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吧 关注:1,110,903贴子:26,931,385

回复:深夜转个毛熊干货帖,妥妥的表现了毛熊暴力美学的极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二步高潮如约而至,第二次更加通亮的天空闪光夹杂着各种致命的射线、粒子、核尘暴、冲击波,砸向四面八方,一切变得如同白雪皑皑的西伯利亚荒般雪白透亮——此时你需要一副墨镜,然后就是等死。

这一刻,架设在700公里外城镇的摄像机拍到了同步的画面,天空犹如日出被照得发红,一场绚烂的核烟花。城镇安静的迎来黎明,也将随后迎来末日,居民们已被提前疏散。

此时,图-95已经飞出爆心区200公里以上,不要以为他已经安全了——以30万公里/秒从200公里外爆心飞溅而出的光粒子,正在迅速扑向这架巨大轰炸机的驾驶舱。漆黑一片的驾驶舱,只能模糊看到驾驶员的轮廓——他穿着沉重的防护服,等待这一刻的来临。

第一批光粒子夹杂着各种射线的闯入驾驶舱,飞行员的头顶上方已经迅速被照得发红,像一块迅速烧红的钢板。

随后,光子风暴的主力扑面而来,座舱变得透亮,驾驶员即便戴着苍蝇一样的护目镜,依然不得不屈服——他下意识的低下了头回避这200公里外耀眼的光球。随后赶来的冲击波,即便经过了几百公里的颠簸和消耗,依然还保有足够力量将巨大的图-95轰炸机搅得上下翻飞,几乎失控。

现 在,让我们回到4000高空处的爆心,几百公里外的摄像机记录下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请注意,“赫鲁晓夫H-bomb”是在4000米高空被引爆,但是, 巨大的能量迅速冲向地面,当他砸到坚硬的地壳,迅速被弹起,激起巨大的、致命的核风暴和核尘埃,一柱擎天又射回苍穹,即将与刚才看到的、位于4000米高 空雪亮的火球——也就是爆心汇合,爆心的亮光已经隐约可见;而另一股力量则向四面八方肆无忌惮的扩散,似乎核弹是在地面被引爆。

核 烟云从地面拔地而起,不断扩散,爬高,最终回到他的出发点——与4000米高空的爆心重新融为一体。注意,地面已经不复存在,你在照片下方中看到的墨绿色 背景不是地面或者海洋,是以60公里/小时速度向四面八方滚动的、迅速扩散的核风暴和核尘埃,地壳早已被淹没在这场风暴中。


IP属地:四川37楼2013-03-01 01:53
回复

    蘑菇云的先锋,终于冲出爆心下方致命核尘埃形成的、厚重的、暗无天日的核地狱,并射流般的穿出了云层,重见天日。

    直 径上百公里的蘑菇云已经完全跨上云层,与日同辉,核尘埃此时也已经飞上云霄,遮天蔽日,云层上空已经不在蔚蓝,变得昏暗,只有太阳还能显示他的一丝光芒, 这也意味着这场盛宴进入高潮,即将结束,留下的,将是一个方圆数百公里的死寂世界,以及纵深数千公里的余波,部分地区将在更长的时间里笼罩在这场爆炸的遗 害中。

    这是事后拍摄的新地岛爆心地面,整个新地岛已经被夷为平地:在4000米高空爆心的下方地面,被来自空中的巨大的冲击能量隔空砸出一个直径超过3公里的大坑——注意,本质上,这不是这颗炸弹直接在地面爆炸产生的,而是在4000米高空爆炸后裹挟着巨大能量的空气砸出来

