都丢了,有一份打印的证件材料,会省去很多的力气。同时放在网络上的,应该还有你的证件照片。
    就是类似这样的文件袋,透明的比较常见,也很便宜。收纳东西我很有一套,我是个整理控,呵呵


    2楼2013-04-25 20:02
    回复
      【钱的旅行解决方案】
      旅行中怎么带钱?是否要换旅行支票?
      我是从来都不换旅行支票的,我觉得那是信用卡没有联网的时代的产物。反正也是要手续费的,有一张visa卡在手,没有什么换旅行支票的理由了。
      信用卡现在在差不多的城市都是畅行无阻的。而且全球差不多所有的地方,刷卡消费是不需要手续费的。所以购买机票,入住比较高级的酒店,购买比较昂贵的用品,纪念品,我都是选择刷信用卡支付。但是,仍然有信用卡不被接受的地区,所以我们必须要带一些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那么,带多少现金?
      我的经验是,不算购买机票,昂贵酒店什么的,除了欧洲,北美澳洲等消费较高的地方大部分地区的消费,平均下来差不多一天100元人民币这样子。总值按照这个数额计算是可以的。当然,我指的是背包旅行,奢侈的旅行大概刷卡很方便吧。
      如果有比较昂贵的景点门票,可能会多一些。
      所以根据自己出行的天数,可以大概估算出要带多少现金。
      现金怎么带?
      大概100个人会有100种携带现金的方案。我的这种估计是独家发明的。一直是我的独门秘籍,现在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大家不要笑。  国内游一般我会带很少的现金,随随便放了。国外游,我一般会带1000美金+几百块rmb。1000刀都是100一张的,10张是很薄的一叠。
      然后雷人的来了,我自己用真丝缝了一个名片那么大的小口袋,然后口袋上缝了一条黑色的丝带。就把那一小叠钱放在口袋里,挂在脖子上。黑色的丝带还可以打个蝴蝶结,可以起到装饰的作用。
      更雷人的在后面。因为我常常是去热带国家,穿的很薄,那个钱袋子放在外面肯定不行,放在衣服里面,如果穿一件紧身的吊带,也会很不好看。所以我就把那个钱袋子,塞在内衣的侧面,你们懂的。之所以用真丝,就是因为首先真丝很薄也很结实,其次对皮肤好。
      其实也可以放在内衣里那个放侧垫的那个位置,但是有时候会有点硌。而且需要用钱的时候不方便拿。这个你们也懂的


      3楼2013-04-25 20:02
      回复
        【带地图出门】
        有时候会带着地图出门。以前一本国内一本世界,两本袖珍地图就放在手边。平时读书上网,看到有人说哪里哪里有 什么好玩的风物人文,就随手翻地图,找到那个地方,一方面看看这是在地球上的哪个地方,一方面会把相关信息标记在地图上。这样出门的时候,就会看到,这个 地方两年前和3个月前曾经心动过的东西。我是一个物品和信息的整理控,最喜欢归置。
        带地图上路的好处还有一个,就是路上遇到的旅伴,不管你是罗马人还是罗平人,说到籍贯不知道也无所谓,直接让他在地图上找找,然后就知道了。“哦~~在这里呀。”不至于尴尬或者不懂装懂。
        我也会一样的告诉人家,看看,这里是俺们家,在这里这里,但是俺在内蒙古生的,看看,就是这里……有好事的人就会接着说,啊,真好呀,俺爹其实是希腊人,他住在,哗啦啦翻一阵子,看看,这里这里……不然旅伴们怎么打发时间呢?至于一块玩的好的,甚至在地图上表上他的名字email——下次去这里玩,就住你家啦!!——这样子。
        当年老柬越的地图,不同颜色的笔说明是不同的时期记下来的。有吃住购物的信息,也有这样的句子: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最后创造的桔井,所以把剩下的东西都放在了这里


