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谈的是中国云南省大理盆地地区民族集团的民族性和民族界限 (ethnic boundary)的问题。我以对大理盆地的实地考察所得到的资料为依据,分析解放以前存在而现在还部分存在着的民族界限的本质。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民族识别工作,构成由国家正式确定的中国所有民族的名称。而户口上开始有民族成份的登记,民族间的界限的本质有了变化。现在,所有的中国人在户口上都有一个民族成分。在个别的情况下可以变更民族成分,但是某一个人归属于什么民族一般是又稳定又清楚的。新中国的56个民族,不管人口多少,不管历史情况如何,不管民族自我意识强弱,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过去,民族间的界限不是这样由国家制度划定的,所以各个民族界限的本质并不一样,而是往往反映着各民族的民族性的。了解过去存在的民族界限的状态,对考察今天民族性的问题仍然很有意义。
从明清到现代,大理盆地的主要居民有白族、汉族和回族。在这3个民族当中,白族的祖先在当地居住历史最长,因此,在汉族和回族看来他们是“土著的”而他们又占居民的多数。为了探索大理盆地的民族界限的本质,本文特别注意到大理盆地人口最多的白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从明清到现代,大理盆地的主要居民有白族、汉族和回族。在这3个民族当中,白族的祖先在当地居住历史最长,因此,在汉族和回族看来他们是“土著的”而他们又占居民的多数。为了探索大理盆地的民族界限的本质,本文特别注意到大理盆地人口最多的白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