    在 高空俯拍的爆心地面,中心像一个陨石坑,方圆几十公里的地面已经塌陷。这是资料中记载的一段文字,从一个很小的局部描述了这场爆炸的惨状:“就在那道映亮 了天地的白色光芒中,试验区内3米多厚的冰层被熔化,躲在200公里之外地下室里的试验人员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闷响被震了起来,顿感地球末日的来临,有的 经不起这强烈的刺激而神经失常。为试验而放在爆区内的坦克被炸得七扭八歪,建筑早已荡然无存。 爆区内做试验的动物,总数达15000头,当时还活着的寥寥无几,大批死亡的动物连皮毛都找不见了。特别是在200公里之外试验人员地下掩体之外的那几个 大铁笼子里的一些猩猩们,脑浆飞溅,肝肠涂地的惨状,让人不忍卒睹。”
    意外的是,即便是上千公里外的苏联城市,也出现了大面积的停电和通讯中断,事后苏联政府不得不进行了规模不小的城市搬迁工作,一些地方被宣布为永久无人 区。方圆4000公里内的苏军通讯完全中断,无数雷达、电子设备、军用装备被爆炸产生的高能粒子直接“烧毁”、空中指挥彻底瘫痪。更让人意想不到的,爆炸 直接波及到了美国:远在美国阿拉斯加和格陵兰岛的“北约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的大量电子系统也受损,警戒雷达无法操作,通讯中断。
    这是人类历史上动物死亡最多、最惨烈的一次核爆炸——这颗“赫鲁晓夫H-bomb”摇头丸的确Hi到了极点,以至于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再来第二次——这个涨停板永远封死在5000万吨TNT当量,永远属于苏联人。

    全世界的地震监测站在爆炸发生的同一刻,都记录下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刻——这种巨大的爆炸根本无法遮掩,而且从一开始就不想遮掩。
    赫鲁晓夫对这次爆炸非常满意,事后,他在公开场合忍不住得意地宣称,苏联还有更大的家伙,只是我们不想试验,因为我们不想把自己房间的玻璃窗全部都震碎。
    以下是“赫鲁晓夫H-bomb”在新地岛的爆心示意图,第一幅图爆炸亮光处为爆心。第二幅圆圈内为半径数百公里的彻底毁灭区。



