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版:
标榜道德,那么道德就要失去了;标榜礼义,那么礼义就要失去了。
道德和礼义,本来就是人们发乎内心的行为,不是因为学习才知道的,是因为于外界的存在受到触动,而从内心发出的。只是人们自己不知道而已,所以道德礼仪原本都是很简单易行的。有些人,把百姓每天都在运用的东西说成是极其高尚的品质,并说这是圣贤的德行,这是不愚昧的。百姓的内心其实已经具备了圣人的心性,所以时常也会做出一些贤圣之行,但是百姓又不是圣人,何尝不能有犯错的时候呢?犯错了,就改正,这不也是圣行吗?不是发乎百姓真心的德行礼义,就距离真正的德兴礼义很远了。不智慧的人把过高的德行作为百姓行为的标准,用繁文缛节扰乱百姓的心,所以百姓不喜欢,不顺从,原本拥有的道德丧失了,是必然的。
规矩是用来束缚人的,不是用来教化人的,这反而扰乱了百姓的内心,所以民心就乱了。真正的教化,是通过外部的环境来感化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志),通过本心传授道德礼仪,把简单易行作为根本。
不要把每个人应当做的事情当作绳墨,也不要用繁文缛节扰乱百姓原本淳朴的心。
(下级的失德,大概很多都是上级决策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