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吧 关注:33,767贴子:313,850

黄帝与混沌-转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黄帝与混沌-转贴
作者--庞朴
----中华文明的起点
庞 朴
司马迁写《史记》从黄帝开始,定下了中华文明由此发端的基调。在他以前和以后,虽有种种长短不一、或迟或早的起源说,都动摇不了司马氏说法的权威性。直至今日,在有关中华文明的许多其他大的方面和小的论点上,我们每以捐陈说为能事,独於"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一点,引为骄傲。足见黄帝说之影响深远了。
只是今天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当年司马迁定这个调子时,是颇为踌躇的。他一则说:"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再则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三则说,"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这就是说,他所见到的有关黄帝的资料中,有不少是他说不出口、也不能对一般人说的内容;现在所写出来的,是严格选择了的。或者说,关於黄帝,他有难言之苦和难言之隐。
现在我们从《史记》上看到的黄帝,是一位标准的圣君形象。用它来平章百姓协和万邦,是绰绰有余了;可是根据它来了解中华阐述历史,难免浑浑不清。因为我们不知道司马先生都隐瞒掉哪一些,其中有一些恐怕已再也看不到了。
但是我们比司马迁略占优势的是,我们知道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知道在司马迁所着意要建立的信史时代以前,有一个史话时代,再以前,有一个传说时代,再以前,有一个神话时代。像黄帝这样的大人物,总是历经了这样几个时代而一步步圣化成的。而且,我们没有甚麽"难言之"的话;至少对於黄帝是这样。所以,我们有可能提供一位比司马迁所提供的更为接近真实一点的黄帝形象。且试作如下:


IP属地:广东1楼2013-03-27 10:43回复

    我们相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是出於《吕氏春秋》编者或《史记》作者的疏忽和寡断,而是反映了在《吕氏春秋》这样的史话和《史记》这样的信史出现以前,我们的主人公黄帝,已然饱经沧桑,阅历了两个漫长的时代,神话时代和传说时代,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或神或人、亦人亦神的足迹了。
    二、 神话与传说神话是什么?在不久前那个外来的征服自然论和土生的斗争哲学论成为意识形态的年代里,神话曾被认为是以幻想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类征服世界的斗争。其实,事情恐怕不这样简单。
    征服和斗争是晚起的动作和观念,至少也是具有这种观念的后人对祖宗的一种奉承。在远古时代,人类大概没有甚麽征服的意识,而只是千方百计去顺应环境,所谓"顺乎天而应乎人",在顺应中逐渐积累着对自然对自己的看法,不断改善着顺应的方式。换句话说,人类最初既不以一切非人为己,也不知道自己是甚麽万物之灵,在那个人类还没能学会分别的时候,天和地,人和物,牝和牡,死和生,一切都还笼而统之,浑然一体,无彼无此,难解难分。而第一批神话,便是这种精神状态的结晶。《山海经》上那些甚麽人面鸟翼马、一臂三面人之类怪物,以及可以由之升天降地的灵山、孤阴独阳的女子国丈夫国等等,大概便是此时的产品。尔后,人类慢慢有了自觉,社会慢慢有了分化,各种表现自觉表示分化的神话便产生出来,如族源神话、英雄神话。等到分化而出现尊卑,尊卑而酿成争斗,天神神话、帝王神话乃随之酿成和出现。
    神话是远古社会的社会意识。举凡我们今天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哲学来表达和理解的客观现象和主观精神,那时一律以神话来表现。稍有不同的是,神话没有版权的纠纷,它不是哪一个人的作品,而是由某一或某些群体的集体智慧创成;神话依靠口耳流传和承续,因而有版本的差别,而流传和承续,又正是它形成的唯一方式,这於是给后人解神话带来不少麻烦。
    神话时代不知经过多少千年,人类文明演进为传说时代。传说时代标着人的更大自觉,自觉到人是世界的中心。所以传说的主角多是出场或不出场的人,更具人性也更象人样的人。譬如:
    宰我问於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抑 非人邪?何以至於三百年乎?孔子曰:予,禹汤文武周公可胜观邪!夫黄帝尚矣 ,女何以为先生难言之。宰我曰:上世之传,隐微之说,卒业之辨,忽之章, 非君子之道也;则予之问也固矣。①
    说黄帝活了三百岁,或者是统治了三百年,这就属於传说,即所谓的"上世之传,隐微之说"。经验证明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宰我有"人耶非人耶"之问。而另一则也是
    ----------
    ①《大戴礼记.五帝德》