    IP属地:四川38楼2013-03-01 01:54
    回复
      五、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永不消逝的致命电波
      赫鲁晓夫H-bome的威力超过了我的想象——善良的我已经知情识趣的回避了一些关于这个牛魔王的细节,例如对他造就的恐怖核尘暴的形成过程的详细图文解 说:我仅仅使用了一张图片。但是即便是这样,斑竹依然在前天和昨天分两次将本贴挂上了社区和这个论坛的首页置顶涨停板——本应对此不感兴趣的女斑竹们也 Hi了。我的社会责任感驱使我今天必须让诸位爷喷张的血脉收缩一下,用奈诺的鼻清喷剂收缩一下血管。因此暂时搁置一下原有的魔王计划,在今天的先摆上一道 筋骨相连的清蒸骨肉食谱,以防各位因今天不慎过火的菜单而郁郁寡欢的面对周末的餐桌。
      正如大家已经知道的,美苏手里各自都攥着类似“赫鲁晓夫H-bome”这样虎视对方的大杀器,因此一个很坏的结果出现了——在那个“大规模核突袭”理论统 治的时代,双方都很快患上了强迫症:他们永远认为自己是不安全的,睡觉前总要去再观察一下是否有小偷正在攀爬上自家的窗户,尽管之前他们已经检查了至少三 次,这是典型的强迫症。其实我们多数人都有这种强迫症,这是精神病的一种:)——他们随时想知道对方趁自己睡觉时,正在干什么偷鸡摸狗的难看勾当。
      于是,一场耗资巨大的竞赛开始了,双方精心建造了一大堆令人叹为观止的、辐射致命电波的“超级长波雷达基地”——我们当然不能把它们仅仅称为雷达,而是必 须称为“超级雷达基地”,因为他们实在太大了,甚至他们的名字都是“某某级”这样类似于航母的命名规则,有些核心的雷达基地根本就是一座小型城市:周围以 公里为计量单位遍布的雷达发射阵地、雷达接收阵地、发电厂(这些怪物都是难以想象的电老虎,有些根本就健在发电站旁边:))、制冷站(发热太大,需要专门 的制冷中心冷却)、后勤生活和维护设施、警戒兵营……..等等,城市中央则是巨大的控制中心,雷达由几百名训练有素的专家同时操作。这些雷达基地的作用在 于:在可能像下雨一样抛撒而来的核弹头到来之前、甚至在对方核导弹发射之初,就能让自己提前知道,也许仅仅是提前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但这宝贵的时间已经 能够在蘑菇云中劈开一个绿色的时间通道,让自己闲庭信步的步向早已挖在地下深处的、为核冬天准备的隐蔽所。
      由于这些雷达基地的隐秘性,有些从诞生之初到结束使命一生都没有怎么露面,而另一些作为一个国家拱卫国门的前哨,至今都还在使用。因此关于他们的详细情报 非常稀少,则本章节的内容将可能又是一个少见的揭秘之旅。这些超级雷达基地隐蔽在丛林、山川,安静、永不停歇的工作着(其中重要性不能允许他们宕机)—— 那里的黎明静悄悄。
      为了加深各位理解,我们再次随手拈来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手机,各位一定有电梯里手机信号消失或者中断的经历,这是由于手机使用高频率短波长信号造成 的,否则我们的手机从根本上就不能造得这么小。在此,请回忆一下高中二年级物力课本的中关于“波的衍射和反射”章节,从这里我们知道,抛开爱因斯坦那枯燥 的、关于波的速度、频率、波长之间关系的公式,我们从中剥离出与本章节相关的部分,将其简单描述为:波长越长的波,克服地球50公里曲面造成的距离限制的 能力越强、穿透障碍物的能力越强,同时也因为这个原因,其发射和接收天线将是巨大的,否则长波长的电波将轻松穿越天线而不能被天线俘获————由此你就可 以知道,本章中用来监视对方万里之外核弹发射信号的雷达们,就是不得不使用这种长波的雷达,它们都是使用米波级,也因为相同原理,他们必须花费巨资、被造 得非常巨大。如果我们的手机也想使用这样的无处不在穿透力极强的长波信号,那么我们的手机必定会有一个一个几平米面积的天线架,每个人用手推车载着手机游 走四方:属于我们的随身雷达接收站:)。
      这是一个典型的长波雷达或长波通信天线阵列,用于接收长波的信号的天线阵一眼望不到头。


      IP属地:四川39楼2013-03-01 01:54
      回复

        从 60年代开始,前苏联开始建立起强大的、分为两层的远程预警网,第一层位于太空,使用卫星;第二层,位于地面,使用本章节所讲述的超级米波雷达基地。这个 庞大的预警网,亦可不停的监视全球,拱卫苏维埃,是真正的“千里眼”。以下是前苏联的远程预警指挥结构图,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知道,本章节所要介绍的这些地 面远程预警雷达网是最重要的传感器之一。

        一、早期的雏形:鸡巢级
        万丈高楼从地起,这些前苏联的超级雷达基地都是从初期的雏形不断积累、演变,最终成型,我么先来回忆一下他们的幼儿期模样,那时他们还不那么巨大,只是具备了一个以后长成胖子的胎盘。
        由于年代久远,在当时又是属于绝对机密,因此现在已经没有关于他们的详细信息,只能留下一些模糊的影像,好事的北约依然给他们起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名字。
        鸡巢级远程警戒雷达基地全貌,那时他还不算太大,仅仅是刚刚跨进暴力美的门槛而已,而且监视范围有限,还不能称为真正的远程预警雷达。

