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很忙,很乱,时间很紧,很有限,本来过春节是和家人团聚,结果还回不去,因为单位安排了俺二十九值班,只能初一往家里赶。
要在以前,这必定是丁文发火着急的时刻。看到单位的什么东西,包括文件、办公桌等等,都会觉得很不顺眼。然后开始叹气,抱怨为啥自己毕业当初昏了头选择了在外地工作,进而想到工作这么多年,进步这么少,怎么面对自己的父母,怎么面对自己的同学和朋友?自己都有孩子了,怎么还是真么不长进?
等发完了火,着完了急,抱怨了半天,自己还得乖乖到单位值班,然后第二天再回老家。
所以,这些火气、怨气来得可真是一点价值都没有。如果说有,也只是让自己身体受损、德行受损,让自己的工作更加不顺心,更加不如意(抱着一团怨气在工作,这工作能好的了吗?)。
今年的丁文,又被安排到了二十九,也就是往年的大年三十。可是丁文不再生气,而是很开心地接受任务,并且利用难得的办公室人很少的时间,拖地、打扫、擦洗,让办公室看上去更加整洁一些。提前跟父母汇报一声,父母跟往年一样,非常包容,非常理解。
看来,全部的不顺心,都是自己造成的啊!
而现在的这一份恬淡和闲适,也是自己这一念之间的转变营造出来的。
丁文坐在办公桌前,回想这三十年的生活,有多少不如意的事情,不都是自己一手造作出来的吗?那么,今天这一念与当初那一念的区别在哪里?为何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丁文想了想,就两个字————“无我”。
但凡一遇到事情,都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都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的时候,丁文发现,痛苦总是如影随形,不顺总是接踵而至,而且还有很多想不到的事情都会冒出来跟自己作对,让人应接不暇、疲惫不堪。
而偶尔经历的一些很顺利的事情,无不是把“我”排除在外,所谓“以恕己之心恕人”,把大家的利益、单位的利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事情反而办理得特别随心所欲。
就这么一转念,居然有天壤之别,我辈怎能不以此为戒啊!
无我,反而成就大我。
老话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怨之家,必有余殃”。什么叫积善,就是成全别人,成全众生,然后才会“必有余庆”,反之则是后边那四个字。这种成全,就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边,那么反而会成就自己。
再看几千年来高居庙堂,让世人膜拜的各位圣贤,孔子、老子、释迦摩尼,包括尧舜禹等等,无不是不考虑自己,只心系天下,泽被众生的人。我们提倡的孝道,提倡的为人民服务,也正是这种“无我”精神之体现啊。而且丁文发现,一个人之成就的大小,与他贯彻“无我”精神的深入程度是成正比的。一刻“无我”,得一时利益,一世无我,得万世利益。
如果时时刻刻从自己出发,毫不利人,专门利己,那么,最终只能是真正的无我,真正的失去了自我。看看历朝历代的跳梁小丑,看看遗臭万年的权臣奸相,其下场之凄惨,吾辈足戒!
所以,聪明睿智的人,都应该做到无我,只有无我,才是有我。
与人相处,要无我,不要因为别人的偶尔冷嘲热讽变得垂头丧气或者义愤填膺,想想人家说自己的原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么自己的性格以及才能就会更加地圆满、更加地精进。
在家里,要无我,不把自己的一点委屈放在心上,从家庭的大局、家人的感受来考虑问题,家庭就会和睦;
在单位,要无我,不把自己的一点暂时利益放在心上,从单位的全盘来考虑问题,不计较名利得失,自己的前途反而会光明起来;
在社会,要无我,深知财色名食乃身外之物,为社会多做贡献,才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
道德经云,“有无相成”,“有”和“无”本来就是一棵树的两个枝干,有“有”必然有“无”,有“无”才会有“有”。明确了自己需要什么东西,并且去努力,那么就会获得,获得的同时,自己不想要的那些事物,自然就会烟消云散。
这些都是自然规律,它们一直存在,跟丁文说不说没关系,跟看官们是否同意也没关系。这种“没”关系,不也是一种“无”吗?那么,在这个“无”存在的同时,就是“有”————这些规律跟我们的生活当然又是息息相关的啊。呵呵
菜根谭说,“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渊矣。人胡不猛然转念哉!”。
新的一年,衷心祝愿大家都能够来个猛然转念,让我们的朋友、家人乃至家庭、单位、甚至社会国家都因为我们的“无我”变得美好起来,到那时,或许我们每个人也都能实现自己更大的价值!共勉!