    IP属地:广东3楼2013-03-27 10:46
    回复
      ,如《中庸》说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
      这个"温",就是混沌(参《说文通训定声》);温而理,就是大智若愚,虽混沌却有条理,不察察为明的样子。"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的"温",也是这种难得糊涂的混沌境界。据说曹操还曾特意选用混沌的人为侍中,事见殷芸《小说》:孙邕醇粹有素。魏武帝初置侍中,举者不中选,遂下令曰:吾侍中欲得浑沌;浑沌氏古之贤人也。于是臣下方悟,遂举邕,帝大悦。①
      可惜后来知道混沌为美德的人不多。所以绝大多数释金文的书,都将"□屯"释为"得纯";大概是已先有一个混沌乃贬义词的想法从中作梗。郭沫若在《两周金文辞大系》初版中,也曾沿用这一解释。其实,从字形看,□字作(虢叔旅钟)、(井人钟)、(大克鼎),并不从贝从手,与"得"字无涉。汉时隶定为、为昆、为,遂有鳏、鲲古字通用之说②,"鳏,昆也"之释③,以及"龟三足曰"之名④。我们得见金文,可证三字压根就是一字。明人王应电《同文备考》迳谓()乃古文"混"字⑤,与郭沫若谓□屯为浑沌如出一辙,也同样锐敏,是值得钦佩的。
      好了,烦琐的文字纠缠就此打住,现在我们已知黄帝是混沌了,那麽,可否大胆再问一句:混沌又是什么呢?
      答案曰:混沌就是陕甘间人横渡黄河时常用的牛皮筏子,它的雅名叫鸱夷,混沌是它的俗名。
      请看李心衡《金川琐记》所记:
      甘肃邻近黄河之西宁一带,多浑脱。盖取羊皮去骨肉制出,轻浮水面,骑渡 乱流。李太仆开先《塞上曲》有"不用轻帆短棹,浑脱飞渡只须臾"之句。但 可渡一人,且下体不免沾濡。
      黎士宏《仁恕堂笔记》也有:
      秦巩间人,割牛羊去其首,剜肉空中为皮袋,大者受一石,小者受二三, 俗曰混沌,即古之鸱夷。
      ----------
      ①见于《演繁露》卷二转引《释稗》所引
      ②见《尔雅.释鱼》疏、《诗经》"其鱼鲂鳏"郑笺
      ③见《释名.释亲属》
      ④《尔雅.释鱼》
      ⑤据《通雅.释诂》引


      IP属地:广东7楼2013-03-27 10:52
      回复
        五、 天鼋与轩辕
        黄帝又称轩辕氏。为甚麽?说法很多。
        黄帝,少典之子也,曰轩辕。①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② 黄帝名轩。③
        黄帝生於天水,在上邦城东七十轩辕谷。④
        黄帝生於寿丘,长於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⑤
        轩辕,黄帝号也。始作车服,天下号之为轩辕氏也。⑥
        真叫言人人殊,莫衷一是。读完以上四节文字,再看这些说法,恐怕已难轻信。我们不会鉴于后世有姓轩辕的,猜想他们是以祖名为氏,断定黄帝名曰轩辕;也不致由於现在仍有地名轩辕的,兴地灵人杰之思,认为那是黄帝故乡;当然更不可能在穿衣戴帽乘车坐轿之际,相信使我们免于裸身之窘跋涉之劳的,竟然功在某一位先圣,而他以此博得轩辕氏的尊称。我们不去这样想,正如我们不相信在陕西省黄陵县的桥山下,真有黄帝的遗骸一样。因为这一切,显然都是后起的,缘景仰与追思而生。司马迁当年便已慨乎言之了。
        那麽轩辕究竟是怎麽一回事?除上列各说外,郭沫若有一个说法,他在《殷彝中图形文字之一解》中认为:其字则以为当读"天鼋",盖古之轩辕氏也。近证得古十二岁名本 即黄道周天之十二宫,寅之摄提格为大角,其次为卯之单阏当於轩辕(西方之狮子座),单阏一称天鼋,是则轩辕、单阏均天鼋之音变也。轩辕不必即黄帝,盖 古有此氏姓,迄周初犹存而后已消灭,故后人遂附益之以为黄帝耳。⑦
        郭氏当时主张中国古天文学来自巴比仑,谓狮子座α即中国之轩辕十四者,"在巴则称为Sarru,此则与单阏之音极近","轩辕乃单阏之音转"⑧。此说终无响应者。惟勿论巴比仑,单就轩辕为天鼋之音变看,虽也有人斥为"尤无实证"⑨,却确卓识。
        ----------
        ①《大戴礼记.五帝德》 ②《史记.五帝本纪》
        ③《太平御览》七十九引《河图握拒》、《孝经钩命诀》等
        ④《水经.渭水注》引姚瞻云
        ⑤《史记.五帝本纪》《索引》引皇甫谧
        ⑥《楚辞.远游》王逸注
        ⑦《金文丛考》之《金文所无考.七》略同
        ⑧《释支》
        ⑨杨宽《中国上古史导论》第五篇


