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侠吧 关注:24贴子:561
  • 10回复贴,共1

《和谐身心 释德建禅师谈少林禅武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全书很多内容是以问答形式出现,通俗易懂。
本人曾仔细研读,确实受益匪浅,希望与大家分享。
所以我想把书上部分内容发到网上(因为书上部分内容网上已经有发布,还有一些内容和禅武医其他书籍有相通之处,所以就不再重复发了),供大家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希望少林禅武医这个奇葩,能开遍各地,造福全人类......
我会慢慢把全书的大部分内容首先发到我本人的博客,也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和支持并能广泛转载,分享给更多人受用。





《和谐身心--释德建禅...doc
大小:751.50KB下载:1次转存:0次
文件已失效
1楼2013-03-31 13:32回复


    在这上面用鼠标写字太难看了 不好写 今天先做个试验 哈哈哈
    内容未完 待续......
    希望大家能持续关注 谢谢!!!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3-03-31 14:00
    回复
      《和谐身心》目录
      花絮

      禅武医之历史脉络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周会——少林禅武医
      禅武医之释疑解惑
      ■ 专题讲座《科学家走近少林隐僧》
      吐露夜话《少林传统功夫》
      ■德建身心疗法——少林禅武医之临床应用
      禅武医之养生实践
      ■内养功工作坊
      ■养生工作坊
      □上篇
      □中篇
      □下篇

      附:作者简介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3-04-01 12:20
      回复
        花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31877601017kee.html
        传图太麻烦了,花絮给大家个链接吧


        7楼2013-04-01 12:22
        回复
          《和谐身心--释德建禅师谈少林禅武医》--序

          释德建是少林寺一名僧人, 是少林寺原住持素喜大和尚的得意弟子。德建禅师跟随行性法师十多年学习少林禅武医学,尽得行性法师的真传, 为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第十八代传人。德建禅师为了专心修练少林绝学,于1994年开始隐居嵩山三皇寨,每日练功,习医及修建三皇寨禅院。 十载闭关隐居后, 禅师于2005年决定出山向社会讲授少林传统禅武医学, 并成立河南省嵩山禅武医研究院, 开始进行对禅武医学的历史, 文学及科学的研究及整理。同年,举办了首届嵩山禅武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近几年,德建禅师亦全力复修并建设三皇寨禅院,希望为有志学习禅武医人仕提供一个修行的地方, 并成为保育禅武医研究的基地。
          德建师父参与各方面教育少林禅武医的工作,先后拍摄了二十多套电视专题纪录片,包括英国电视台的《Extreme Pilgrim》,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修行》, 及河南省电视台的《少林禅武医》。 又在多位对研究少林文化有深刻认识的文化界人士合作下参与编写《嵩山访禅记——禅宗祖庭少林寺禅武医探秘》、《嵩山论剑》、《少林禅武医——正论篇》、《禅境集贤》及《德建身心疗法》等书籍。
          2008年,德建禅师应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邀请为洽蕙艺文访问学人,这是德建禅师第一次公开讲授少林禅武医学,资料十分珍贵,有些内容是从前没有公开及记载过。所以我们把师父的几次讲座内容整理,方便对少林禅武医学有兴趣的人士。在整理当中,我们尽量保存讲座的原本性,没有对口述原话作太大的粉饰。在此特别鸣谢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梁元生教授(院长),郭谭洁莹女士,林孟秋教授和学院同寅,以及香港武术联会霍震寰先生。

          陈瑞燕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教授
          吴洁
          上海心理咨询师
          2009年5月7日