        鸡巢级远程警戒雷达基地的核心:鸡蛋级远程预警雷达,照片中红线标明处有两个人,可作为其大小参考


        IP属地:四川40楼2013-03-01 01:55
        回复

          二、步向成熟的暴力雷达——真正的超级远程预警雷达基地建立
          从67-70年,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前苏联逐步建立了起强大的全球远程导弹来袭预警雷达网,形成了钢材坟场级、鸡笼级(包括德涅斯特河级、第聂伯河级、加瓦级)、伯朝拉级。
          1 暴力雷达杰作之一:钢材坟场级长波超视距雷达基地
          这级雷达基地的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钢材坟场,它是一种超长波、超视距远程导弹来袭预警雷达。他由总设计师楼库兹明负责研制,于1970年进行了针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导弹目标的成功性能测试,并开始部署,由著名Dnepropetrovsk机械厂负责具体建造工作。
          在该雷达基地中,其雷达发射阵地天线宽210米, 高85米,面积近1.8万平方米;接收阵地天线宽300米,高135米,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不愧为巨大的钢铁坟场,也许要对搭建这个名叫雷达的钢铁脚 手架的Dnepropetrovsk机械厂的工人们,采取必要的“中国式的欠薪”手段,才能促使他们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而且完工后站在高处讨薪也将非 常容易——因为他实在太高太高了。
          这是站在他发射天线阵地顶部拍摄的照片,有两个证据证明了他的暴力:1、请观察雷达顶部遍布的红色警报灯,那显然是为雾天的飞机准备的“闪烁信号宝 宝”:),它以告诉飞机:“我知道我很高,你丫的别撞我”;2、请观察其下方松树林的相对高度来向想象他的伟岸。纺锤形的尖椎物应是发射单元。

          为 这一级暴力雷达服务的一共有26部发射机,同时工作,每一部发射机都和两层楼一样高,因此需要为每一部发射机建造单独的住宅——在阵地上每隔15米建立一 个发射机房,我想发射房机里面一定装有比米格-25截击机那可以杀死野兔的雷达所用的、更厉害的磁控管:)———你只需要知道它的作用范围就知道了:建设 在前苏联的三个“钢材坟场级”雷达基地,监视了整个美国、中国和其他方向的可能来袭导弹,他们可以可靠的发现万里之外的导弹发射早期信号、尤其是集群式发 射的大规模饱和核导弹攻击。
          下图为前苏联境内三个“钢材坟场级”雷达基地及其警戒范围示意图。图中清楚地显示,设在基辅和莫斯科附近Komsomolsk的两个基地以交叉预警火力飞 越北极,对准美国人,另一个莫斯科附近nikolaeyev的基地对准了中国——在任何人眼里,这两个国家都是最具威胁的,不过,对准中国的基地,是其中 功率最小的,也难怪,那时候咱们的核导弹不像今天这么有力量,我们的行情还不够呢:)。三个基地覆盖了这两个国家主要的核导弹发射场。图中的专业词汇 “Over-the-horizon radars”意思是“超地平线雷达群”,也即远程预警雷达。
          第一个“钢材坟场”基地于1971年部署,他除了进行超视距弹预警,还提供一些写中波的远洋导航信号,为海军和空军的远程航行服务。
          下图为“钢材坟场”基地的核心阵地,即发射天线阵地(相对较小者)和接收天线阵地(相对较大者)。请对比照片中的基地建筑物窗户,由此判断这些建筑物至少有6层以上高度,但在这个带电的钢铁脚手架面前却是显得如此矮小:)。

          隐蔽在静谧丛林中的一刻不监视地球的“钢材坟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再次从““钢材坟场””顶部俯瞰丛林,找点“中国式讨薪”的映像(注:绝无对农民工不敬之意,请原谅我“黑色”吧)

          仰视““钢材坟场””,他像一个屏障,捕获着穿透力极强的核导弹发射长波信号,正所谓天网恢恢——你的手机想不想试一下:)


          IP属地:四川41楼2013-03-01 01:55
          收起回复
            “钢材坟场”天线的底部,图中红线处是一个人:)这个人的担子太大了,他暴露在这永不消逝的慢性自杀雷达波下,不过幸好站在旁边,他最好不要走到了天线前面——对这种作用范围远大万里、功率异常强大的低频超长波辐射,其危害是非常大的,不过这是后话。


