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十一集团军、豫鄂皖边区、第十一战区部队沿革史
民26年“八一三”全而抗战展开后,第五路军在桂奉令出师,成立第十一集团军,统辖第七、四十八、三十一3个军,以李品仙任总司令,廖磊任副总司令兼第七军军长。于9月间第七军先开抵徐州,担任东海防务,交接甫毕,值淞沪战事紧张,奉命留第七军输送京沪参加淞沪战役。10月间,成立第二十一集团军,升廖磊为该集团军总司令,辖第七、四十八两军,隶属第三战区战斗序列。而第十一集团军辖三十一军及八十四军,则归第五战区序列。敌由乍浦登陆,二十一集团军奉令由淞沪转进,以第七军(缺一七一师)在吴兴,长兴一带迟滞敌人之行动,以四十八军占领支塘之线,掩护国军之转进,继即全集团参加常熟、福山国防线战线,厥后本集团军奉命转进至浙江孝丰。民国27年春,奉命由浙经赣入皖,改隶第五战战区序列,驻合肥、定巢、全滁等县。同年5月参加徐州会战,后向西转进,总部及第七军至商城,四十八军主霍山、岳西一带。同年6月,第七军之一七〇师士兵拨归一七一及―七二两师补缺,该师干部回桂另补充兵员,留桂整训。同年9月,奉命指挥第五、二十六、二十九各集团军占领合肥、舒城、桐城、潜山、太湖、宿松、黄梅至广济之线,拒止寇西进。同时,第十一集团军之三十一军一三一师、一三五师、一三八师,八十四军之一八八师、一八九师等部,亦在鄂东拒敌,共同担任武汉外围作战。当武汉外围激战之时,奉令以四十八军之一七三、一七四师归第十一集团军指挥,在鄂东作战;而以三十一军之一三八师调往皖西霍山、叶集一带作战。11月间,武汉沦陷后,三十一军奉命率所属一三一师、一三五师及八十四军之一八八师回桂整训;乃以在鄂之四十八军之一七三师、一七四师改隶八十四军建制(八十四军辖一七三、一七四、一八九等3师);以在皖之三十一军之一三八师改隶四十八军建制(四十八军辖一三八、一七六两师);第七军建制仍旧(辖一七一、一七二两师)。同月,本集团军奉命进入大别山建立游击根据地,总部驻立煌,以第七军守备鄂东,四十八军守备皖屮各地区。民国28年(1939)8月,奉令正式成立豫鄂皖苏边区游击兵团总司令部,以廖磊兼任游击总司令,当时统辖游击部队共有21个游击纵队及鄂东游击总指挥部。……同年,国军奉令撤销旅编制,各师辖步兵3团,野战补充团1团,各军增设直属野战补充团2团。同年10月,总司令廖磊在立煌积劳病逝,遗本兼各职以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品仙继任。民国29年(1940)8月,豫鄂皖苏边区游击兵团总司令部改为豫鄂皖边区游击总司令部。同年10月,中央令八十四军由鄂开皖,隶二十一集团军战斗序列;防务另行部署,以第七军任皖巢北区、四十八军任巢南区、八十四军任鄂东区之守备。……民31年(1942)月,国军奉令整编,军直属及各师所属之各野战补充团俱行撤销。同月,奉命以八十四军之一七三师改隶属第七军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