        IP属地:广东9楼2013-03-27 10:53
        回复

          其实证就在于:
          天鼋二字,在金文为族徽,常见于铭文首尾。作为族徽,这两个字,殷周非族人或即依形读作天鼋;族人乃更依音雅化之为轩辕。这个族徽,视其形,实为乘皮囊渡河状。前引大克鼎之,便是它的简化体。在大克鼎,字与屯相连而为昆屯,以示一种德行;在早于此的族徽中,它则保有图腾的形象,以示自己之所从来。
          只是郭沫若说"轩辕不必即黄帝","后人附益之以为黄帝耳",尚待商榷。后人确常附益,但何以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偏偏把黄帝附益到上?从本文前述各端可以看出,其实这里本无甚麽附益。作为族号,即天鼋即轩辕;作为神物,即革囊即浑敦即帝江;而帝江作为人名,即帝鸿即黄帝。因此,轩辕即黄帝。六、有熊与有夏
          黄帝亦号有熊,传说是有熊国君少典的次子;有熊,据说即后来河南新郑县①。此说大约起自汉代,先秦文献无所见。汉人当亦非信口开河,而是按往旧造说,有着传说的或文字的根据。
          我们现在综观各说,也有许多根据,足以揣测有熊或即有夏,黄帝神话和鲧禹神话同出一源,或者本是一套神话,因不同的现实要求,演变成两个英雄系统了。
          鲧禹治水的故事,众所周知。鲧因治水失败而被杀;死后怎样,传世的说法不一:
          鲧死三年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②
          昔尧殛鲧於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羽渊。③(释文曰:熊亦作能,如字 ,一音奴来反,三足鳖也。)
          鲧之羽山,化为黄,入於羽渊。音乃来反,下三点为三足也。束皙《发 蒙纪》:鳖三足曰。④
          这里的龙、熊、能、,当是一个物名的讹变。据说禹也与这种动物有关:
          禹治鸿水,通辕山,化为熊。⑤
          考虑到鲧名从鱼,以及禹和禹子启在传说中都是剖坼而生,可以推定夏人相信其先祖出於卵生的水族(参闻一多《天问疏证》)。据此,则鲧死后所化的,也应该是水族,即或能;至于龙,当是能的音变,而熊无疑是的形变。
          鲧死化为三足鳖的,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鲧名一作鳏,鳏,昆也⑥。因此----------
          ①《史记.五帝本纪》三家注
          ②《归藏.启筮》 ③《左传.昭公七年》
          ④《史记.夏本纪》正义
          ⑤《汉书.武帝纪》师古注引《淮南子》,又见于《绎史》卷十二引《随巢子》
          ⑥《尔雅.释名》


