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尼吧 关注:6,076贴子:66,268
  • 0回复贴,共1

【Яuud☆生日快乐】克林斯曼马特乌斯们的燃情回忆:岁月打磨黄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荣誉往往是用来回忆的,尤其是当新的荣誉愈发遥不可及的时候,以往的荣誉更容易被请出博物馆,以此来安慰对现状的不满。德国国家队最后一次捧起大力神杯已经过去了17年之久,在这17年当中,世界杯冠军就像是驴子前面吊的胡萝卜一样,德国人看都看饱了。百无聊赖之余,他们只能是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愈发遥远的1990年,投向那个让他们无比骄傲的“意大利之夏”。

  回首往事,但并不是为了展望未来,这一次唤醒他们记忆的缘由和国家队无关。曾执教浦和红钻的布赫瓦尔德回到了德国足坛,下个赛季他将执教刚刚跌入乙级的亚琛俱乐部。在日本取得至高荣誉的布赫瓦尔德回到德国足坛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但他的回归却意味着一种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他之前,马特乌斯、沃勒尔、克林斯曼、奥根塔勒、布雷默、利特巴尔斯基、科勒尔、甚至包括哈斯勒等人都先后走上教练的岗位,而且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现在布赫瓦尔德的回归引发了思索:为什么那支冠军球队诞生了这么多的优秀教练?球踢得好不说,教练也当的好,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黄金一代。”当年的主帅贝肯鲍尔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这帮孩子们不仅仅学会了踢球,而且也学会了如何思考足球。”“恺撒”对这支球队的评语可谓是字字珠玑,而且诚非虚言。从这支球队当中已经走出了两位德国国家队主教练沃勒尔和克林斯曼,还有曾执教于匈牙利国家队的马特乌斯,以及曾执教于德国国青队的科勒尔,真是人才鼎盛。在贝肯鲍尔所在的1974年世界杯冠军队当中,只有他一个人后来成了教练,至多再加上一个守门员教练迈尔。两者相比,1990“黄金一代”一说并非夸张。

  其实,贝肯鲍尔还漏说了一句话,那就是“他们还学会了如何思考人生”。除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人物之外,那些生活在“罗马英雄”阴影之下的替补球员们也都活得有滋有味,在各种各样的领域里都取得了成功,没有出现过一位声名狼藉的人物。“恺撒”教得好,这帮球员的个人素质更值得称赞。但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德国队却是一代不如一代。世界杯夺冠且不说,何时才能再现这样灿烂的“黄金一代”?在追忆1990年辉煌的同时,德国人也只能无奈地面对这一现实。

  -代表人物·克林斯曼

  金色轰炸机 期待重新起飞

  当年的“金色轰炸机”已经飞不动了,甚至已经不是“金色”的了,因为头发已经开始脱落,而且发白。所幸的是,克林斯曼又给球迷带来了“一个夏天的童话”。但无论是“金色的轰炸机”还是“夏天的通话”,克林斯曼留给世人的回忆永远都是双面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当“金色轰炸机”在球场上飞翔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克林斯曼激情的一面。但离开球场之后,克林斯曼却一直都是理智的,这与他在球场上的表现截然相反。孩童时代,克林斯曼是他父亲面包房里的伙计,耳濡目染的都是规规矩矩的生意经。所以,克林斯曼对待生活和同时代的球员有着不同的态度。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球场上流行个性主义色彩浓烈的球星,所以球迷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版本的故事,甚至演义,但克林斯曼却从没有涉足其中。在效力于国际米兰的时候,克林斯曼从没有沉迷于时装之都的花花世界,而是爱上了一位来自中国的贤淑女子,而且忠贞不渝。这在当时——包括现在——都是难以想象的。到了托特纳姆热刺之后,克林斯曼以他的优雅而赢得英格兰足球先生的荣誉,这在当时极为罕见。回到拜仁之后,克林斯曼可以在被换下场的时候怒踢广告牌,但却从没有在著名的“绿茵好莱坞”中扮演过任何角色。恰恰相反,克林斯曼总能置对手于死地,比如说剥夺马特乌斯的威信——当然这有点卑鄙,但如果没有理性的大脑,克林斯曼又怎能做到这一点?

  在退役之后,克林斯曼一直生活在美国,不由得不让人佩服他对名誉的超然。临危受命接手德国国家队,克林斯曼在场边指挥比赛的时候比球员时代更富有激情,但球场外的克林斯曼却极度低调,甚至坚持住在美国。有点滑天下之大稽,但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执著和坚定。还有为德国国家队引进的诸多新事物,而且都是突破了重重阻力之后才得以实施。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克林斯曼更像是一个胸有成竹的学者,而不是教练。在获得成功之后,克林斯曼急流勇退,从中再次看到他身上那种小商人的狡黠,但也体现出了他可怕的理智,这绝不是头脑发热的结果。



1楼2007-07-01 19:1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