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吧 关注:103,775贴子:385,725
  • 2回复贴,共1

【原创】我所知道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古德里安与克卢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3-28 09:44回复
    古德里安与克卢格
       与众多将帅不同,对于希圌特圌勒即将推行的入侵苏联的计划,当时时任第4集团军司令官的克卢格元帅却是少数的绝对支持者之一。然而当战争进行到1943年时,即使如创造了交织防御体圌系,沉着坚忍,指挥着中央集团军群一次又一次顶圌住了苏联红军凶猛进攻(包括红军的名将之首朱可夫)的克卢格,也已经预见到战争在希圌特圌勒领导下黯淡无光的前景,最终克卢格成为了曾经打算亲自主持一场刺杀希圌特圌勒行动的德国元帅。1943年7月25日,德国莱比锡市市长卡尔.弗里德里希.格德勒博士(7.20事件的主要策划者之一)致函克卢格,鼓动他起来谋反,“以力量和理智去维护德国的利益”。在暗中参预领导反对希圌特圌勒活动的中央集团军群参谋长特雷斯考活动下,后来路德维希.贝克(7.20事件的主要策划者之一)等德军将领也在设法争取克卢格。前线的败局和对抗力量的策反,促使克卢格于1943年11月同格德勒博士会晤并下决心除掉希圌特圌勒。起初特雷斯考准备设法让希圌特圌勒到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视察,趁机打死他,克卢格将以其威望为事件善后。但在最后时刻,克卢格却制止了刺杀计划,事后推测这是因为希姆莱将要陪同希圌特圌勒前往开会,克卢格担心希姆莱也会被杀,而一旦希姆莱被德国国防军除去,则将引发由希姆莱领导的武装党卫队与德国国防军之间一场惨烈的内战。当7.20事件失败并逐渐真相大白时,德军也正在遭受一系列灾难,西线的诺曼底登陆使得强大的美国开始大举介入欧洲战场,而东线稍晚些时候发生的白俄罗斯会战(苏联红军的“巴格拉基昂”行动)则彻底打垮了当时德军最强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此时新任西线总司令,正在拼死鏖战的克卢格已经明显感受到自己正在因7.20事件受到怀疑,参与7.20事件的人员有不少涉及刺杀事件的文件都提到了他的名字,克卢格方面来自希圌特圌勒的压力像濒临雪崩的前线一样与日俱增。此时,美英联军的强大实力已开始逐渐压倒诺曼底省的德国守军,随着重镇圣洛的失守,德军的战线已经被分割,除了经济实力惊人的美国在朱诺海滩建立的人工港之外,瑟堡港和重镇卡昂也已相继失守,虽然德军努力阻止了英军的前进,盟军的生力军——诺曼底登陆作战的第二梯队,由美军有“血胆将军”之誉的乔治.巴顿率领的美军第3集团军直逼诺曼底的阿弗朗什地区,自海岸溃退的大批德军聚集在这里,因为死命坚持的德军几乎没有后援可用,形势开始不利,双方的战线犬牙交错,战局前景摇摆不定。


    2楼2013-03-28 09:45
    回复
      克卢格致希圌特圌勒的最后一信内容大致如下:“当您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不在人世。要说是因为我指挥失误致使西线失守,我不能忍受这样的指责,也无从为自己申辩。我从没有怕过死,成千上万的将士已经捐躯沙场,我决定同他们一道。生命对于我已经没有意义,何况我的名字也早已出现在敌人的战犯名单上。隆美尔(西线B集团军群总司令)和我,早已预见到今天的形势,可有谁愿意听我们的意见?…(陈述大西洋壁垒的德军装备不足和克卢格早已预见到阿弗朗什之战的不利前景以及克卢格时刻没有忘记过东线他同样陷入灾难的官兵)…我对军情的判断并不是因为受到了悲观情绪的左右,而是基于客观事实的冷静分析。莫德尔元帅身经百战,我由衷地希望他能够力挽狂澜。可是,如果他也无能为力,而您寄予厚望的新型武器(指V1、V2导弹)又不能成功,那么,我的元首,下定决心结束这场战争吧。德国人民已经遭受了无数难以言表的苦难(仅是盟军对德国夜以继日的轰炸一项,就造成了德国约40万人死亡、80万人受伤、700万人无家可归。),已经到了该结束这种恐怖的时候。肯定有办法达到结束战争的目的,首先要确保帝国不会匍匐在布尔什维克脚下。我一直钦佩您的伟大,如果命运比您的意志和天才还要强大的话,那么上帝也是如此,希望您现在也能表现出足够的伟大,在必要时结束这场无望的斗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的心和您是贴近的,比您所知的更为贴近。”。然而克卢格的死换来的只是希圌特圌勒将他的绝笔交给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阿尔弗莱德.约德尔后说:“这是很有力的证据,说明克卢格应该被处死(指克卢格因“7.20”事件所受到的怀疑)。”,之后把遗言永久地锁进了档案柜。希圌特圌勒又命令悄悄将克卢格的遗体埋葬,通过德国官方的新闻广播声称:克卢格元帅因脑溢血而不幸去世。
         古德里安在《回忆录》里对克卢格颇有微辞,原因在于两人的战术思想存在分歧,克卢格赖以成名的作战风格是防守,他为此获得了“防守大师”的美誉,他总是努力集中起强有力的预备队,包括拨给他的后续部队。在战争实际中,当最初的防线出现动摇时,动摇处需要什么兵种、什么强度的部队,克卢格就会抽调预备队中相应的单位去增援,以保证防线自始至终不断裂,并总能富有弹圌性。其适度的后退则是为集中起更多的预备队,歼灭深入之敌作准备。


      6楼2013-03-28 09: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