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宝贝没了”
这是一个天津老百姓得知马三立去世后说的一句话。一个人和一个城市的关系如此紧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问马志良,为什么马老的葬礼上没有什么名人,绝大部分是天津的老百姓?
马志良说:这先得从我爸爸对自己后事的态度说起。他对自己的丧事早有思想准备,也早有安排,交待得特别清楚,就怕我们不按照他安排的去做。他生前曾把我们儿女叫到跟前说:“你们疼我不疼,孝敬我不孝敬,孝敬我就按照我说的去办。我没有了,不许通知亲朋好友、各级领导、媒体以及相声界同仁,谁也不要告诉,先把我下葬了,之后再通知他们。必须这么做。”我爸爸想的是,一个人死后轰轰烈烈和平平淡淡不都一样吗。他对身后事看得比较透,特别反感大操大办。我们几个子女商量了一下,就按他说的办了,没通知各界,早晨6:45没的,下午2点多下葬了。
我又问:那老百姓是怎么来的?
马志良说:我父亲是回族,死后要在清真寺举行一系列丧葬仪式。因为清真大寺周围住的绝大部分是回民,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没想到来了那么多人,自发地赶来帮忙。让我挺感动的是,老百姓中好多人掉了眼泪儿,他们和我父亲素不相识,只是听过他的相声,谈不上有交情。有位老大娘70多岁了,哭得“哞哞”的。第二天中午,我在南楼的马路上等红灯,看到对面有一个中年妇女,50多岁,知识分子模样,拿着报纸头版印有我父亲讣告的照片在哭,哭得挺伤心的,当时我心里挺不是滋味。
问起马三爷为什么和老百姓贴得这么近,马志良说了一件事:天津日报社组织一个活动,让老百姓投票,在卫国道塑二十个人的像,我爸爸得票最多。我认为,可能有的科学家对国家贡献更大,但是好像和老百姓离得比较远;对我爸爸,老百姓感觉他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所以觉得亲切。有个报纸的记者曾经在市民中做过调查访问,看马三立的知名度有多大。他找过不少小孩儿,先问知道张立昌(时任天津市委书记)吗?有的小孩说知道,是领导,有的干脆就不知道。当问到马三立时,小孩儿们都说:知道,说相声的,逗你玩儿,挠挠……
马志良说:“平时我和我爸爸出去,打个出租车,想让司机收下打车钱,那几乎不可能。有时候为打车钱推脱半天。后来弄得都不太敢打车了。我爸爸说:‘不但要给,还要多给。’出租车司机是比较辛苦的群体,但他们不收钱不是虚客套。有时把钱硬塞到手里,他们把副驾驶的窗户摇开,又把钱扔出来,还说:“走了,老爷子。今天能拉您我太高兴了。这我回去可得和我爸我妈说。我爷爷可爱听您的相声了……”
马志良说,我爸爸在老百姓中的人缘好,一个原因是他没把自己当名人看待。有人要和他照相、签字,他是来者不拒。他对我说:人家跟咱照相是瞧得起咱,咱有什么理由不跟人照。我是谁呀,我有嘛资格摆架子。
《马三立别传》里记载了一件趣事,一回,马三立走在街上,忽然听到炸雷似的一嗓子:“三立!”他连忙应声,寻找喊话人,原来是个开载重汽车的小伙子,坐在驾驶楼里笑呵呵的。马三立便笑了,点头,招手。小伙乐坏了。有人怪年轻人无礼,怎么可以对相声大师直呼其名?论年岁也够做你的爷爷了。马三立不以为然:“凡是认识我的,都是我的观众。相声演员,就是让人们笑的。他一喊,我一应,我笑了,他也挺高兴,有什么不好?”
马志良讲,父亲是真正把观众当作衣食父母。有一回,他要和一些著名演员去参加一个演出。组织者派了一辆“天津大发”的面包车来接他们。一个演员生气了,说:“没他们这么办事的,这是看不起人,不上车。”我父亲说:“那边还有观众等着呢。看我的面子,赶快上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