        4楼2013-04-25 20:03
        回复
          出门的衣物,我一般是这样配备,从里往外:
          • BRA,2件。黑色或灰色,简单款式,不带蕾丝什么的。
          • 内裤,3件。黑色或灰色,舒适简单款式。我常年就一个牌子jockey的最普通的那种。
          • 袜子,3双。如果去的是热带地方,会减少。
          • 拖鞋一双。一般就是哈瓦那那种拖鞋。比较轻不占地方。拖鞋尽量要这种带子也是橡胶的。有的带子是尼龙的,洗了澡总是不干,很难受的。热带的话,平常就这么穿着。CROCS其实也蛮好的,就是收起来的时候有点占地方。
          • 短裙子一条。可以外穿。也可以当睡衣穿。有时候洗了澡就直接穿裙子不用穿裤子了。或者和别人睡一个房间,半夜上厕所什么的,就不用麻烦穿裤子。今年买了件优衣库的,还可以当抹胸穿。一物多用。
          • 长袖T或短袖T,视目的地的温度,带3件左右。都是纯棉舒适的。可以外穿,可以打底。也可以当睡衣穿的。
          • 抓绒外套,一件。抓绒外套比较轻,也比较保暖挡风。
          • 舒适的裤子一条。有时候会带一条冲锋裤,因为我有一条叠起来只有巴掌大的,所以就带着,洗裤子的时候,临时穿一下。
          • 头巾一条。可以装饰,也可以防风防尘防晒。我个人很不喜欢涂防晒霜。也可以戴宽沿帽子加那种一个筒的多用头巾。不过大的头巾的好处是,还可以铺开当枕套或者床单用。
          如果取得是高寒的地方,比如西藏,还会加上:
          • 保暖裤一条。
          • 防水冲锋衣一件。以前有件很厚很重的,今年买了一件很薄薄的。
          • 羽绒服一件。我有一件超轻的那种羽绒服,揉起来很小一坨。
          • 鞋子的话。一般的地方就穿双匡威。如果去山里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就穿登山鞋。(这种地方对我来说越来越少了,这次去珠峰都是匡威);
          如果去热带地方,就直接在机场换上拖鞋。有年我家老公就于冰天雪地的寒冬之际带着羽绒服和鞋子从机场接回了一个穿着背心背着大包,光脚穿着双拖鞋的神经病。
          对以上物品再做点解释:
          为什么内衣要带款式简单的?因为旅途中经常会遇到和别人结伴而行,一起拼房间的情况。我个人是个“多人间”的狂热爱好者。一般情况都会找多人间住。后面我会专门写“多人间其乐无穷”。
          如果和别人一起住,尤其跟异性的背包族一起住的时候,难免会遇到洗晾衣物的问题。内衣也很难避免。所以你的内衣虽然是很私人的东西,但是最好做到:
          • 不令自己尴尬。比如白色的内衣,如果洗不干净的话,就很难堪的。
          • 不要过分性感,令别人难堪。也免得招惹其他的是非。毕竟路上什么人都有。
          所以内衣的话,就是尽量低调,低调。外表可以破烂邋遢,但是内衣还是要干净整洁,也不要破破烂烂,有点品质最好了。
          除了衣服,还要带的东西有电子产品及其充电用品,洗漱护肤品化妆品,药品。所有的这些,我都会分别装在小袋子里。以前是买的防水袋。内衣一袋,袜子衣服一袋,电子产品一袋。药品,化妆品有单独的小包。后来我自己封了两个纯棉的袋子装衣服。条件差的地方还可以当枕头用。
          其他有用的小物:
          • 晾衣绳。住guest house啊,青旅啊,直到五星级的酒店,都不一定有专门晾衣服的露台。长途旅行必须要洗衣服的。所以一根晾衣绳太方便了。我现在也练就了各种绑绳子的技巧。最不济,可以把绳子绑在两个椅子或者桌子和椅子上。晾衣绳要买这种中间有孔的。那种麻花状的还要系疙瘩,不如这种好用。


