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三姐妹吧 关注:90贴子:423
  • 2回复贴,共1

揭秘宋氏三姐妹的传奇留学生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宋氏三姐妹在美国留学的母校卫斯理女子学院
2009年7月中旬,笔者与同事朱玖琳、宋时娟女士,以及复旦大学历史系吴景平教授一行4 人,结束在美国西部史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档案馆的阅档工作,顶着炎炎夏日,飞赴美国南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除了去位于该市的爱默蕾大学档案馆查阅林乐知档案中有关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的资料外,还专门抽出一天时间,去了亚特兰大市100 英里开外的梅肯市的一所名闻遐迩的学校——100 多年前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在美国留学的母校卫斯理女子学院,一方面希望能查阅到一些有关宋氏三姐妹在该校学习的档案资料,另一方面也想对这所因宋氏三姐妹都在其中留学而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女子学院的历史和现状作一些了解。
世界上首所获准向女性授予学位的学校
时值盛夏,学校早已放假,校园里几乎看不到人。我们循着遍布校园的导引牌,找到了仍然对外开放的露西·莱斯特·威利特纪念图书馆。该馆萨比尔·麦克内尔馆长听说我们来自遥远东方的宋氏三姐妹的故乡上海,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行前我们早就听说卫斯理学院专门设立了一个宋氏三姐妹纪念室,没想到就设在这座图书馆内。一入门就引得我们一阵惊喜,原来里面陈列着许多宋氏三姐妹的文物、文献和照片。一一翻看后,发现除了一些来自国内有关单位的复制件外,宋氏三姐妹在卫斯理女子学院的入学注册表、宋庆龄发表过文章的《卫斯理》校刊等我们希望亲眼一睹的资料都陈列在展柜中。纪念室虽然没有我们想像中的大,只有十来个平米,但布置得井井有条。我们边参观陈列,边与萨比尔馆长聊起了卫斯理女子学院的历史和宋氏三姐妹在该校学习的情况。
卫斯理女子学院由部分关心女性教育的梅肯市民与佐治亚监理公会(当时仍称美以美会)联合创办,于1836 年12 月23 日经州立法院批准成立,是世界上第一所专为女性设立的学院,当时注册时叫佐治亚女子学院。学院建立后一直没有招到学生,直至1839 年1 月7 日学院才正式开始授课,当时只有90 名年轻女性注册入校成为第一届学生。
1843 年,佐治亚州监理公会年议会开始管理佐治亚女子学院,将其更名为卫斯理女子学院。1917 年,学院名称中的“女子”二字被去除,更名为卫斯理学院,但仍维持只招收女生的传统。   卫斯理学院一直以“我们是世界上第一所获准向女性授予学位的学校”为傲。在它的历史上创造过许多“世界第一”,如1859 年成立了世界第一个校友协会;1851 年和1852 年成立了世界第一批女学生联谊会Alpha Delta Pi 和Phi Mu ;1904 年,学校出现了第一位留学美国的中国女性宋蔼龄……1919 年卫斯理正式成为美国南部各州大学与中学协会即后来的美国南部院校协会的重要一员。直至今天,卫斯理依然是女性教育的先锋,向女性提供30 个领域的主修科目。
顺便说一下,国内关于卫斯理(Wesleyan)女子学院校名的中文翻译一直非常混乱,大陆常用其音译,称作“威斯里安”。台湾亦用音译,称作“卫斯理安”,而把宋美龄转学的“韦尔斯利(Wellesley) 女子学院”称作“卫斯理女子学院”。这种译法非常不妥,卫斯理女子学院由美国基督教新教卫斯理宗(又称循道宗,英文为Wesleyans)创办,自然意译成“卫斯理”最合理。而宋美龄后来从梅肯市卫斯理转去的波士顿韦尔斯利镇的韦尔斯利女子学院,是由信奉天主教的亨利·杜兰特夫妇创办的,与美国卫斯理宗各教派毫无关系,无论音译还是意译,都不应该译成“卫斯理”。


1楼2013-01-20 10:46回复


      大学毕业回国后宋氏三姐妹合影。照片下方为宋庆龄手书  1904 年5 月,15 岁的宋蔼龄率先由宋耀如的大学同学、监理会牧师步惠廉推荐并亲自陪伴,远涉万里,来到美国南部的梅肯市卫斯理女子学院,幸运地成为留学该校的第一名中国女性。


    2楼2013-01-20 10:47
    回复
      宋庆龄后来终其一生未再踏上美国的土地,因而无缘重访母校。但她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常溢于言表,曾多次在与友人的通信中谈及母校。宋庆龄始终珍藏着一套母校卫斯理女子学院的相册,此外,她还一直珍藏着宋美龄从卫斯理母校带回的“荣誉法学博士学位”证书,并把授予她“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的纪念银盘陈列在她上海寓所的餐厅内。与宋美龄离开卫斯理后仍与老师、同学保持密切通信联系不同,迄今为止,很少发现宋庆龄回国后与母校的老师、同学进行通信联系。据卫斯理学院官网透露,1913 年8 月宋庆龄在毕业回国途中曾致函英文教授哈泽德夫人,后者一直保存着这封信。后来哈德泽位于梅肯市的家中发生火灾,当时哈泽德夫人恰巧将宋庆龄的来信放在手包中,因而幸免于难,这封信后来被保存在卫斯理的档案馆,如今已被收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编的《宋庆龄选集》上卷。
      宋氏三姐妹对母校的回报也是巨大的。据卫斯理学院官网介绍,宋氏三姐妹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威斯里安若干奖学金的设立。宋蔼龄曾亲自出资建立杜邦·格里奖学金,并颁发至今。1944 年3 月,联合卫理公会南佐治亚年议会在卫斯理建立了面向中国学生的蒋宋美龄奖学金,该项基金持续至今,其中的奖学金仍时常颁发给中国学生。1943 年宋美龄访问卫斯理时,建立过以宋蔼龄、宋庆龄名字命名的短期奖学金,但没有持续到今天。1997 年,卫斯理收到一笔六百万美元的匿名捐款,名义是向宋氏三姐妹表达敬意,该笔捐款的大部分也被投入奖学金的发放。校方称这些奖学金“是对宋氏家族的永久纪念,也为学院奠定了一个更加坚实的未来”。
      卫斯理送走过无数的优秀毕业生,但卫斯理在1909 年和1913 年分别送走宋氏三姐妹时,可能不会想到,日后她们双方的名字会如此紧密相连。在中国,卫斯理女子学院可以与宋氏三姐妹划上等号。时至今日,只要打开卫斯理官网,在首栏“学院历史”内,“宋氏三姐妹”专栏页面赫然入目,独一无二。
      宋庆龄珍藏着一套卫斯理女子学院的老照片,多年工作下来,我们对这些照片都很熟悉。漫步在现在的卫斯理校园,一幢一幢建筑看过来,始终没有发现一幢与宋庆龄珍藏相册里的老卫斯理女子学院建筑相似。当我们把疑问提出来后,萨比尔馆长告诉我们,古老的卫斯理校园原来设立在梅肯镇的学院街,1963年2 月24 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古老的卫斯理老校区及其临近的皮尔斯教堂一起全部焚毁。
       如今,位于里沃利新校区的卫斯理学院,虽然已经寻觅不到古老的沧桑感了,但依然宁静、美丽,令人心动。(黄亚平)


      5楼2013-01-20 1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