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孙悟空运用三昧火将吃进肚里的蟠桃、御酒和仙丹煅成一块,练成了金刚之躯,“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伤及其身”(第7回),这是孙悟空本人颇以为自豪的,明确描写孙悟空头硬的情节是六个毛贼“轮枪舞剑”照孙悟空头上“砍有七八十下”,孙悟空“只当不知”(第14回)。殊不知杨戬也有这样的神通,《封神演义》第42回叙闻仲在头一场西歧大战中以阴阳双鞭连打姜子牙、哪吒、金吒、木吒和韩毒龙,但等到杨戬迎战之时,闻仲“祭起双鞭,正打中杨戬顶门上,只打得火星迸出,全然不理,一若平常”,使得闻仲也不得不叹服杨戬为“道德之士”。
(六)《封神演义》叙述土行孙潜入周营行刺武王,见一妃子睡在床上,不觉动了欲心,乃解衣上床,孰料这位妃子却是杨戬所变,于是杨戬“双手反把土行孙搂住一束”,“土行孙赤条条的,不能展挣”(第54回)。这个杨戬智擒土行孙的情节与孙悟空在高家庄戏弄猪八戒有些类似。
以上是杨戬与孙悟空之间的相似之处,因《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成书孰先孰后尚有争议[10],笔者不想简单地认定是杨戬形象袭取了孙悟空形象的某些因素,虽然这种情形的可能性要大于它的反面。但是有必要强调,双方的这些相似在除杨戬之外的二郎神身上并无体现,这至少说明杨戬形象的塑造不仅来源于二郎神,而且与孙悟空也有一定的联系。当然,孙悟空之所以会是杨戬形象的渊源之一,又多半在于杨戬的二郎神身份,因为二郎神和孙悟空各自的形象演变史从来就是交叠、纠缠在一起的。
详细地描述双方各自的形象演变史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在此只需指出两个基本事实:二郎神和孙悟空都受到了水神传说(无支祈和泗州大圣)的影响,前身都是水神,此其一;二郎神和孙悟空都与龙的传说有着密切联系,他们既是龙的化身,又是降龙专家,此其二。[11]这就可以解释二郎神和孙悟空在长期演变过程中的那种时而敌对时而合作的类似于冤家的复杂关系:一方面,因为前身都是水神,又都是降龙专家,所以双方可以合作甚至互相替换,譬如二郎神曾帮助孙悟空收服猪八戒(见《西游记》杂剧,《西游记》小说由孙悟空替换了二郎神的角色),两人也一道扫荡万圣龙宫、打伤九头虫怪(见《西游记》小说);二郎神曾与哪吒合力降伏牛魔王(《二郎神射锁魔镜》),孙悟空也是与哪吒一起打败牛魔王的(《西游记》小说),总之双方的合作与替换关系是相当明显的。另一方面,因为双方都既是龙的化身又是降龙专家,而这两种身份恰好是敌对关系,所以当双方一为龙的化身一为降龙专家时,他们就是处于敌对关系了,杂剧里有《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的名目,《西游记》小说有“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情节,《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二郎宝卷》甚至说是二郎神因忿于行者将自己的母亲压在太山底下才“撒下天罗合地网,拿住行者压山中”的[12]。
我们现在回头讨论《封神演义》杨戬形象的塑造是如何利用了二郎神与孙悟空的渊源关系。上面胪列的相似之处让我们能够证实,《封神演义》作者在描写杨戬形象时应是通过二郎神这个媒介联想到了西游故事里的那只猴子,从而将孙悟空的某些形象因素转移给了杨戬,因为二郎神和孙悟空本来就有一种可以相互替换的关系。当然,《封神演义》的作者并不满足于此种简单的类比,事实上正如柳存仁大力表彰的那样[13],即便是塑造杨戬形象,作者也是充分调动了想象力,能够将不同的材料巧妙地捏合、裁剪、组织到一个新故事之中去。“杨戬哪吒收七怪”这段情节很能证明这一点。“梅山七怪”的故事占三回半左右(第90-93回),篇幅不算多,七怪给周军制造的麻烦却不算小,因而杨戬和哪吒合力收服七怪的情节很是热闹,连女娲娘娘都要驾临赐给杨戬“山河社稷图”。细究起来,这个热闹故事其实有其来源,小说作者要做的是对这些不同来源的素材“融会增饰之,装点抟合之”。
首先关于梅山七怪的来历,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清源妙道真君”条所言,他们是辅佐赵昱入水斩蛟的七个人,《二郎神射锁魔镜》则称七人只是拜服斩蛟而回的赵昱,并没入水,两种说法都确定这七人本是二郎神的属下。《封神演义》将梅山七怪改作杨戬即二郎神的对手,然后由杨戬歼灭之,可算大胆新颖之创辟。
其次这个故事糅合了多种有关二郎神和孙悟空关系的素材,足以证明杨戬形象与孙悟空之间的渊源甚深。梅山七怪之首袁洪是一只白猿精,袁洪的本相和神通都表明他就是孙悟空的化身[14],而杨戬即是众多二郎神的**形象,所以杨戬收服袁洪可以看作“小圣施威降大圣” 和“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的另一版本。尤应注意的是,如上所言,杨戬形象有孙悟空的特征,所以这一情节似乎又可视为真假心猿故事的映射。另外,梅山七怪之中有牛精和猪精,那么杨戬降伏二怪既可以看作是二郎神打败牛魔王(《二郎神射锁魔镜》)和猪八戒(《西游记》杂剧)的镜像故事,也可以视为孙悟空收服牛魔王和猪八戒(《西游记》小说)的镜像故事。如果再考虑“牛王本是心猿变”(小说《西游记》第61回)以及李冰化牛斗蛟传说,这其间的映射关系势必更加复杂有趣。一言以蔽之,《封神演义》作者在同一个故事里面让各种不同素材互相指涉、相映成趣,体现了他高超的编著艺术手腕。
综上所论,《封神演义》杨戬这个形象的塑造与二郎神传说和孙悟空形象(不限于《西游记》小说)都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简言之,杨戬其实是多种二郎神传说和多种孙悟空形象的一个综合形象。杨戬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封神演义》作者借鉴先行材料、处理各种素材的高妙的艺术手腕,是该小说的一个惹人眼目的创辟之举。自《封神演义》流行之后,杨戬取代李冰、赵昱等旧二郎神成为民间普遍相信的新的二郎神,这一事实本身反过来也证明了小说对杨戬这个形象的塑造是极其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