          5楼2013-04-25 20:04
          回复
            顺便说一下电子产品。我带的电子产品都很少。除了手机和充电器,就是相机的东西,一般是两张存储卡,两块电池。这些年,我但凡到中国游客比较多的地方去,就不会再带相机的充电器了。首先相机的电池可以用很久,所以一块备用的就够,电用完了怎么办?永远都很方便的可以找到使用canon单反的人。随时有机会招人借个充电器用。
            存储卡的话,我一般照的很少,照的不好的马上删掉。所以一天也就找有数的几张。两张卡就差不多了。特别好的会网上传回来,所以一般会准备一个读卡器。如果实在放不下了,在外面刻张盘也是很方便的。也有过传到同伴的电脑上,等他回国后再传给我的经历。
            药品也是越带越少。以前是感冒药,抗生素,拉肚子药一样都不少。现在只带少量的抗生素。会带一小瓶云南白药。3包感冒清热颗粒,其他一律不带。在哪里生了病,就在那里治好了。
            生理用品解决方案。因为都是长途旅行,经常会好几个月的时间。所以都会准备一点生理用品。其实卫生巾这种东西哪里都有得卖。只是以防万一。一般会带很小的一包,幸而它们很轻。长途的旅行,有时候会带一盒O.B,然后带一包护垫。
            BTW,卫生巾可以用作止血包扎的工具。
            不管去哪里,都会带一个中等大小的透明胶带,和药品放在一起。可以包扎,捆东西,粘东西,贴便条留言条,万一想打个劫什么的等等等等。
            下面开始多人间其乐无穷——我是一个多人间的狂热爱好者!
            一个人旅行的住宿方案。
            我出门不是很喜欢住酒店。酒店这东西,有个真理:就是越高级的酒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越冷漠。在高级的酒店里,感觉跟别人微笑一下或者是打个招呼是件很唐突的事情。大概这种地方住的都是有钱有身份的人,和善一点会降低身价吧。在不然就会被人当成别有用心。甚至被人当成特殊工作者吧。
            这些豪华店的酒店就和那些名人啊,高端的商务人士啊很配。和Lancel的拉杆箱很配,和假睫毛,高跟鞋很配,和镶了钻的Cartier很配。和外籍人士干净的衬衫上的袖钉很配。
            最讨厌的是国内的那些三星级宾馆啊,招待所啊这样的地方。搞得一副很严肃的样子。床单发灰,气味杂乱,不知道为啥还总铺着布满烟头洞洞的破烂地毯。(真是不如不铺)。这种地方总是和那些跑业务的业务员很相配。和金狐狸的T恤衫很配。和潜规则的三流导演很配,和夹在胳膊下面的手包很配。和一脸疲惫脱了鞋换上无纺布拖鞋的中年男人很配。
            不像好话酒店里的房间总是房门紧闭。这种地方的人,最爱开着门,在房间里看电视。从过道里你总能看见他的衣服杂物和半条腿。
            我最喜欢的是青年旅社啊,家庭旅馆啊,Guest house啊这种地方。这种地方往往装修的很有风格,墙上有大量的涂鸦。或者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推开窗,可能有很好的风景。有个露台大家可以上去晒太阳,晾衣服。有个酒吧可以阅读,喝咖啡,聊天。一般都会有个不错的老板或者老板娘,有几只有个性的猫猫狗狗。
            这种地方就和鼓囊囊的大背包很配。和沾满了泥土的鞋子很配。和嘻嘻哈哈的年轻人很配,和能够搭讪的美女很配,和麻花辫子很配,和银镯子很配,和晒得深深的肤色很配。
            和我很配。
            和豪华的酒店比起来,这种地方都是便宜的不得了,对于我这种移动的很缓慢的人来说,在旅店里蒙头睡上几天一点鸭梨都没有。要是住在上千块钱的酒店里,只是睡觉看电视的话,我会很有负罪感的。即使不孤独而死,也会郁闷而死的


            6楼2013-04-25 20:05
            收起回复
              女孩上路——遇见不同的自己
              吃当地饭,穿当地衣,做当地人
              树同学童年时在她生活的那个小圈子里是个小小的名人儿。虽说都说“出名要趁早”但是过早的处于风口浪尖上,给树同学的心灵带来了深深地伤害。
              树同学必生的精力于是就致力于变成一个“能融入背景的人”。不喜欢出风头,不喜欢被人注意,希望自己躲在后面,没事偷着乐。即使中了500万,也不动声色,没人知道。
              于是在旅行的时候,树同学就着迷于变成一个“当地人”。
              其实女孩子上路,大可不必带那么多耳环啊,手镯啊,衣服啊,头巾啊等等等,一路走一路买,一路都是漂漂亮亮的。
              尤其如果你去的是尼泊尔,印度这类的国家。衣服首饰又便宜又好玩。好容易有了穿着奇装异服的机会,不打扮的放肆点都对不起自己。
              所以我个人不太喜欢城市游,有时候不喜欢大酒店。根本就是因为不喜欢大同小异,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城市,酒店,简直快和KFC一样,成了一个走遍全球都不变的东西了。
              如果每次上路都能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如果每次上路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如果每次上路都可以尝试不同的风格。
              那么,
              这一生,短短的几十年
              别人过了一辈子
              我们因为着丰富多彩的生活
              就好像过了好几辈子
              既然我们没有办法让生命更长些
              就让它更丰富些吧