          IP属地:广东10楼2013-03-27 10:54
          回复

            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1
            神农既殁,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内行刀锯,外用甲兵。2
            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涿鹿之野,血流漂杵。3
            如此等等。在这些非儒、反儒和亦儒的书里,黄帝确是颇为凶狠的。此外一定还有许多我们已看不到的说法。只是这些凶德,由於为尊者讳的缘故,不便在黄帝名义下声张,而都保留在浑敦或兜原名下罢了。於是乎,浑敦、兜,以其凶德,慢慢由其发音演变而为后来口语中的混蛋。这一点,章太炎已注意到了:
            《左传》浑敦,杜解谓不开通之貌。《庄子.应帝王》篇“中央之帝为浑沌”,无七窍,亦此义也。今音转谓人不开通者为昏。4
            昏当亦为混蛋。太炎先生大儒口嫩,尚以其“不雅驯”而“难言之”也。唯昏就不开通言,重在混沌之形;混蛋就无德行言,重在混沌之性:同为浑敦,侧面不同耳。
            昏与糊涂、鹘突、囫囵、鹘沦等同义亦同源;后者常见于宋人笔记与语录,更崐变化为俳优口中的“葫芦提”(元曲中常有),亦有谐作“鹘鹭蹄”者:
            钱穆父尹开封,剖决无滞,东坡朝次誉为霹雳手。穆父曰:敢霹雳手,且免鹘鹭蹄。即俳优以为鹘突者也。鹘突者,胡涂之反也。5
            由此,可以想见创世神话中的葫芦,或亦与混沌同源:浑沦-葫芦-瓠-盘古,走的是民俗学的道路,混(沌)-〔帝〕鸿-黄〔帝〕,走的是历史学的道路。《淮南子.说林》中,有“黄帝生阴阳”之说,此阴阳指男女二性,为黄帝制器故事中的特例;注者皆不解其所以。如果相信混沌就是葫芦,则黄帝生阴阳,也就是葫芦里剖出一对男女来的故事而已,何不解之有?汉代以后,民俗被历史化,盘古慢慢挤进历史,方才出现了“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的套套。但神话和民俗自有其不可磨灭的媚力,直至宋代,犹时有指盘古为浑沌氏的论调,如罗泌《路史》:
            浑沌氏是为浑敦。后有浑氏、沌氏、屯氏,若至於所谓盘古氏,矣。
            〔注〕盘古氏亦曰浑敦氏。罗隐有“浑敦氏施化”之说,谓盘古也。
            《路史》之注,题为罗泌的儿子罗苹作,识者或疑为罗泌自注。不管怎样,宋代还有盘古即浑敦之说,是肯定的。而唐人罗隐之浑敦施化说,则见于其文集卷七“蒙叟遗
            ----------
            ①《庄子.盗跖》
            ②《商君书.画策》
            ③《贾子新书.制不定》
            ④《新方言.释言》
            ⑤《演繁露》引《师友谈纪》
            意”条:


