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是从80年代的HCI开始,其在HIC下面有很多拓展的书籍和作品,但在设计领域中,影响力较大的有由麻省理工出版社2007年出版发行的《Designing Interactions》(Bill.Moggridge著),这本书给了很多学习交互设计的年轻人希望,但他没有对交互设计做出非常准确的定义,甚至是没有定义,而是仅仅说明交互设计改变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由于它没有定义交互,因此只能作为基本入门参考书。
Bill.Moggridge在2009年说交互设计消亡了,其原因是他作为IDEO(设计顾问公司)创始人之一,在服务顾客时,顾客过多要求UI方面的东西,而他们希望进入产品研发前期研究层面、定于产品的过程之中,从商业角度,为了IDEO的公司服务,他说了交互设计了,下一个阶段是UE/UX。
到底什么是UE/UX(用户体验)?所有的东西都是交互,但怎样定义交互了,iphone是交互很好的例子,但被问到什么是iphone的交互,我们又给不出清楚的回答。当回到最基本的交互时,interaction分为action和inter,简单说就是一个动作要有一个反馈,如此循环反复,从而形成交互。
现在展示一张学生做的交互设计的海报,他没有把个别产品放在海报中间,而是解释的一个病人在进入腕骨理疗恢复过程之中需要经历的步骤,以及每一个步骤中所需要的软件或硬件,还有在相应的过程中,医生该如何去支持辅助这个病人的恢复,他设计的是病人如何进入和完成一件事情,同时在这个过程之中,医生如何跟病人互动,软、硬件的支持,这张海报展现的不是某一个东西,而是一系列做好充分考虑,准确同时有目的性的动作。这就是如何交互设计,最后呈现的结果是一系列的行为反馈,直到完成一件事情。如果说工业设计涉及到的元素可能有结构、功能、材质、原料、颜色和质感,那么交互设计最核心的因素有人(people)、动作(actions)、辅助工具(means)、环境(contexts)和目的(purpose)。
动作流程(progression of actions)在交互设计中非常重要,分别举例流程交互、往复交互、随机交互。根据设计动作的流程,我们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式描述我们的交互,现在再回去借用这些其中的词汇去解释iphone的交互,我们可能会多一些词汇去描述这些东西。
交互设计从传统的设计物到设计行为,它有非常准确的定义,但是没有给人非常准确的理解和应用,定义即通过产品、服务甚至复杂系统这些媒介的影响来策划和支持人类活动。它设计的对象是人类活动,新开发的软、硬件都是实现这个动作的辅助工具,UI只是后期一个实现动作的手段。
对于手机而言,完成同一个目的,诺基亚的步骤明显比三星少,它完成某一件事情时,任务单策划流畅、直观一些,它是用户可用性研究的一种方法,通过信息架构可视化分析做出来。
交互设计根据不同类型的任务,分为反应式交互(Reflective)、响应式交互(Responsive)、教导式交互(Instructional)、控制式交互(Manipulative)和探索式交互(Exploration)来描述交互设计中不同种类的设计。Google中用户输入某个字母后搜寻框下面会出现一系列新的可搜索的词,属于响应式交互,还有引导式的复印机等。
用另外的方式来描述交互设计的分类,分为人和物的交互,人和人的交互以及人和环境的交互。Kindles电子书本身并不改变我们的阅读行为,是人与物的交互;香港理工大学给香港音乐科技学院设计的电子书,它重新去思考学生如何学和老师如何教,根据交互设计原则,重新设计了一套交互设计的流程,设计它的界面,使之成为人与人的交互(面部表情的设计)。
交互设计与服务设计关系非常大,它本身可以是服务设计,同时为服务设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开始,如失去工作的老百姓通过香港政府的各个部门去获得资助的网站。设计管理,交互设计和管理保持持续的关系,Managing as Designing 是目前设计管理学中一个最新的研究方向。
用户体验有一个开始,一个结尾,从连续的过程中跳出成为独立的体验。香港理工大学的课时架纲上的所有课程设置都围绕着人、物、动作、目的、环境等五个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