              9楼2013-04-25 20:08
              回复
                楼主会带一种小瓶的珍珠粉,3g一瓶,很小的直身透明塑料瓶。可以做散粉用,起个包包什么的也会敷一下。然后小小的伤口也可以用来止血消炎。
                楼主是个恶搞得家伙。曾经恶搞过多次珍珠粉,因为这个真的很像海洛因。第一次是在金边的船上,有个澳大利亚的男孩子跟我一起爬到了船舱顶上坐着,因为那里比较通风也比较凉快。那个男孩很好玩,我们都穿的很少,他却穿了个很长的袜子+一双皮质的户外鞋+牛仔裤。我们嘲笑他,他说我是澳大利亚来的,我习惯了。然后哈哈哈哈大笑,不知道大家都看没看过《红猪》,就是红猪的那种笑法。
                然后他指着我的胳膊说,你的皮肤晒得可真好看呀,像金子一样。然后给我看他毛茸茸的胳膊,说,我们的皮肤不好,晒不黑,使劲晒,就会出来很多小点点。这时我看到了他的手腕上的一块比一分钱小一点的伤疤,有点溃烂的感觉。我问他怎么了,他说破了,就一直没有好。后来我就翻出来一瓶珍珠粉给他敷上,帅哥问:介是什么呀?我不动声色的说:海洛因。
                哥们风中凌乱了。有点呆若木鸡。
                姐赶紧给他解释说,骗你啦,这是神奇的中药啊,敷上就可以消炎,很快就可以好的。要真的是海洛因,值老鼻子钱了,我才舍不得给你用。哥们将信将疑。分手的时候,我说再给他一小瓶,哥们木有敢要。
                后来毛同学在尼泊尔跟一群当地人混在一起,嚼烟草啊,吸那啥的,架势上变成了一个老油条。才知道人家真正的品海洛因的人,才不是像电视上演的那样抓点白粉,用舌头舔的。那个量,如果是很纯的,估计马上人就不歇菜。正宗的做法,(其实我也不知道正不正宗),或者说比那个“像”的做法是,抹在手掌小拇指下面接近手腕的那个地方(那里叫什么啊?)然后再蹭在手指上一点,然后不是舔,而是再蹭在下嘴唇的内部,然后连舔带嘬,做一个很专注的动作。那个表情我在美国的片子里看过。学的很像。谁想看,可以来北京,我给免费表演。呵呵。


                11楼2013-04-25 20:12
                回复
                  再说一下旅行的准备吧。
                  这个世界上大概有两种人,有一种人喜欢有规划的生活,比如制定了计划30岁怎样,50岁怎样,退休了怎样等等,手里握着比较靠谱的未来和目的地前行,总是比较有安全感;也有一种人,讨厌一眼看得到边的生活,总希望生活中有些出其不意的转弯,犹如不带地图在山中乱转,可能看到更多的风景,也可能遇到更多的风险。
                  旅行的人大概也有两种极端,一种是早早地做计划,年初就规划国庆的出游,3月份就拿到签证,5月份就订好了一路的酒店,走之前就已经把目的地的一切研究了一个底掉,将要前往的景点,已经看过了个个角度的照片,将要尝试的餐馆,连老板的名字和相貌都了然如胸。这种人旅行如同故地重游,总能住到最有性价比的酒店,吃到最具特色的美食,游完所有的景点。
                  还有一种人,总是一拍脑袋就上路了,到了地方才现找住处,经常因为旅店客满而背个大包在暴晒下徒步找房间。随便乱吃,经常点了莫名其妙的东西或者错过当地的代表食品。离开了一个地方才发现还有个著名景点自己没有去过……
                  这两种极端貌似都不太好,楼主很遗憾是比较偏向于第二种的。但是我觉得比较合适的旅行应该这样准备——
                  要提前一点安排行程,因为办理签证等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首先要搞定的就是这些涉及到政府部门啊,使馆啊,公司啊等等公务场所的事情。
                  其次要对自己的个人用品心中有数,是否有需要购买的东西,慢慢的买起来。
                  旅行的攻略可以简单的看一下,主要关注的是:路线,当地的特色的东西,当地的注意事项,别人在当地的教训(比如别人不推荐的酒店比推荐的酒店信息就更有用些)等
                  尽量不要大量研究攻略,最后一点好奇度和新鲜感都没有了。最后拍个照片都是和别人一样的构图。
                  如果去的是其他的国家或者风情独特的地区,可以提前阅读一些关于当地历史文化的书籍,有时候比别人的攻略更有用。
                  提前一点时间,可能有需要接种的疫苗
                  最后可以购买一份保险。我最近一般都是买一个意外伤害+意外医疗,紧急救援的保险。买一个心里比较踏实。一般我买50-100万的,1-3个月,好像500-800元左右。时间短,保额少的话,就便宜一些。保险公司都是随便挑一家。