            IP属地:四川42楼2013-03-01 01:57
            回复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级别外, “鸡笼级”的基地中还附带有执行其他功能的附属子级雷达阵地,它们包括:
              4 . “鸡笼级”基地中的“Henroost级”阵地
              以下是该级阵地模拟图全貌

              以下是该级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天线阵地

              5 . “鸡笼级”基地中的“Toproost级”阵地

              6. “鸡笼级”基地中的“Tryadd级”阵地


              IP属地:四川44楼2013-03-01 01:57
              回复

                在 实战基地部署中,以上六种雷达阵地中的几种被混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了了一个庞大的“鸡笼级”远程预警雷达基地,在基地中,某种雷达阵地可能不止一个,而是 可能存在N个。例如“德涅斯特河级”阵地在其一个基地中就多达八个!这么多不同的超级雷达阵地聚集在一个地方,因此某些“鸡笼级”庞大到如同一座城市也就 在情理之中了:)。
                下图是一个“鸡笼级”基地的一部分,红线处是其中的四个“德涅斯特河级”阵地,绿线处是一个“第聂伯河级”阵地,黄线处是基地建筑群,兰线处是一个水力发电站——这个耗电巨大的“电老虎”基地,干脆就建在了电站旁边,整个基地面积根本就是一座城市,呵呵。

                下图是另一个“鸡笼级”基地的一部分,仅仅是一部分而非全部:)

                依靠“钢材坟场级”、“鸡笼级”和太空卫星预警网提供的早期预警信息支持,苏联在一些重要城市周围的部署了一些非常初级的第二层战术预警系统,这些系统依然庞大、丑陋,因此不表不快:)
                A. 第二层战术预警系统之“顿河级”雷达基地,他是体形巨大的数字式相控阵雷达基地,属于直接指挥早期初级拦截弹的导引雷达。

                “顿河级”雷达基地俯视

                B.第二层战术预警系统之“狗窝级”雷达基地,北约因形而名的风格,和他的样子很贴切,像个狗笼:)


                IP属地:四川45楼2013-03-01 01:58
                回复

                  C.第二层战术预警系统之“猫窝级”雷达基地,这也是大型数字式相控阵雷达

                  D. 鲜为人知的griffon——巨大、丑陋、原始的苏联早期导弹拦截器
                  Griffon是两极液体燃料拦截器,长16.5米,射程超过250公里,以来袭敌方核导弹为拦截目标,实施高轨道拦截,体形巨大——如你所料,按照苏联的粗暴习惯,每一枚导弹都被装上了核弹头:)在当时,它是一种先进的“苏联盾牌”。

                  罕见的Griffon是两极液体燃料拦截器组图,样子很像SA-2,也就是我们常从过捏电视看到的“红旗-2”地空导弹,但是却体积大了不止一倍,用途也完全不同:)


                  这是Griffon的发射方式模型,这个模型为我们展示了他当年的雄姿

                  这是Griffon当年发射方式的真实记录,一箭刺苍穹


                  IP属地:四川46楼2013-03-01 01:59
                  回复
                    这是Griffon拦截器被拖入仓库中,地面铺设的好像是钢轨,沉重的拦截器似乎是在轨道车上从仓库机动到发射阵地


                    IP属地:四川47楼2013-03-01 01:59
                    回复

                      3 暴力雷达杰作之三:伯朝拉级长波相控阵远程预警雷达基地
                      “鸡笼级”已经较为完善,但他依然存在问题:“鸡笼级”预警网未能覆盖苏联北部和西北部,留下了核弹来袭的“绿色通道”,也不能监视来自美国本土的导弹发射。因此,苏联在“鸡笼级”的基础上,开设建设新一代的“伯朝拉级”相控阵远程预警雷达基地。
                      “伯朝拉级”在苏联称为达利亚尔级,它是苏联的第一种数字化相控阵预警雷达,由Mints雷达电子研究所( RTI )于70年代开始研制,功率巨大,发射天线面积1200平米,接收天线面积1600平米,工作在米波探测距离5500公里,可在复杂干扰环境中工作,能同 时处理50个太空高轨道目标,跟踪20个复杂目标,对来袭核导弹的预警时间长达10-25分钟。
                      下图是“伯朝拉级”基地部署模拟图

