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同盟会吧 关注:33贴子:529
  • 3回复贴,共1

明初从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黄氏宗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初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黄氏宗亲
梨都砀山我爱你
明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


1楼2013-02-28 06:31回复
    根据安徽砀山黄氏家谱记载:
    黄氏明故始祖【宗,正,昆,鹏】兄弟四人原籍山西大同府榆林卫柳林村于洪武七年(1374)奉旨移民携眷东迁来砀。行至河南宁陵县,【昆】爷全家被狼群冲散
    掉队,其余三兄弟【宗,正,鹏】到城南五里见草丛中有一小庙,遂居于此取名【黄草庙】。自始祖定居于此已六百一十三年(1374--1987)。
    村东头原有明故始祖黄公讳鹏之墓。墓碑于【文革】时遭破坏,后筹资迎立于村东小学前院故址。碑文正中为:明故始祖妣王氏之墓,上款为原籍山西大同府
    榆林卫柳林村洪武七年迁来本村,下款立碑年月上写:皇清康熙五十九岁次庚子十月一日,下注一九八六年十月朔一日重修。村西里许有黄正公及子琰剑甲墓,未
    前宁谱中原有“一脉从芒砀,三支衍棘诚”之总派。八六年宁陵续谱人培新,锡岳来本村联系家谱事宜。本人除领观明故始祖【鹏】之墓碑家祠供奉的始祖


    2楼2013-02-28 06:33
    回复
      大致认为开基祖兄弟三人(待考),自明朝洪武四年大移民之时,,由山西洪洞大槐树枣龙庄迁居河南老项城城角楼。后来老大迁移骨头冢,老二迁移黄湾,老三迁移丁集黄营(出自项城地名志,不知是否准确待考)繁衍生息至今已有二十六代,数干人。由于无碑文可查,又无较全族谱所据,故己不可祥记历代先祖之名讳,事迹。可叹,可愧!
      但在问祖寻亲过程中,查阅了项城县明,清,及民国四年项城县志,现有蛛丝马迹。发现有有关城角楼黄姓后人端公,濡公兄弟二人,及端公五世孙从德,从贵公兄弟二人,事迹简略记载。
      又在老城北高寺黄庄,发现民国三年,由挺楷公执笔修续,其一村一宗老家谱一部。虽残旧,但尚可明辨清昕。经与老旧县志互相印证,及各村从老辈亲传实证。可得出城角楼黄氏一族发展繁衍生息的全貌! 据迋楷公所修本村族谱记载,其十世先祖从谦公,自老城二迁至老城北高寺黄庄,殒后仍葬城角楼黄氏祖瑩东南,余后世始在黄庄新立祖。至迋楷公修续族谱之时,黄庄黄姓一族,自从谦公起,己繁衍十三代。前十代,原老谱己有记载,挺楷公又后展三代,并拟新字辈,炳坤镇渐本,,,,,二十字。廷字辈在炳字辈之上,为黄庄黄姓第十一代,当时己有炳,坤字辈几十人记载。故民国四年时,黄庄自从谦公起,己繁衍至十三代。现一百余年己去,又繁衍有四代人,共有十七代人!
      据挺楷公修谱序言所示,当时修谱之际,城角楼黄姓一族后人,各村由于种种原因,俱已全无老谱存世。唯有该村一支族人,尚有自从谦公起十世谱,因族人共议,由挺楷公展至十三世。十三世以上,无老谱所依据,无法记载修续全谱。
      但仍将在族人中堂卷轴中,存有先辈资料若干,附于谱中。有从德,从贵,从谦公,,,,,同辈等十四人名讳。并记从德,从贵公,糸端公五世孙,中有库公,倫公。可得出自端公起至挺楷公已有十六世。(应再仔细推算一下,再定 廷楷公以下至今又有六世人矣!故自端公起至今己有二十二代人。
      又以从明洪武四年,诸姓移民家族谱看,至今都是繁衍生息到了二十六代。故城角楼黄姓一族,自始迁祖起,至今也在二十六代。故端公以上应有四代人。
      又从项城县乾隆及民国四年县志所载,端公兄弟二人中举之年在明(年代查县志),距始迁祖来项己八十年左右,端公之上应有四代人实可确信。
      至于骨头冢,东西黄湾何时由项城老城再迁于此。丁集黄庄,黄搂,,,,王明口黄徐营黄姓族人,如何三迁,四迁于彼。由于无老谱可查(仅黄许营因年代较近可查)不得而知。
      但有不争事实,大家一致公认老城城角楼黄瑩为共同先祖,并于民国时仍共同祭奠祖先,大家为同堂宗亲己无疑!
      至于字辈,世代问题,同样由于族人共知的原因,早己无老族谱,无统一字辈派序,唯有现高寺黄庄,和骨头冢两村距离较近,交流方便。在挺楷公新序二十辈字后,炳,坤,镇,渐,本。数辈分之族人,基本统一,虽有同音不同字,但辈分,世代相符。但望后世后辈,基本统一起来。上世数辈人,可从以往交往中,按辈推定世代。其他各村也应以此为准,推定前人世辈,后世后人统一字辈,以使城角楼黄氏一族宗亲,汇聚一堂,老幼有序,亲亲有宗。


      3楼2021-09-28 17:54
      回复
        本人黄家旗,据老年人说我们是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枣林庄迁移而来,经查山西枣林庄有三个全在长治市,请枣林庄黄氏宗亲联系一下,以便沟通探寻祖根,我电话15634811698微信同号


        4楼2021-09-29 08: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