            IP属地:广东13楼2013-03-27 10:57
            回复

              八、 余 论
              庄子曰:道在屎溺,每下愈况。黄帝之与中华文化,亦可作如是观。从神而圣之的上帝、天帝、人帝,到民生日用的毡帽、食品、骂人的污言秽语,处处都有黄帝的影子。而贯串於其中的,谁也想不到,竟是黄河波涛上的一具革囊。
              作完这篇小文之后,我不会从此不再相信我们民族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黄帝时代,那样一个中华文明开端的时代。黄帝作为这个时代的象徵,具有不可动摇不容替代的地位。他过去以其影响凝聚了偌大的中华民族,今后,他仍将成为我们民族团结的力量源泉。这是毫无疑问的。
              在作这篇小文之前,我已怀疑黄帝其人的真实存在,现在可以说,疑团散尽了,我看到的,是一片混沌。对于混沌,人们有权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它想象成自己所想象的任何真实。
              无论从宇宙的生成来说,还是从哲学的架构来说,混沌都是真正的出发点。任何学科任何文明难道不也都是这样?自然科学近年来的最新成就,更在证明混沌是宇宙中无规律的规律、非秩序的秩序、不明晰的明晰,是迫使形而上学思维脑袋投降的无上“神力”1。中华文明从黄帝开始,也就是从混沌开始,岂非一个最美妙也最深刻的意象麽!
              在西方,宇宙是神创成的,有各种司火司谷司药司婚姻司艺术司战争等等司一切人事的神,更有一位总而统之的上帝。在中国,创造这一切的是伟人:伏牺氏、神农氏、燧人氏、有巢氏,如此等等;总而统之兼拾遗补阙的,就是黄帝。西方的宇宙是神创成的,而神是人创成的。创造中国宇宙的伟人呢?他们是否也是被创造者?西方神的真正作用不在其创造了宇宙,而在於能使人的心灵得到静化、安慰乃至鼓舞,能使文化得以承续,民族因以团结。今后若世纪内,仍会是这样。中国的伟人及其总代表--黄帝,作用亦复如此;由於他们的非神性,今后定能延伸更长的时间。
              1991年10--11月之交 北京柳北居
              ----------
              1日本东京大学於1990年举办题为“混沌”的讲座,凡十二讲,由文理工农医各学部教授主讲,并出版专集。
              后记
              稿成之后,迟迟不曾出手。一则是想不起哪儿发表最宜;再则也由於心里老是打鼓。想当年顾颉刚先生说大禹是条虫,闹得四面楚歌;现而今我以比顾先生更小的学力,提出一个比大禹更大的课题,其结果,不想可知。
              荀子在谈求雨、卜筮时说过,此类活动,“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这个“以为文”,大概有两层意思:一是以它们为民情风俗,一是以它们为教化手段,即所谓的“神道设教”。后世的君子分化成为官者与为学者,於是“以为文”的这两层内容遂分别由两部份君子来提倡,而有了如十八世纪英国史学家吉朋(Gibbon)所概括的现象:众人视各教皆真,哲人视各教皆妄,官人视各教皆有用(据《管锥编》周易.五)。
              多少年来,黄帝被推为“人文初祖”,祭扫不绝,大体也属於“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之类。明乎此,则知所取舍矣。
              1991.12.2.
              原载于《文汇报》1992.3.10


              IP属地:广东15楼2013-03-27 10:58
              回复

                黄帝与混沌
                庞朴
                《史记》以黄帝开篇。黄帝被认为中华民族的共祖,中华文明的起点。华人都说:我们是炎黄子孙。
                  但黄帝事迹,已渺不可考。司马迁当年写《史记》时曾经很谨慎,说“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我们今天有人却常常言之凿凿,将黄帝故事当作信史。
                黄帝号轩辕。轩辕即殷代铜器铭文中的天鼋(音Yuán),天鼋是一个族徽,一个图腾(Totem)。这个图腾的形象,是一个人伏在革囊上渡河。
                  黄河上游,至今仍有驾牛皮囊渡河的事;囊名浑脱、混沌。
                  《山海经》中,将这种浑敦的革囊神话化,说它“实为帝江”。《左传》中,又将神话传说化,说这个浑敦,名叫帝鸿。《尚书》中,则说它叫灌兜。
                  而帝江或帝鸿,在史话中常称为黄帝。于是,反过来看,黄帝,也就是帝鸿,也就是混沌,也就是革囊。
                  混沌,在汉语中有各种音变,分别用以命名不同的事物,如:昆仑、馄饨、糊涂、囫囵、温敦、混蛋、葫芦等。
                  从葫芦,又演化出瓠(音hù),盘古的神话和史话。
                  黄帝就是混沌,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而混沌则是宇宙生成、哲学架构以至一切科学的开始。因此,说中华文明始于黄帝,便具有了新的意境。
                  因此,我们不必做煞风景的事,嘲笑“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信念,但也不要真的相信有那么一位黄帝其人。最妥当的办法,是承认有那么一个时代,叫做黄帝时代,或叫做混沌时代,这倒是有根有据的。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3-03-27 11:09
                回复
                  创世神话中的葫芦,或亦与混沌同源:浑沦-葫芦-瓠-盘古,走的是民俗学的道路,混(沌)-〔帝〕鸿-黄〔帝〕,走的是历史学的道路。《淮南子.说林》中,有“黄帝生阴阳”之说,此阴阳指男女二性,为黄帝制器故事中的特例;注者皆不解其所以。如果相信混沌就是葫芦,则黄帝生阴阳,也就是葫芦里剖出一对男女来的故事而已


                  IP属地:广东17楼2013-03-28 11:04
                  回复
                    在司马迁以前,至少有两位黄帝。一位是人帝,一位是天帝。