                      1980 年,“伯朝拉级”基地开始建造,原计划建造在苏联全境建设7个基地,即:俄罗斯的伯朝拉基地、阿塞拜疆的gabala基地、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巴尔喀什基 地、拉脱维亚共和国的skrunda基地、乌克兰的mukachevo基地、俄罗斯共和国的伊尔库茨克附近的米设廖夫卡基地和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基地。
                      俄罗斯共和国的伯朝拉基地、阿塞拜疆共和国的gabal基地均在1985顺利完工;而位于俄罗斯共和国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基地,因美国抗议违反反导条约而 中止建设;其他四个基地因苏联解体而在1991年全部停止——其中,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俄罗斯伊尔库茨克附近的米设廖夫卡、乌克兰的 mukachevo留下了三座未能完工的残骸,而拉脱维达的skrunda基地的被该国于1994年彻底拆除。
                      下图是苏联计划中的、但因苏联解体未完成的“伯朝拉级”基地预警网示意图,这个庞大的预警网完全覆盖红色帝国全境,几乎没有留下缝隙。

                      “伯朝拉级”基地的核心阵地俯视,左为接收天线阵地,右为发射天线阵地

                      “伯朝拉级”基地的核心阵地,请注意地面的汽车,以估计其巨大的体积

                      “伯朝拉级”基地的核心阵地模拟图全貌,在那个没有计算机成像的年代,设计师用这种方式实现梦想。

                      这是苏联境内出现故障的“伯朝拉级”基地,天线阵地正在起火燃烧——很可能是过热,这些天线发热量太大了,简直就是天然的暖气,需要专门的制冷站为其降温——疯狂的雷达王。

                      这 是位于阿塞拜疆的gabala城的“伯朝拉级”基地,苏联解体后,作为不可或缺的远程预警网的一部分,俄罗斯租用了该基地,用于监视美军在印度洋和中亚的 活动。前段时间,围绕这个基地,美国和俄罗斯大打出手,这个基地称为国际新闻关注的焦点,阿塞拜疆在美国的授意下以环境问题为由,威胁取消俄罗斯租约—— 这虽然是一个借口,但这些暴力雷达对生物的致命威胁却是不争的事实


                      IP属地:四川48楼2013-03-01 02:00
                      回复

                        这 些长波远程预警雷达由于功率巨大,长波辐射强烈,穿透力强,因此都是致命的慢性杀手,长期暴露于其下,会逐渐造成人体细胞慢性电离损伤,干扰遗传特性、破 坏神经及内分泌系统、性功能、生殖功能、心血管系统,削弱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一但被逐渐摧毁,就像会出现百病缠身的状况,就像是没有艾滋病毒的艾滋 病。例如,这个部署在阿塞拜疆的gabala的“伯朝拉级”基地,被当地人视为生活中的阴影,在这个以前风景如画的山谷,甚至一些树木都死于电磁辐射,当 地所生产的水果无法销售,因为人人都知道它们来自“辐射区”。对于操作这些雷达的士兵来说,是很无奈的,不过他们有一定防护,并且控制中心都远离辐射危险 区,而这些致命的电波永远都不会停息——只要苏联存在一天,他们都会在背后默默的保护着这个帝国。
                        这些长波远程预警雷达由于功率巨大,长波 辐射强烈,穿透力强,因此都是致命的慢性杀手,长期暴露于其下,会逐渐造成人体细胞慢性电离损伤,干扰遗传特性、破坏神经及内分泌系统、性功能、生殖功 能、心血管系统,削弱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一但被逐渐摧毁,就像会出现百病缠身的状况,就像是没有艾滋病毒的艾滋病。例如,这个部署在阿塞拜疆的 gabala的“伯朝拉级”基地,被当地人视为生活中的阴影,在这个以前风景如画的山谷,甚至一些树木都死于电磁辐射,当地所生产的水果无法销售,因为人 人都知道它们来自“辐射区”。对于操作这些雷达的士兵来说,是很无奈的,不过他们有一定防护,并且控制中心都远离辐射危险区,而这些致命的电波永远都不会 停息——只要苏联存在一天,他们都不会放弃这个帝国。