          鸣谢香港文化村(长者中心)有限公司资助出版


          禅宗强调感性即超越,瞬刻可永恒,更着重于动中去领悟,达到永恒之静,从而跃升入佛我同一、物我两忘、宇宙与心灵融合一体之精神世界,亦即奇妙、美丽、愉快、神秘的精神世界,这也就是所谓之“禅意”。
          ---德建合一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3-04-01 12:30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04-06 22:48
            回复
              禅武医之释疑解惑--出自《和谐身心》
              题目:科学家走近少林隐僧
              时间:2008217
              地点:香港理工大学
              陈瑞燕教授师傅,你为什么要痛苦地隐居在三皇寨呢?
              德建禅师谈到痛苦,其实我不痛苦,因为在三皇寨这个地方是一个修行的好地方。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山,它有7-36亿年的地质,五世同堂的变化结构。它坐落在禅宗祖庭的对面深山里边,环境非常好。我于82年去少林寺,90年落发为僧,礼上素下喜老和尚为师。由于我对少林文化的仰慕,很小就想学少林功夫。但后来,由于我去少林寺以后,在88年认识我的师傅,他教我禅学武学医学三方面的学术。他说:“你不要在少林寺,你应该去一个艰苦的地方,那就是少林寺对面的三皇寨。在过去,由于那个地方有个道场,很破旧。你到那里,一边修行,一边造那个道场。将来,给社会广大居士打造一个精神家园,继承发扬少林传统文化。” 这样,我就每天在那个地方修行。在日常生活当中,关于修什么,也没有具体的(规定)。每天从早到晚,把自己所学的关于少林禅宗的一些法门,在日常生活中去体现,平时把少林传统功夫在上面演练。在闲时,也去采药给一些上山来的居士,还有一些香客,给他们看一下小的疾病。一天一天就这样,十几年就过去了。逐渐,到山上来问我少林禅武医的人越来越多。这样的话,每天都很充实。
              德建禅师修禅,你要懂禅。我就问我的师傅,禅是什么?他就告诉我,禅就是一个人,要了解自己,从他到这个社会来,他的生到他灭的这段过程,这你要自己慢慢去觉悟,我没有什么要告诉你。你在山上,自己就去慢慢地修行。武功跟禅有关系。修禅为什么要练武?练武是修禅的一种方式。练武是人自己去练,不是禅去练,这样我就每天去练武。但是练武有个问题。有时力气用大一些,身体会气喘吁吁,会胸闷,会身体不舒服。这样的话,就会把身体练坏了。然后,自己就按老师传授的禅修方法,要怎么去练气,慢慢地学会了自己要觉悟,来了解自己的身体。在禅跟人的关系(方面),我师傅跟我说得并不是太多,但是我也看了一些关于禅宗的著作。比如六祖坛经我也都拜读过。但是我在山上久了,也把禅给忘了。每天都在大自然当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陈瑞燕教授师傅,那么少林的禅宗到底有什么特色呢?讲究什么呢?
              德建禅师少林的禅宗是由达摩祖师初创。它的修持法门有很多种,金刚经上面有一句经典的话,一切法皆为佛法。达摩祖师来到少林寺,他也没有传什么法。他就是每天在达摩洞里坐着,面壁九年。据传,他创了一个洗髓经和易筋经,有很多人以为达摩会练武,功夫很高,其实达摩祖师他不是来教人练武的,他教他的弟子们禅修。
              坐禅的方法种类很多,不仅在坐。很多人来问我,坐禅坐在那里都有哪些姿势和动作?我就按照一些老禅师告诉我的方法和心得。我说,坐禅不是坐在那里,因为坐禅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从早到晚的过程,行走、站立、坐卧、休息、睡在那里都有方法,这叫自禅法,禅它并不是在身体某个部位,它是在人的心里。它的修持方法不同,是很严格的,它是一个觉悟的过程。
              陈瑞燕教授什么是禅武医?有一个哈佛大学的居士从美国来找师傅,说他在美国办一个禅武医中心,请一个禅师去讲禅,一个人打功夫,另一个人讲中医,就是禅武医了。(众笑)我想请师傅解释一下禅武医的真正的修行方法。这是历代少林高僧代代相传的。
              德建禅师禅武医的修行,是在1500年前达摩祖师初创的时候开始的。由于在清朝末年,海发、湛谟两位禅师为了躲避清廷的打压,就隐居深山,培养他们的徒弟吴轱轮。然后,由吴轱轮回到少林打山门。吴轱轮的儿子吴山林后来培养了他的弟子行性。到88年我去少林寺,我有福报,学了一点禅武医。四代的传承有100多年,它是由1500年的历史背景形成了这100多年的禅武医,集修行养生于一身的禅武医文化。不是单门分开的学术。
              德建禅师现在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修禅方法。修禅的方法有四种,我示范给广大居士和友善之士们。过去有很多人以为坐禅就是坐下来,静在那里,然后来调呼吸。方法很重要。第一步呢,要坐静。坐静首先要心静,心静呢身体要轻松,不要吃很多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如果你吃这些食物,你的内火大,你就静不下来也做不成。因为这样消化不好,就不能吃油腻坐禅,由于辛辣能使人上火,这样就不能坐静。它的方式呢有两种。一种是静,静在那里。第一观鼻,第二观丹田。坐在那里,出气的时候观想鼻,回气的时候就回气丹田,这样就可以调整人的身心。我先坐一下。(动作示范)这个姿势可能和其它禅师们不一样,因为我不是禅师。自在坐。我现在坐在那里,方法是开始静下来。嘴说,但我现在心还算静。接着我来调呼吸。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3-04-22 18:32
              回复

