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生命中默默带上宿命的光辉,照耀或者着引导思维的方向.有一种精神,即便是深处邪灵环绕的阿鼻地狱,也会在最黑暗的时候给予新的希望."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走上了这条路,似乎跟理性无关,仅仅是灵魂最深处的召唤,冥冥中自有主宰光辉的使命."恍兮惑兮",大概便是其存在的最合理状态. 一个人的完整人生中,会出现三种阶段.现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我现在停留并且驻足的地方,在一味的遵守着前人的信条.天然的去反对二元的分割,对于虚灵知觉的执着,对于心无二门的坚信.也许正如荣师说言,朱子与小程皆口是心非者.但是,我不愿去怀疑,排斥用理性逻辑去分辨其中的谬误,圣人便是圣人,是不可怀疑的.但是,怀疑正是进入第二阶段的开始,也许我会怀疑,这个世界没有圣人,我会用逻辑去反思批判,我会推翻自己所构建的世界.然而,这并不是目的,因为,人总要去寻找生命中最真实的俯瞰.终有一天,圣人永远是圣人,非是凡夫俗子所能揣度.
庄生在道路上走了一半,便以为看到了终点,于是自以为看透了一切,而去堕肢体,去名利.殊不知,这正是作茧自缚.真正的智慧是登上了泰上之上,从心所欲的去思考,去批判,在人类理性的框架之内,正如夫子. 虞庄小师弟说,他心中立着两块牌匾,一座是爷爷,另一座是先生.可以想象得到,在这个生活中到处是名利场的社会中,它能够坚守别人所不能坚守的信仰,这已是难能可贵,清代郑板桥在它的大印上刻了这几个字,"青藤门下走狗".青藤先生泉下有知,岂不痛心疾首?.伯元若是甘做一走狗,便是辱没了先圣.徐爱确实真正继承了先生原旨,但是心斋先生才是让阳明学名垂千古的关键.在这时,"我儒消亡之际,便是伯元殉道之时".难道,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时,我会觉得"任何具有普世性的价值都是可以接受的"?.我坚信,终究还是会"看山是山,看水还是水"
庄生在道路上走了一半,便以为看到了终点,于是自以为看透了一切,而去堕肢体,去名利.殊不知,这正是作茧自缚.真正的智慧是登上了泰上之上,从心所欲的去思考,去批判,在人类理性的框架之内,正如夫子. 虞庄小师弟说,他心中立着两块牌匾,一座是爷爷,另一座是先生.可以想象得到,在这个生活中到处是名利场的社会中,它能够坚守别人所不能坚守的信仰,这已是难能可贵,清代郑板桥在它的大印上刻了这几个字,"青藤门下走狗".青藤先生泉下有知,岂不痛心疾首?.伯元若是甘做一走狗,便是辱没了先圣.徐爱确实真正继承了先生原旨,但是心斋先生才是让阳明学名垂千古的关键.在这时,"我儒消亡之际,便是伯元殉道之时".难道,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时,我会觉得"任何具有普世性的价值都是可以接受的"?.我坚信,终究还是会"看山是山,看水还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