                        IP属地:四川49楼2013-03-01 02:01
                        回复
                          苏维埃“H1-N3”登月计划的图解说明如下:
                          1、N1火箭运载着的登月舱和月球轨道舱从战略火箭军所属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
                          2、N1火箭进入绕地轨道后,第1、2、3级脱落,进行绕地飞行,此步骤中图中省略了质子号火箭运载的宇宙飞船与N1火箭对接送来两名宇航员的过程。
                          3、N1火箭第4级点火,脱离地球飞向月球
                          4、N1火箭第4级脱落,第5级点火,转向后进入绕月轨道
                          5、N1火箭第5级脱落,有效载荷舱进行绕月飞行
                          6、同上
                          7、N1火箭有效载荷舱释放出登月舱,而月球轨道舱继续绕着月球转圈
                          8、登月舱进入登月轨道
                          9、登月舱在月球着陆
                          10、登月舱在月球进行各种苏联人才知道的活动,比如埋下地雷留给随后赶来的美国宇航员——赫鲁晓夫H-bomb是埋不了的,太重了,一个人不行
                          11、登月大概4小时后,登月舱飞离月球地面,再次进入绕月轨道:一道月球快餐
                          12、登月舱与一直绕着月球转圈的月球轨道舱重新对接汇合
                          13、同上
                          14、登月舱脱落,月球轨道舱点火脱离月球,飞回地球
                          15、月球轨道舱开始反向制动
                          16、月球轨道舱进入绕地轨道,发动机脱落,只剩下着陆舱
                          17、着陆舱进入着陆轨道
                          18、着陆舱着陆,两名宇航员返回地球


                          IP属地:四川52楼2013-03-01 02:02
                          回复

                            N1霸王火箭承载在苏联人恢宏的登月梦想,即将启航,一段悲壮的历史将拉开序幕。


                            IP属地:四川53楼2013-03-01 02:02
                            回复

                              2、登月舱的研制和无人探测器发射
                              作为的登月伟哥的一部分,也就是N1霸王火箭最终要在月球上生下的那猪仔——即登月舱,其研制必定将在N1火箭研制之前就开始了。苏联人使用早已驾轻就熟 的“联盟”宇宙飞船直接改造完成轨道舱和登月舱——成熟的男人最可靠,谁也不想两个去月球埋地雷的宇航员买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这是登月舱,一幅找打 的长相。

                              再看看这个狭窄的单人登月通道:装下一个人的确是够拥挤的,厕所别指望了,顶多配个痰盂。按照计划,宇航员仅仅在月球上呆四小时,因此他长达38万公里行程的旅行箱将会很小,这个舱不需要多大。

                              正在进行设备测试的登月舱
                              这 是登月专用的宇航服,右图中那块胸前的方形物体是一个可收放的控制台,需要时可以展开,用于方便的调整宇航服的各种工作参数——宇航服就是营造一个小地 球,让宇航员在里面泰然处之的蹂躏嫦娥。左图是宇航服的背面,红色的是氧气瓶,背箱下方是一个类似坐垫的东西,这个设计还是很人性化的。

                              宇航员登上登月舱进行测试

                              登月舱内部,装修简单

                              登月舱的反推力火箭试验,这个动作估计是为了着陆瞬间将登月舱牢牢钉入月球表面


                              IP属地:四川54楼2013-03-01 02: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