                德建禅师时间比较短,我就一样一样地做一点示范。静的方式有不同的,有单盘有双盘,需要时间。但是我们修炼这个调心法,不需要这么严肃,也不需要这么紧张。自在,就是你觉得怎么舒服,就怎么来,这样身心健康。
                德建禅师因为我坐在那里,内部的变化外面不太能够看到,不过我可以把它动显于外。动的方式呢,也有。那叫易筋、洗髓。洗髓呢,是通过自己内外一致的调整使身体产生髓液,这个液就是人的液体,否则人就口干烦躁。坐在那里,可以做几种姿势来调整,任何人都可以来做。那我就先坐在这个地方,就像这样坐,我这是单腿的。第一式就这样开始,我就这样坐着不讲话。(动作示范)
                德建禅师从外表看,有这么几个方面:主要是扩胸,使人的郁闷之气,它能吐出去。鼓肚凹腰有点俗气,但它可以使人丹田气充满。
                陈瑞燕教授师傅做的很复杂,就先教我们做一招,好不好?让我们吐吐闷气吧。
                德建禅师那就烦劳大家都站起来。刚才我看到大家站起来的方式都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我们站起来的时候和坐下是有区别的。
                陈瑞燕教授我跟师傅学的第一招就是怎样从凳子上站起来。站得不对和坐得不对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德建禅师站起来不要太急,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站和坐。你站着,突然坐下,这是对身体有伤害的。你坐在那里,突然站起来,也是对身体有伤害的。要自然一点,静一点。行站坐卧都是调身心。站着呢,我们要了解自己。(站着要)很静,一般两手放在丹田这里,然后两膝微蹲微屈。两手抱着丹田时,自然提到胸部。比较简单,就先这样站。现在可以在鼻子出气的时候你想鼻子,鼻子气出来之后,你就想你的小肚,这叫丹田。回气的时候你的脚跟就抬起来,然后你就自然地这样反复观察下去。说是观自在菩萨,你这样站在这里,你就很自在。
                德建禅师两个肩膀不要往下走,也不要翘,它都是往下垂的。(关于)这一式呢,过去在嵩山传说有白猿,学自白猿。万法皆由虚中生。虚,它没有什么实,就是这样的。什么阴阳都没有。它就是站在这里,出气的时候你想鼻子,回气的时候你想丹田。就这个方法,来了解自己。
                德建禅师站的时候也不宜久站。太极也有站功,他们叫练太极拳,太极来源于少林,它有几百年的历史。
                这个叫虚桩,不要以为它简单。你站久了,要观察它。它可以了解生命,生命就会活着,这人生在呼吸间,鼻子能出气,然后又回气到丹田,你的生命就很旺盛啊。
                德建禅师(动作示范)手可以放得近一点,放在两个胸下。因为人的手是有能量的。我这有一个佛像,左手放到这个地方(左胸下),右手就是这样(拇指贴向掌心夹着小佛像,掌心向外,其余四指竖直朝上,放在右胸前,高于左手),这是法印。这个佛像很自在,因为陈教授研究古物,她说应该是汉朝时候的。在汉朝时候,它就用以调心。左边心,左手放在这里,右手放在那(同上)。我们左手在这,那我们都放这里。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成佛,我们这样(左手放于左胸下,右手放于右胸下,掌心向内)。我们站了这一会,整个身体都要开始发热,面部开始发热,身体也开始。
                陈瑞燕教授接下来我们就和师傅一起站两分钟。
                (两分钟后)
                陈瑞燕教授大家感觉怎么样?
                德建禅师可能有人回去两个腿会发酸。但这个非常好,你静在这里,七窍都有反应。主要一窍是汗毛孔,你这样站着静下来,你的呼吸就通畅,你再配合上沐鼻法,用两个食指慢慢沐浴鼻子上根,轻轻地自在呼吸,这样你的胸就不闷。