                  15楼2013-04-25 20:17
                  回复
                    帖子写到比较散,想起什么就说什么。
                    我很理解女性朋友们对于迈出独自背包旅行这一步的各种焦虑和担心,我已经历过一次。
                    在我开始独自长途背包旅行之前,隔三岔五就有朋友在我耳边敲警钟:别去了!外面很危险!坏人很多!姑娘家一个人跑那么远,出事了怎么办!....
                    .感谢每一位敲我警钟的朋友,谢谢你们的关心。但是我仍然这样去做了,一个人,背着包,踏上漫长的旅程,义无反顾。
                    因为这是我想做的事情,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会为之承担后果。
                    走出去以后,我发现,第一,独自背包旅行的感觉棒透了!第二,这世上绝对是好人更多。


                    18楼2013-04-25 20:24
                    回复
                      关于装备
                      我在出发前反复纠结过要不要买徒步鞋、登山包、冲锋衣等等。后来我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全部没买。这些东西都不便宜,而且用途到底有多大、对于我的旅行到底需不需要,我根本就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冒然花下大钱买装备是很失策的,特别是对于穷游者来说。
                      走出去以后,我发现这些东西可以有,但并非必须有。
                      如果你要登珠峰穿越可可西里,我绝对建议购买专业装备。但如果是普通的旅行,在城镇乡村间穿梭,即使是非常偏远的地方,只要不是做极限运动,就不是非买那些装备不可。
                      旅行时越低调越好,越不像游客越好。一整套户外装备不仅烧钱,而且是在告诉所有人自己是个有米的游客,会使你非常惹人注意。我常常在旅行时看到背着大登山包、穿着颜色鲜亮冲锋衣的游客,觉得他们就差在额头绑根头带写字昭告天下了。当地的人都穿着正常,或者说朴素,一群耀眼户外装扮的游客杀到时真的非常突兀,极为明显。对于独自上路的女性来说,过分惹人注意绝对绝对不是好事。
                      我在短途行的时候会这样——平时穿的最舒服的一双阿迪旅游鞋,几年前在工厂店买的,两百元,黑色,耐脏,轻便,平时出门跑步或近距离旅行都穿这双;朋友送的一个耐克的旧背包,有背负系统,容量约35L,看起来极为低调,深蓝色,非常不起眼,夏天就是简单的,日常的T,平时穿的外套,去冷的地方一件已经穿过一个冬天的轻型羽绒服。
                      事实证明这些就已经足够了。包不用那么大,很大很重的包会背不动的,我这个旧背包就正好,完全够用,长途旅行也没有问题。一双不错的运动鞋或者匡威足以应付非极限运动的长途旅行了,并非目的地越偏远走的路越多,其实偏远的地方反而走的不多,因为在那种地方根本不能靠行走到下一个目的地,几乎都是长途客车和火车代步,而且小村小镇小城市面积没有多大,走走就到头,徒步的时间还没有在大城市里旅行来的多。我在内蒙新疆西藏旅行时走的路远没有在北京旅行走的多。
                      想买大包的姑娘们请牢记一条原则:包永远是满的,不管买多大的包都会迅速塞满,最后苦了自己。