要在以前,这必定是丁文发火着急的时刻。看到单位的什么东西,包括文件、办公桌等等,都会觉得很不顺眼。然后开始叹气,抱怨为啥自己毕业当初昏了头选择了在外地工作,进而想到工作这么多年,进步这么少,怎么面对自己的父母,怎么面对自己的同学和朋友?自己都有孩子了,怎么还是真么不长进?
等发完了火,着完了急,抱怨了半天,自己还得乖乖到单位值班,然后第二天再回老家。
所以,这些火气、怨气来得可真是一点价值都没有。如果说有,也只是让自己身体受损、德行受损,让自己的工作更加不顺心,更加不如意(抱着一团怨气在工作,这工作能好的了吗?)。
今年的丁文,又被安排到了二十九,也就是往年的大年三十。可是丁文不再生气,而是很开心地接受任务,并且利用难得的办公室人很少的时间,拖地、打扫、擦洗,让办公室看上去更加整洁一些。提前跟父母汇报一声,父母跟往年一样,非常包容,非常理解。
看来,全部的不顺心,都是自己造成的啊!
而现在的这一份恬淡和闲适,也是自己这一念之间的转变营造出来的。
丁文坐在办公桌前,回想这三十年的生活,有多少不如意的事情,不都是自己一手造作出来的吗?那么,今天这一念与当初那一念的区别在哪里?为何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丁文想了想,就两个字————“无我”。
但凡一遇到事情,都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都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的时候,丁文发现,痛苦总是如影随形,不顺总是接踵而至,而且还有很多想不到的事情都会冒出来跟自己作对,让人应接不暇、疲惫不堪。
而偶尔经历的一些很顺利的事情,无不是把“我”排除在外,所谓“以恕己之心恕人”,把大家的利益、单位的利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事情反而办理得特别随心所欲。
就这么一转念,居然有天壤之别,我辈怎能不以此为戒啊!
无我,反而成就大我。
老话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怨之家,必有余殃”。什么叫积善,就是成全别人,成全众生,然后才会“必有余庆”,反之则是后边那四个字。这种成全,就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边,那么反而会成就自己。
再看几千年来高居庙堂,让世人膜拜的各位圣贤,孔子、老子、释迦摩尼,包括尧舜禹等等,无不是不考虑自己,只心系天下,泽被众生的人。我们提倡的孝道,提倡的为人民服务,也正是这种“无我”精神之体现啊。而且丁文发现,一个人之成就的大小,与他贯彻“无我”精神的深入程度是成正比的。一刻“无我”,得一时利益,一世无我,得万世利益。
如果时时刻刻从自己出发,毫不利人,专门利己,那么,最终只能是真正的无我,真正的失去了自我。看看历朝历代的跳梁小丑,看看遗臭万年的权臣奸相,其下场之凄惨,吾辈足戒!
所以,聪明睿智的人,都应该做到无我,只有无我,才是有我。
与人相处,要无我,不要因为别人的偶尔冷嘲热讽变得垂头丧气或者义愤填膺,想想人家说自己的原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么自己的性格以及才能就会更加地圆满、更加地精进。
在家里,要无我,不把自己的一点委屈放在心上,从家庭的大局、家人的感受来考虑问题,家庭就会和睦;
在单位,要无我,不把自己的一点暂时利益放在心上,从单位的全盘来考虑问题,不计较名利得失,自己的前途反而会光明起来;
在社会,要无我,深知财色名食乃身外之物,为社会多做贡献,才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
道德经云,“有无相成”,“有”和“无”本来就是一棵树的两个枝干,有“有”必然有“无”,有“无”才会有“有”。明确了自己需要什么东西,并且去努力,那么就会获得,获得的同时,自己不想要的那些事物,自然就会烟消云散。
这些都是自然规律,它们一直存在,跟丁文说不说没关系,跟看官们是否同意也没关系。这种“没”关系,不也是一种“无”吗?那么,在这个“无”存在的同时,就是“有”————这些规律跟我们的生活当然又是息息相关的啊。呵呵
菜根谭说,“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出此入彼,念虑只差毫末,而超凡入圣,人品且判星渊矣。人胡不猛然转念哉!”。
新的一年,衷心祝愿大家都能够来个猛然转念,让我们的朋友、家人乃至家庭、单位、甚至社会国家都因为我们的“无我”变得美好起来,到那时,或许我们每个人也都能实现自己更大的价值!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