                德建禅师这样沐鼻,一般六十次。鼻子通,汗毛松。你周身的汗毛孔都开了,把你体内的废气散发出来,它也同时回氧,这样你身体就轻松了。说修禅,先了解自己,要把这个做好。这个做不好,你坐在那里恐怕静不下来。
                德建禅师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坐下,但是这次坐下要慢,坐得方法不一样。其实,我以前坐在那里,把后腰坐得很痛,后来我的师傅告诉我,坐也要练。你先要看一下,不能坐空,然后(坐下时)慢一点。坐呢,是两个膝盖先弯曲坐。
                德建禅师这样坐比较自在。你不要往后也不看,就一下子坐在那里,那样不好。站起来也不同。以前我性很急,站得不好,地上东西碰乱了都不知道。恩师告诉我,你站起来的时候,你脖子先起来。头为一身之主,先用头来上领,这叫领项长腰。你坐在这里,先起脖子,然后这腰就撑直了。你要是起来的时候就这样起来(脖子不起,身子先动),气可能会闭在这里,闭在胸部。因为你起来的时候很急,可能你刚吃过东西,里面还没有运化,闭在某个部位,气也可能闭在那个地方。这个平时积累多了,都会对身体不健康。所以要先起头,领项长腰气下沉。这样你走的时候就很自在。因为我们每天有很多坐和站,在这个环节我们出问题,就对我们身体造成伤害。
                陈瑞燕教授少林禅武跟别的武术有什么不同?肯定要复杂一点吧?(让)师兄示范一下,好吗?
                德建禅师可以。那我先把禅武医的关系说几句。禅武医三者关系,是很自然的。一个人自然和谐,向往着美好光明,因为人心里边都喜欢轻松自在。要轻松自在就需要方法,不能老是在那个地方静坐,要有动,动静结合。刚才也有动。武,必须要参禅。一个人要练武,那练武的方法很重要,怎么样才能用上劲?在日常生活中,你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练武。医,跟禅也是离不开的。医必须得练武,练武你能知道人体经络。医也要有智慧,没有智慧去医人,不仅医不好他,还把自己吓坏了。所以,少林禅武医三方面是连在一块的,禅离不开武,武离不开医,医离不开禅。先让我的两个俗家弟子演练一下,可能比较复杂一点。我这两个俗家弟子练得功夫不是表演的,是做禅武的基础。首先要做各种步法的锻炼,不要求速度,要求心意气协调配合。
                陈瑞燕教授练心,练意,练气是少林功夫的精髓。
                德建禅师那就开始吧。(俗家弟子演练)先运气。然后手可以拉长一些。接下来做一下弓步双盘手。然后,做一个铺步,姿势先短后长,这样大家能看的清楚一点。三个步法,手势身法的配合,主要是讲协调配合,手脚要配合,肘膝也要配合,肩胯要配合,这是外三合。这些是外显能看到的。但是对内在的要求很严的,也很自在。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就是内三合。与外三合一起,演练起来身体就比较轻松,比较自在。现在再请我的两个弟子把少林传统的套路演练一下。本来少林禅武不是要求很快,是讲协调的。练功主要为了修行,调整自己的身心健康,不是为了打斗。那接下来演练一下金刚拳。金刚,就是要把身体练得像金刚一样坚强。(弟子演练)。金刚拳是拳打一条线,也有在一条线演练。也有卧牛之地的练法,就是在一米见方也可以把这一套拳练完。接下来演练稍微快一点的小炮捶,这都是传统的练法。发力对木头不好(指地板,众笑)。