                    IP属地:广东18楼2013-05-03 12:06
                    回复
                      顶个,几年前看了雷震于天的中国上古神话就对这方面很感兴趣,马克下'学习之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3-05-03 13:41
                      收起回复
                        应以湖南长沙零陵界中之苍梧为准,因为最早记录这则神话的是《山海经.海内经》,而《山海经》是我国记录神话最早最古老的书籍。参见袁珂《山海经校注.海内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①,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②。
                          ① 郭璞云:“音疑。”
                          ② 郭璞云:“山今在零陵营道县南,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古者总名其地为苍梧也。”郝懿行云:“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已见海内南经。说文(九)云:‘九嶷山,舜所葬,在零陵营道。’楚词(离骚)史记(五帝本纪)并作九疑,初学记八卷及文选上林赋注引此经亦作九疑,琴赋注又作九嶷,盖古字通也。罗含湘中记云:‘衡山九疑皆有舜庙。’又云:‘衡山遥望如阵云,沿湘千里,九向九背,乃不复见。’”
                          珂案:舜亦古神话中之神性英雄,如羿禹然。其一生之功业,厥为驯服野象。然舜服野象神话之最古面目已湮昧难晓矣,可考者惟舜与其弟象斗争之神话,楚辞天问云:“舜服厥弟,终然为害,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是此一神话之大概也。其详则见於楚辞天问洪兴祖补注引古本列女传,云:“瞽叟与象谋杀舜,使涂廪。舜告二女。二女曰:‘时唯其戕女,时唯其焚汝,鹊如汝裳,衣鸟工往。’舜既治廪,戕旋阶,瞽叟焚廪,舜往飞。复使浚井,舜告二女。二女曰:‘时亦唯其戕汝,时其掩汝,汝去裳,衣龙工往。’舜往浚井,格其入出,从掩,舜潜出。”今本列女传已经修改,无鸟工龙裳之事,唯云:“瞽叟又速舜饮酒,醉,将杀之。舜告二女,二女乃与舜药浴汪,遂往,舜终日饮酒不醉。舜之女弟系怜之,与二嫂谐。”舜之女弟系,即世本“敤手作画”之敤手,俗书连写,误合敤手二字为击,再误遂成为系也(清王照圆说)。是象所以谋杀舜之三事:涂廪、浚井、饮酒,均得尧二女之谋而解免,二女亦神其术矣。中次十二经云:“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最古之神话,二女盖天女也,虞人之舜(虞舜)得天女之助而使凶悍狡谲之野象驯服。逮古说沈湮,始有舜服弟象之说。然何以知舜之弟象必野象乎?曰:从象之封地、葬所、神祠以见之也。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云:“舜弟象封於有鼻。”集解引王隐晋书云:“大泉陵县北部东五里有鼻墟,象所封也。”此封地之以“鼻”为名者也。路史发挥五辩帝舜冢注云:“幽明录云:始兴有鼻天子冢、鼻天子城,昔人不明为何人,乃象冢也。”此葬地之以“鼻”为名者也。史记五帝本纪引括地志云:“鼻亭神在道县北六十里。故老传云:舜葬九疑,象来至此,后人立祠,名鼻亭神。”此神祠之以“鼻”为名者也。而鼻者,乃动物象之最特徵,民间传说中既名象之封地、葬所、神祠以“鼻”,则此“鼻”者岂非最古神话中野生长鼻大耳象之鼻之残留乎?刘赓稽瑞引墨子佚文云:“舜葬苍梧之野,象为之耕。”舜服野象,益信而有徵矣。


                        IP属地:广东21楼2013-05-04 12:32
                        回复
                          明白了,多谢你老解惑,感激不尽。所谓的专家误人啊,说得是有理有据,我都不懂怎么判断了。。。


                          来自手机贴吧23楼2013-05-06 20:34
                          收起回复
                            黄帝作为这个时代的象徵,具有不可动摇不容替代的地位。他过去以其影响凝聚了偌大的中华民族,今后,他仍将成为我们民族团结的力量源泉。这是毫无疑问的。


                            IP属地:广东24楼2013-05-11 18:02
                            回复
                              昔者黄帝合鬼神於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辖,蚩 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大 合鬼神,作为清角。


                              IP属地:广东25楼2013-05-19 12: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