                      19楼2013-04-25 20:24
                      回复
                        关于住宿
                        这段就都原创了···
                        在贴吧里看见很多学生党,大学党等等等,所以多说说关于穷游、花费少这一类的问题。我对穷游的理解是,以最少的花费走最多的地方,不铺张浪费,也绝不虐待自己。但是楼主在实际旅行的过程中常常虐待自己····。穷游穷游者要么做沙发客,要么住青年旅社、廉价小旅馆。我因为考虑安全问题,只有在有人同行时尝试过做沙发客,独行时,大多住10-30块/床的廉价小旅馆,有青年旅社的地方也会视情况而定住青旅。
                        青年旅社
                        对于独行者,我非常推荐住青旅。在青旅有许多南来北往的背包客,可以非常容易获得许多周边旅行信息,容易与人结伴,容易拼车,有网络,有热水洗澡,床铺也比较干净。但是青旅的床位通常比小旅馆要贵,大部分青旅的多人间是20-40元/床,如有各地通用的国际青旅会员卡在国际青旅入住可以便宜5元。也有床位比较贵的青旅。考虑到经费问题,超过35元的我通常是不会考虑的。
                        在中国,青旅特别是国际青旅还不太多,在知名旅游城市通常会有,但更多地方是没有的。所以大部分时候没有青旅可以选择,只能住廉价小旅馆。
                        抓绒睡袋内胆
                        不是为了保暖,而是为了干净。我倒不是穷讲究,而是有些廉价小旅馆里的被子和床单真的是万年不洗,脏和气味倒是其次了,万一染上乱七八糟的皮肤病就不好了,所以抓绒睡袋内胆是很有必要的。女性怕重,就带个轻便的,500-600g左右,也很便宜。我网购的一个,二三十块钱。如果只住国际青旅,基本上可以不带,青旅的床铺是比较干净的。
                        但是对于楼主这种多动症式的睡眠方式抓绒内胆是不管用的,一晚上我可以踢他好几个来回,这个只适用于睡觉很老实的那类人。我经常带一个医院那种一次性的床单被罩枕套一包那种,叫做“一次性医用被服包”就素住院病人啊用的那种···,淘宝上搜大概是6、7块钱一包,一包可以用很多天。很薄很轻又一包一包的很方便携带,短途旅行十几天那种带一包就好。
                        隔音耳塞 & 眼罩
                        可以考虑带,很小很轻。最常使用是在火车上。我是穷游,无论去多远的地方都是买火车硬座(只要通火车)。火车硬座晚上是不完全熄灯的,只会熄一半,而且动静很大,比如有人打牌、有人聊天、到站后乘客上上下下...想在硬座上睡觉没有眼罩和耳塞会很辛苦的。另外小旅馆的隔音不好,青旅多人间有时候动静很大,也都常常用的到。


                        20楼2013-04-25 20:25
                        回复
                          关于腰包
                          特意把这个提出来讲,因为我觉得这可能是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大部分背包客的装备——后面大包前面小包。如果你是小偷或是劫匪,你是去动大包,还是动小包?
                          对于背包旅行的人而言,小腰包是你全身上下最惹眼的地方。按照逻辑,通常会认为你把最值钱的东西都放在小腰包里——手机、相机、钱包,说不定还有身份证和银行卡。如果你的身份证和银行卡一起丢失,那你卡里的钱就危险了。而且小包容易偷也容易抢,所以腰包可能是个中弹率非常高的地方。
                          我的建议是,不要在腰包里放值钱的或者特别重要的东西。放在大包里都比放在腰包里安全的多。
                          我的手机和相机是放在衣服里面的口袋,平时外套拉链拉起来,安全;随时用随时拿,方便。当然我的相机是非常轻巧的卡片机,带单反的各位就自求多福了。身份证、护照等重要证件是放在贴身小布袋挂在脖子上,或者大包的拉链夹层里的,一天要用到几次身份证或护照?一般也就一次。所以放在贴身小布袋里或大包里并不麻烦。
                          腰包的拉链,可以使用小锁或者超小型登山扣给扣起来。否则当你的视线被前方或是上空吸引时,腰包拉链被人拉开都浑然不知。我用的是超小型登山扣,至少能保证我的腰包不那么容易被人拉开。