                陈瑞燕教授我们今天不是表演。希望大家能对少林功夫多一点了解,传统的功夫不是为了表演,是为了修行。修行不是练肌肉拳头,是讲求心意气的结合。其实这里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修行修得不健康,身体不健康心情就不好,心情不好又如何去修行呢?如果修行只讲要修禅,讲慈悲,信因果,可能很难让大家感受到。但是如果做一些动作示范,让大家亲身体会到轻松,人就会自在很多。这就是我的一些感受。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学家。好多次我解决人的心理问题,有人来见我,跟我说,他很痛苦很惨,我替你分析下你为什么这么痛苦这么惨。但问题实际上很可能并没有解决掉。而禅武医可以提供一个舒缓人的身心问题的途径。我自己就是一个受惠者,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德建身心疗法》这本书。为什么我身边有人会去相信《德建身心疗法》,去开始修行呢?因为他们看到了我的变化,甚至都觉得我变得更年轻了(众笑)。从以前相信修行,到开始修行,到开始变成一个开开心心自在的人。
                德建禅师外界叫禅医,少林医学,应该叫人学。一个人活在世上首先是气。气是莫不着看不见的,但是它存在。禅医医什么?就是要把自己的身体故障修好,就好比修车一样。什么叫禅医?由于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工作,很多的事情,那人就会吃五谷杂粮,也会产生故障。产生故障以后,就要医。怎么医,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禅医不同于中医和西医,它有一种方法。禅医分几个方面。第一,排除故障要治心,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有气化疗法。讲气化,就是刚才所说的气。人身体精神旺盛,身体健康,气脉就足,吃一些食物,可以把它运化,运化吸收以后,身体就恢复健康。但是,吃的不合理,像食过多一些过于辛辣的,比如葱、辣椒、蒜、姜、胡椒,这些多吃是对人体有刺激的,不利健康。气化主要是要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清淡的东西,这样符合古人所说的少火生气,多火生痰。牛羊吃草喝水,也是膘肥体壮。不一定要吃过多动物的食物。佛教不提倡吃动物的身体。动物的尸体吃了对身体有害。我具体再讲一下禅医的窍疗。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13-04-22 18:33
                回复
                  (动作示范)
                  你站在这里以后,什么都不要想,你自然地就会吐故纳新,进行这个代谢循环的过程。等一会你的身体就会感觉两条腿有力量了,然后你就运用身体——脚是根基,不论你是走路还是坐卧,脚都是你的根基。然后我们就要以脚为根,以腰胯为轴,开始左右运动。往左为阴,往右为阳。慢慢扭动身躯,使身体达到自然协调的一种运动。这种运动不是画圆,而是左右摆动,刚才我说站是静,所以往左摆是动,现在是由静生动,动中有静。往左摆,左脚用力,左胯、左肩、左肘、左手。到了一定程度,再以右脚为轴,往右摆,右胯、右肩、右肘、右手。就像这样左右阴阳地去练习,这就是一个基本的动作。看起来很简单,这就叫阴阳。往左去重心在左,他的重部都在左侧;往右,他的重心就在右侧。这个阴阳虚实,往右用力,右脚为实,往左用力,右脚即为虚。所以不管人生活在什么环境,你的站,你的坐,都要不断的左右动一动。或者是这样直立、直坐,也是一种静止的方法,自然的,左右两边要动。掌握这个方法以后,天长日久,这就是功夫。例如你正走着,突然对面过来一辆车子,速度很快,你就往这边一躲,就躲开了。如果又有车子过来呢,你就往那边一躲,又躲开了。于是在生活当中你就比较敏捷。
