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城镇网 2012年12月28日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字体:大 中 小 字体:大 中 小
自从我省于2007年发布实施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以来,全省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在产业特色、生态环境、功能设施、社会事业等多个方面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中心镇,它们对于我省新型城市化的推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对这些中心镇的创新思路和发展经验进行深入全面的展示和宣传,以榜样之力提升我省城镇化水平。《浙江日报》于2010年9月启动了“浙江省最具竞争力中心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结合参评中心镇的自愿报名与读者、网民的推荐,同时综合浙江城乡建设智库的专家评审团意见,最终确立了首批“浙江省最具竞争力中心镇”名单,共计30个,现予以集中公布和点评。 融入的艺术 瓜沥镇: 瓜沥镇明确以“环杭州湾地区的现代物流基地、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工贸卫星城”为目标,及时把握城市产业转移和农业现代化人口转移的有利时机,走向一个“跨界与融合”的新时代。 复兴的史诗 塘栖镇: 以运河水乡文化为积淀,以新兴工业实力为支撑的塘栖新城,引领塘栖驶入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快车道。从镇到城的跨越,是一曲改革发展的奋进旋律,也将是一部千年古镇的复兴史诗。 城乡新画卷 新登镇: 区位优势好,发展空间大;产业基础好,经济实力强;人口数量多,集聚能力强;基础设施全,服务功能强这四大优势要素,让这千年古镇在统筹城乡的大行动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历史的起点 良渚镇: 良渚镇从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时,根据自己的所在(地理区位)、所来(历史缘由)、所长(经济特色)进行规划定位,让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成为“形象和品牌”,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 桃花别样红 横村镇: 横村镇的使命是在针织名镇的基础上完成新的改革,即由城镇脱胎换骨,发展成现代化城市。一个功能更为齐全、经济更有活力、生态更加优良、更适宜百姓安居乐业的综合强镇才是政府主导、民心所向的横村新城。 杭州湾畔现新城 周巷镇: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使周巷迈入了高速发展的大桥经济时代,作为余慈中心城核心区块及宁波对接上海的北部门户,无疑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长三角区域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区域之一。 转身向城市 龙港镇: 龙港将加快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产业、大项目,站在整个鳌江流域乃至整个大温州的大环境里,把自身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为龙港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助力城镇向城市的顺利转型。 和时间赛跑 塘下镇: 塘下镇是温州市城市(镇)体系的重要构成,其核心产业汽摩配也是温州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启动扩权方案后,市容市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了一个很大的改观,小城市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 城市梦不息 柳市镇: 它将新一轮发展的目标瞄准了“国家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基地”和“民营经济创业投资总部基地”。它的“野心”是,利用温州中心城市的水运和航空口岸,“参与区域分工、甚至国际分工”。 城市在提速 鳌江镇: “撤镇变市”的实现,显现出政府对于鳌江寄予了厚望。交通要塞,未来新城;百年商埠,旅游胜地;产业基地,工业重镇;教育名城,文化古镇……细数鳌江镇的后发优势,它的未来不可估量。 “皮都”换新颜 水头镇: 从水头到水头人再到水头制造,它有自己的地理特性,有自己的创富模式,也有自己的城市论调。“中国皮都”,对于城市的向往,让他们积极通过政策扶持培育,加快了迈向小城市的步伐。 诸北小城市 店口镇: “诸北小城市、市域次中心”的城市定位,引领着店口人坚持“工业立镇、特色兴镇、产业强镇”,通过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行业影响力的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强化小城市的经济支撑力。 于山水间筑城 平水镇: 它曾是经济强县中的薄弱乡镇,却率先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新路子。绍兴南部山区的发展,从此有了这个功力十足的引擎,也将更加快速地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前进。 嵊西小城市 长乐镇: 在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便民高效、统筹和谐等原则的指导下,全国电机产业基地和嵊西区域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长乐镇的综合实力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将日趋完善,社会事业也将全面进步。 接轨大上海 姚庄镇: 姚庄镇是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地理位置优越,功能设施完备。作为中心镇“两分两换”的试点,也是成绩斐然,通过对品质生活的思考和实践,早日实现城乡区域的融合发展,共同繁荣。 品质毛衫城崛起 濮院镇: 城市定位是城市经营的前提,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准确的定位,就谈不上城市的发展战略。濮院的羊毛衫产业由小到大,由辉煌靠近巅峰,正是它这一特色,注定会让濮院的城市之路走得更稳健。 推开城市之门 楚门镇: 地理区位的倒逼机制,使得楚门镇将水暖阀门和家具产业集群无中生有,做大做强。镇域产业的发达直接提升楚门在城乡建设和统筹发展上的集约集聚水平,让这唯一的玉环城市副中心去实现更多的可能。 镜片里的未来 杜桥镇: 杜桥镇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已经成为温台沿海产业带和“海上台州”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良机。I