                          21楼2013-04-25 20:26
                          回复
                            紧急联系人的电话号码、
                            号码不用多,选最重要的,写在一张小纸片上,放在你贴身的、最安全的地方,确保即便手机丢失或者被偷被抢也不会和家里失去联系,即便出现意外别人也能通过这张纸联系到你的家人。
                            户外头巾
                            也就是魔术头巾,这个东西在外面的用处确实非常广。除了大家熟知和常用的围巾、口罩、头绳、眼罩、护腕等用处之外,我觉得对于女性来说最大的用处是盘头发。在外穷游没有条件每天洗澡,但是头发一旦油了是很扫兴的,我是长发加刘海——最麻烦的一类,使用户外头巾可以轻松将长发和刘海全部包住收在遮阳帽里,不仅方便行走,也减缓了头发变脏的速度。
                            后来又因此发现了最大的好处——我将头发全部包在帽子里时经常被误认为是男性:)大概因为我个头还可以,衣着偏中性,长发和刘海收起再拉低帽檐时,确实挺像个小伙子。我一路上这样打扮时常常被当成是男性,这对于独行女性来说是件大好事,降低危险。
                            毛巾
                            两条就够了。毛巾湿掉后很重的,带三四条又来不及晾干的话你自己不嫌重么:)
                            压缩饼干
                            好东西,可以备两袋在包里以备不时之需。很少有比压缩饼干更便宜的压饿食品。一包冠生园的压缩饼干三元钱左右,内有两块,一块就抵我一顿饭,所以一包就差不多可以吃一天。用不着顿顿吃,容易吃腻,隔三岔五的吃一包就行。对于饭量大点的朋友可能一顿吃一包,那就请自己衡量了。
                            水杯
                            我建议带两个。一个是旅行时方便使用的运动水杯,密封性好,可直接灌高温水的那种。不需要保温,因为保温杯非常重,在旅馆、火车站、火车上都有免费提供的热饮用水,需要热水随时去灌。另一个是非常轻便的塑料开口杯,很轻很轻的那种,也很便宜。这个杯子除了做刷牙的漱口杯之外,还可以洗小型的水果如葡萄、冬枣,比拎着塑料袋去洗要方便快捷的多。


                            22楼2013-04-25 20:27
                            收起回复
                              第二名:餐桌上的蜘蛛侠
                              你可能吃过油炸蝎子,但是你有没有吃过油炸蜘蛛?
                                还好我不怎么怕蜘蛛。我历来害怕腿多的的虫子。蜘蛛还好六条腿,比螃蟹还少两条。但是有的人对蜘蛛那是相当的害怕,尤其是黑色的,巨大的,腿上都是毛的。
                                在柬埔寨路边摊油炸大蜘蛛是相当常见的食品,1美元就可以享用一只。据说吃的时候跟吃螃蟹很像,其实蜘蛛的腿我还可以接受,蜘蛛的肚子,ye~~~想想就有点受不了。
                              其实蜘蛛是有宠物的,我除了想养一只长尾巴大蜥蜴,就是很想养一只蜘蛛。我在柬埔寨旅行时,大巴停车的时候,和当地的小朋友玩,有个小朋友就拿了一只活的大蜘蛛给我玩。小朋友的蜘蛛很好玩,腿腿都不全了。在手上爬来爬去。有同学她跟我说,只要是你起了名字的动物,你就下不了手吃它们,深有感触,所以跟这个蜘蛛玩过以后,就没有忍心吃蜘蛛。虽然同游的同伴说,我要是吃一只蜘蛛,她不光请客,还奖励一美元。同行的一个男孩吃了,据说味道还不错。
                              上榜理由:不是每个人都见过这么大的蜘蛛,也不是每个人都吃过哦。
                              心情不好的时候,要经常问自己,你有什么而不是没有什么。如果你觉得不爽,就抬眼望窗外,世界很大,风景很美,机会很多,人生很短。不要蜷缩在一小块阴影里。我们除了手头的青春其余一无所有。但就是手头这为数不多的东西,能决定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们的人生正在输入,希望我每一位驴友都能有精彩的未来。
                              下面开揭晓食物榜的榜首~~!
                              第一名 最诡异最恶心的食品
                              在老挝看到有卖一种绿绿的糊糊,蛮像印度的绿咖喱的。楼主最喜欢奇怪的东西了,既然是吃的,就要问问清楚吧。结果,结果,那个居然是牛反刍出来的东西。原料虽说就是草吧,但是,但是,怎么有人会吃牛的呕吐物。。。。
                              写不下去了,大家自行想象吧。。。。。
                              上榜理由:呕呕呕呕。。。。。


                              28楼2013-04-25 20: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