                  另外你的脚底有根,人家都说练功练功,练功就是练你的根基,而根基又来源于气的通畅。那么怎么练?所以我们平时要把静动结合在一块儿,比如我们坐在这里(就可以练习)。因为我们刚刚的题目是传统功夫,这就是传统功夫的基本功。传统功夫一开始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练习怎么出拳去打。要说打,也是先打自己。打消自己的这些念头。先练筑基,由站桩,然后掌握阴阳虚实。我们再讲起伏。升降浮沉,身下降,意浮气沉。就是身体起来的时候,做到气沉丹田。这叫意浮气沉。意是往上领,而气则存在丹田,这是一种方法。再往下蹲的时候,你看,这个丹田的气自然地就从鼻子出来了。属于人的呼吸的这个过程。所以这是人生命的原理,生命就在呼吸间。你说话,这就是气,换,吐气(动作示范),回气(动作示范)没有声音,它自己就回来了。所以传统功夫主要是使人的身体有一个代谢循环的过程,是人的能量。就是练气,气练顺了,练足了以后,就生血;血足生气,气血相合都不虚,你的身体再有适当的锻炼,掌握这个方法,以掌握这个内。内功就是练心,心要静。所以有人问练功和练心有什么关系?说练功,你心不静不能练。心静意专,身体自然,这样你才能练。基础特别重要。
                  我们吃东西,吃还是一个问题。有人说我营养不够,所以我吃素是不行的,我要吃一些有营养的动物性的东西,这个吃多了也不好。因为我吃的都是素食,很清淡的,但是我经常跟那些石头打交道,很多石头我都能移动。这个就是力量,天长日久就是功夫。身体好,心情就好。大脑就聪明。吃那些辣东西,什么葱姜辣椒过多,动物性的食物吃的也很多,然后你的消化又不好,这叫运化不好。消化不好,不管练什么功,肠胃都会堵塞,胸闷气短,什么功都练不成。假如走路,头重,脚轻;上下,周身不一致,也不随和。写字,拿笔也是木呆呆的。要写字,身体要灵活的话,要拈足劲。所以有些时候有些动作都是很轻飘的。少林的传统功夫,主要是在生活当中体现。
                  禅师们,他们都是佛家弟子,他们是修炼自己的身心,也是济世的。他们出去给百姓看病,自己度自己,把自己的难关渡过,那他们每天都需要锻炼。没有一个好的身体,自己都帮不了自己,就帮不上别人。所以你必须有个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渡过自己从生到灭的种种难关。我在少林寺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也就是二十多年,一眨眼就过去了。在里边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心得,接下来就给老师们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个过程。了解了这些基本的东西以后,就可以练功了,这个时候才可以练。你说练功必须得有一个善良的心,心里静。你练武,身体得配合,你吃东西要注意,都很自然很自在,然后你要按照这个方法,不管你怎么做,你不用跟任何人学,你随便蹲一下,你经常蹲,经常起落,这都是功夫,这是起伏的功夫。你经常左右晃摇也是功夫。所以日常生活中,你只要去体悟,他每走一步都是功夫。你站在这里想要去办一件事,一边(左边)是善一边(右边)是恶,你要是迈错了迈到右边来,那就不舒服了。你迈到左边,很自在,因为你办的这件事能够解决,因为是善事。你迈到右边心里面很害怕,有点紧张,所以方法就是对和错。
                  接下来就该说生命就在呼吸间——说吐纳。刚刚说要自然的,现在要自为。自为就是大家坐在这里,我站在这里,我把手往小腹一放,就行,我们都可以放这,我们现在可以一起感受一下,因为我讲的比较简单,大家或许会想可能跟功夫没啥关系,这个不是,日常生活都是功夫,练这个以后我们开始练丹田呼吸法。自然收腹,鼻子出气,然后放松。现在我们开始做,收腹,自然,收腹,自然。无论坐着、站着还是躺在床上都可以练,主要是练气。如果我们这一步基础做不到,不明白,以后你就没法做了。因为关键是一即是多,一弄清楚,就是多。我把日常生活里边练功的方法再简单的做一个示范。大家可以看一下,然后我们一块做。