自从我省于2007年发布实施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以来,全省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在产业特色、生态环境、功能设施、社会事业等多个方面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中心镇,它们对于我省新型城市化的推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对这些中心镇的创新思路和发展经验进行深入全面的展示和宣传,以榜样之力提升我省城镇化水平。《浙江日报》于2010年9月启动了“浙江省最具竞争力中心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结合参评中心镇的自愿报名与读者、网民的推荐,同时综合浙江城乡建设智库的专家评审团意见,最终确立了首批“浙江省最具竞争力中心镇”名单,共计30个,现予以集中公布和点评。 融入的艺术 瓜沥镇: 瓜沥镇明确以“环杭州湾地区的现代物流基地、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工贸卫星城”为目标,及时把握城市产业转移和农业现代化人口转移的有利时机,走向一个“跨界与融合”的新时代。 复兴的史诗 塘栖镇: 以运河水乡文化为积淀,以新兴工业实力为支撑的塘栖新城,引领塘栖驶入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快车道。从镇到城的跨越,是一曲改革发展的奋进旋律,也将是一部千年古镇的复兴史诗。 城乡新画卷 新登镇: 区位优势好,发展空间大;产业基础好,经济实力强;人口数量多,集聚能力强;基础设施全,服务功能强这四大优势要素,让这千年古镇在统筹城乡的大行动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历史的起点 良渚镇: 良渚镇从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时,根据自己的所在(地理区位)、所来(历史缘由)、所长(经济特色)进行规划定位,让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成为“形象和品牌”,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 桃花别样红 横村镇: 横村镇的使命是在针织名镇的基础上完成新的改革,即由城镇脱胎换骨,发展成现代化城市。一个功能更为齐全、经济更有活力、生态更加优良、更适宜百姓安居乐业的综合强镇才是政府主导、民心所向的横村新城。 杭州湾畔现新城 周巷镇: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使周巷迈入了高速发展的大桥经济时代,作为余慈中心城核心区块及宁波对接上海的北部门户,无疑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长三角区域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区域之一。 转身向城市 龙港镇: 龙港将加快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产业、大项目,站在整个鳌江流域乃至整个大温州的大环境里,把自身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为龙港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助力城镇向城市的顺利转型。 和时间赛跑 塘下镇: 塘下镇是温州市城市(镇)体系的重要构成,其核心产业汽摩配也是温州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启动扩权方案后,市容市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了一个很大的改观,小城市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 城市梦不息 柳市镇: 它将新一轮发展的目标瞄准了“国家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基地”和“民营经济创业投资总部基地”。它的“野心”是,利用温州中心城市的水运和航空口岸,“参与区域分工、甚至国际分工”。 城市在提速 鳌江镇: “撤镇变市”的实现,显现出政府对于鳌江寄予了厚望。交通要塞,未来新城;百年商埠,旅游胜地;产业基地,工业重镇;教育名城,文化古镇……细数鳌江镇的后发优势,它的未来不可估量。 “皮都”换新颜 水头镇: 从水头到水头人再到水头制造,它有自己的地理特性,有自己的创富模式,也有自己的城市论调。“中国皮都”,对于城市的向往,让他们积极通过政策扶持培育,加快了迈向小城市的步伐。 诸北小城市 店口镇: “诸北小城市、市域次中心”的城市定位,引领着店口人坚持“工业立镇、特色兴镇、产业强镇”,通过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行业影响力的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强化小城市的经济支撑力。 于山水间筑城 平水镇: 它曾是经济强县中的薄弱乡镇,却率先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新路子。绍兴南部山区的发展,从此有了这个功力十足的引擎,也将更加快速地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前进。 嵊西小城市 长乐镇: 在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便民高效、统筹和谐等原则的指导下,全国电机产业基地和嵊西区域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长乐镇的综合实力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将日趋完善,社会事业也将全面进步。 接轨大上海 姚庄镇: 姚庄镇是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地理位置优越,功能设施完备。作为中心镇“两分两换”的试点,也是成绩斐然,通过对品质生活的思考和实践,早日实现城乡区域的融合发展,共同繁荣。 品质毛衫城崛起 濮院镇: 城市定位是城市经营的前提,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准确的定位,就谈不上城市的发展战略。濮院的羊毛衫产业由小到大,由辉煌靠近巅峰,正是它这一特色,注定会让濮院的城市之路走得更稳健。 推开城市之门 楚门镇: 地理区位的倒逼机制,使得楚门镇将水暖阀门和家具产业集群无中生有,做大做强。镇域产业的发达直接提升楚门在城乡建设和统筹发展上的集约集聚水平,让这唯一的玉环城市副中心去实现更多的可能。 镜片里的未来 杜桥镇: 杜桥镇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已经成为温台沿海产业带和“海上台州”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良机。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