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吧 关注:73,456贴子:3,695,749
  • 2回复贴,共1

【刘慈欣专访】科技越进步,科幻越艰难(转自观察者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LiuCiXin/2013_01_18_121523.shtml
谈及西方的科幻作家,中国读者大多能数出阿西莫夫、亚瑟•克拉克、乔治•威尔斯,再不济也知道儒勒•凡尔纳。然而,如果问及西方读者知道的中国科幻作家,答案恐怕难以让人乐观。这一局面,今年有望被打破。畅销科幻作品三体三部曲今年将推出英译本。它的作者刘慈欣在中国科幻迷中颇具人气,有人曾冠以中国科幻第一人的光环。而生活中,刘慈欣只是平淡生活在山西阳泉的一名工程师。日前他在北京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记者更多感受到的是他的淡然。他说,自己作为科幻作家的另一面,周围很少有人知道,就是知道也没拿这多当回事。他很安于这样的状态,认为自己爱科幻,和有些人喜欢上网、玩游戏一样,是再平常不过的爱好。
客观看待中国科幻文学
有人说,《三体》达到了世界科幻最高水平,也有人说,《三体》带动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复苏。您怎么看待中国科幻文学的现状?
刘慈欣:说《三体》达到了世界科幻文学的最高水平,我把这看做是善意的鼓励。但它肯定不是实际情况。现在,在国外,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有科幻小说,正如我们很多人不知道美国有武侠小说。在这种情况下,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的说法,是很可笑的。
《三体》的热销带动科幻文学创作复苏的现象是存在的。一本畅销作品对所在文学门类的确有很大带动作用,但这种带动能否持续,还需要作者和出版者的努力。目前国内从事科幻文学创作的作者人数还是很少的,长期的创作者大概就十几、二十个人。美国每年出版的科幻小说大概上千种,而即便是中国科幻文学繁荣的2012年,新出的科幻作品也未必超过100种。这就是差距。这么小的文学群体,要想持续比较好的局面,需要做出很多努力。
美国的科幻文学实现了成人化的过程,相比之下中国的科幻文学处于怎样的状态?
刘慈欣:美国科幻文学的成人化并不全是优点。它的传统科幻文学以纸媒为主要载体,一大问题就是读者的老化,这可能使它的科幻文学缺乏活力。
中国科幻文学的主要读者是中学生和大学生,并在明显高龄化。这有历史原因,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把科幻当作工具性科普,那时几乎都是少儿科幻。但这也是我们的优势。这群读者的基数很大,而且充满活力,所以2007年有美国科幻作家在中国看到有那么多狂热的科幻读者,他们觉得科幻的未来可能是在中国。
您提到把科幻作为工具性科普有历史的原因,这个情况现在发生变化了吗?
刘慈欣:世界经典科幻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有科普理念,但总的来说,科幻文学和科普是两回事。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科幻文学20世纪初在中国出现,中国的第一部科幻作品是1904年荒江钓叟所著的《月球殖民地》。那时的中国社会渴望崛起,渴望接受文明。科幻因此被赋予使命,成为一种传播科学的工具。鲁迅先生的论述就很有代表性:科幻是精于科学,委以人文。即把科学用大众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这种情况得到修正,科幻的文学属性得到强调。但在90年代第三波科幻文学热潮中,中国的科幻又走到另一个极端,现在的科幻作品中看不到一点科普的影子。科普性科幻几乎是中国的特色,我们为什么不把它保留下来呢。
科幻文学创作越来越难
美国最近围绕科幻已死在展开争论。您对此怎么看?
刘慈欣:探讨科幻已死的说法,就像网上的月经帖。近期是在《洛杉矶时报》上,一位著名科幻评论家评论美国最佳科幻选集时说,选集里的作品显示了科幻文学的疲态。那里的大部分作品,除了重复以前曾有过的创意,在已经搭好的舞台上讲述自己的故事之外,很少见到新想法。他认为,不管是读者还是作者,在现在科技飞速变化的时代,很难想象新的未来世界。


1楼2013-01-20 13:43回复
    @北风扬雪 @juwp


    3楼2013-01-20 13:44
    回复
      三体英文版要出了?
      挺厉害


      IP属地:天津4楼2013-01-20 14: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