                  传统功夫不是练打斗,平常我们在上山的时候,有台阶,上台阶可以走十字步,上楼也一样。就是往两边这样上。就是你不要直接上台阶,你要走侧面,把压力减轻。有时候我们上山,都背一百多斤的东西,有水泥有沙子,往上背,这个都要走十字步。这个力量也是,经常这样走,搞建筑,我的名字不是叫德建嘛,就是搞建筑(众笑)。上山要背东西,经常这样练,走路,然后我们就开始在上边挖土,挖地。这是一把铁钎,先插土,然后这样,你浑身练这个劲,就是练铁钎挖土。(动作示范)然后推刨子也是一种功夫。木匠要锯刨子,然后你就这样推。顺着你的身体,练你的腰胯劲儿和脚底的步法。(动作示范)你劈柴,也是一种劲道。劈柴,柴拾起来,这一拿一拉,要准。(动作示范)打砖,一般用刀,以前那个时候我有点愚昧,我就用手掌去打砖,虽然那个比较简单,我也算是练了段功。但后来时间长了,也没啥,后来也不打了。(动作示范)这个砖打起来,一拿一扔,接住,准,也是这样练的。柴禾拾起来,一举,啪。刨地,举起锄头就开始刨。但是别这样,刨地要慢一点,用脚蹬。用脚蹬呢,这个身体协调。胯,腹部往前送,再下去。(动作示范)还有割麦子。麦子左手一抓,右手一割,这也是个方法。这就是说日常生活中我都可以练功,很多很多的方法。还有拿水桶。怎么拿?俩脚一蹬,两肩一翻,然后调息,闭住气,出气,回气,再呼气的协调。练功主要练气,心情你要是不舒畅就不要练,你越练越气,这样的话你会胸闷气短,你高兴你开心,你再练它。
                  少林功夫都是从平常生活练出来,但是每一个方法,都有另外一种含义。在过去许多老法师抗击倭寇,就用这些方法。保卫了边疆。在明朝时候就是四十多个武僧,可以抗击几千倭寇。这些功夫主要提高大脑的智慧,通过练气,气足,身体的协调性,使人耳聪目明。吃的东西不上火,你的耳朵不聋,也不耳鸣,你的身体很柔很轻。通过练功,促进代谢循环,肺气也可以排出痰气,鼻子也通畅,泪管也不发炎,没有鼻炎没有泪管炎,也没有耳炎。所以你也不会产生大脑的问题。身体里的东西会产生一些热能,如果消化不好,慢慢就产生热毒,鼻子就容易发炎。鼻子为七窍之首,鼻子通,汗毛松。周身都轻松。鼻子要是堵塞,周身都不自在。所以,练功与整个身体都要协调。这些都要通过锻炼才可以。眼通肝,鼻通肺,耳通肾,嘴通脾,大肠通,气管松。有些人把功夫用在较技争斗,讲输赢。现在社会是个和谐社会,把这些少林功夫用在另外一面,用来济世救人。用点穴,推拿,卸骨。卸什么骨?腰间盘突出,给他扶正。用这些办法把身体故障修整,不用在两个人较技争斗上面。把日常生活中所练出来的功夫,用来调整身体。身体好了,轻松了,想什么事情都非常敏捷。大脑很灵活,没有过多杂念。练武,首先得清心修心正心。一个人武德不好,就不应该练武,否则就会害人。一个心不静的人就不要去参禅也不要去拜佛。本身心不静,即使拜佛,还是会做错。因为你的心本身就错了。练武主要是身心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从早到晚,行、站、坐、卧久了,对身体都有损伤,所以不要总保持相同姿势不变,站久了腿虚可以换腿,一虚一实。坐久了,就可以练吐纳。肩椎不舒服,你可以晃一下。(动作示范)这样对肩椎有很好处。有人颈椎不舒服,坐办公室久了或者开车久了,都可以晃一下。但坐在车上没法晃。你就可以手把方向盘,练吐纳。可以练收腹吐气,然后自然放松,这可以对腰椎间盘有好处。我刚才讲的这些都是我平日来的心得。这对一些练武术的青年来说,他们可能不太喜欢。因为我说的都是传统功夫,在日常生活里,都要觉悟,都要发挥到极限。一个人闷着气,他就想去打人,这是不可以的。力从哪里来,这要讲清楚。吃东西会有力,但吃错了就好比吃错药。有人吃了过多的油腻和辛辣。他说,我要坐静坐禅,但他吃那么多辣的,里面跟一团火一样,坐不了禅。你吃了过多的海鲜,你想练功,胸闷气短。你这里(指肠胃)不通畅,怎么练?你走路,就是练功,练功的目的就是身心健康。
                  接下来的由我的两位弟子给大家做一下动作示范,马步连环桩。


                  18楼2013-04-22 18:34
                  回复

                    未完,待续......


                    20楼2013-04-23 16:04
                    回复


                      21楼2013-04-26 12: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