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同盟吧 关注:259贴子:815
  • 3回复贴,共1

龙马负图寺的伏羲渊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为“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被誉为“中华人文始祖”,他作八卦、定姓氏、制嫁娶、定官职,功绩巨伟。尤其是他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出的八卦,被认为是上古游牧时代的“气象图”与“方位图”。那么,伏羲是在哪里发现的“河图”呢?龙马负图寺又与其有什么样的关系?
□首席记者 李长需/文记者 闫善良 实习生 田建明/图
历史尘烟中的残留
多年以前,当我在风暖麦黄的季节第一次来到孟津县会盟镇时,并没有想到这里还藏着一座龙马负图寺。这座寺庙离镇其实并不遥远,往镇北走上一二公里,即可在一片掩映的绿树丛中发现它的所在。
倒春寒后少见的暖阳天气,天光忽然放开,寺前河道里除了压藕的工人外,桥上也时不时有参观的车辆来。我们随人流进入寺庙,发现它并不十分阔大,只是个三进的院落,一进为山门、钟楼和鼓楼;二进为伏羲殿,单檐歇山式砖木建筑,供奉着伏羲的坐像;三进为三皇殿,是明七暗五的高台建筑,居中供奉着伏羲,炎黄二帝分列两侧。
三进院落转上一遍,并不需要耗费多少时间,我们想看到这里的古建筑,但现存的似乎与各地新修的庙宇并无多大差别。
曾主持龙马负图寺重修的孟津县文化学者李根柱回忆说,除伏羲殿抬高重修外,其他的确为新建建筑。


1楼2013-01-10 08:37回复
    关于伏羲殿最初的模样,李根柱回忆,1988年他初次踏访寺庙时,坐落在荒草丛中的伏羲殿是唯一幸存的建筑,里面既没有神像,也没有碑刻题记,它深陷于黄河沙土中的地基,屡遭雨水倒灌,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见此情景,李根柱大为痛心,身为县政协委员的他立即起草提案,要求重修伏羲殿,并复原“文化大**”中被破坏的龙马负图寺。
    两年后,县里最终拨款80多万元,让他主持重修伏羲殿。为了保护伏羲殿不再灌水,他们将伏羲殿全部落架提升,在原有地平线上提高一米多,在对原建筑物件如立柱、檩条、墙体、斗拱等修正后,重新上架,保持原貌进行修复。并重修了山门,但因资金中断半途停工。
    八年后,他申请到500万元资金,建好山门之后,又重修了钟楼、鼓楼、三皇殿及两侧的廊坊等。“寺内规模扩大了很多,面积由原来的19亩扩展到现在的43亩。”


    2楼2013-01-10 08:37
    回复
      很意外地,他们在拆掉伏羲殿时,竟然发现了24通隐藏在墙内的碑刻。原来在“文化大**”时,雷村小学的一位老师看到寺中大量建筑、碑刻及雕像被无情地毁掉,十分痛心,遂在一日放学后,悄悄叫上几位高年级的孩子,帮助他用麦草和泥将这些碑刻糊进了墙里。“这位老师真是功德无量。有了这些碑刻,龙马负图寺才有历史的记忆,也才有自己的分量。”说起原委,李根柱感慨万端。
      碑刻上的庄重记忆
      即便是抬升了的伏羲殿,也被涂抹上现代的油彩,在我们解读一座庙宇的历史时,往往给人以失真的感觉。能真切让我们触摸记忆的,只有这些遗留的碑刻了。
      我们进入山门时,曾看到两通保留在玻璃罩中的石碑,分立在山门两侧,其一为“图河故道”碑,另一为“龙马负图处”碑,雄浑苍劲的刀工,深深嵌入碑体,有种惊心的苍凉之美。
      李根柱说,这两通石碑原是镶嵌在明代所建的钟楼、鼓楼下的,根据其雕刻手法及风格,郑州大学的董应周教授和河南古建研究所的原所长李传泽,都认为是唐代的作品。
      在伏羲殿的墙壁上,还有“一画开天”、“渊源”等碑刻,前者为原伏羲殿神龛下的横匾,后者为明建渊源阁上的匾额。这两通碑刻与山门两侧的碑刻风格一致。


      3楼2013-01-10 08:37
      回复
        从寺名的更替中,我们还可看出其一直供奉着伏羲,宣扬的也是伏羲文化。但李根柱说,实际的信仰供奉远比这复杂得多。
        从历代重修碑记及碑刻上,我们可以看到其不仅供奉着伏羲,还供奉着夏禹王、周文王、周公旦、孔子等古代圣贤和关公、释迦牟尼及胁侍各神、观世音菩萨等各路神仙。这无疑说明,在历代一直供奉伏羲的同时,当地人根据信仰的需要,不断增添或变更自己的神只。“我们这次重修时,曾考虑是否再设关公、释迦牟尼等的塑像,但最终定位于伏羲再加炎黄二帝。”李根柱说。
        源自伏羲降龙马
        从信奉众神到回归伏羲,让我们看到一座庙宇的信仰发展轨迹。而事实上,龙马负图寺也一直跟伏羲有关。
        说起伏羲,这位传奇的“人文始祖”,因母亲华胥氏在雷泽踩了大脚印而孕,12年后生在成纪(今甘肃天水),后带领氏族迁徙至黄河流域,最终定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其智慧超人,画八卦,代替结绳记事;“作网罟”,教民渔猎;“定姓氏”,自姓为风;“制嫁娶”,男婚女嫁;“定官职”分理海内,功绩甚巨。在这些功绩中,首推其发现“河图”、“洛书”之后而画八卦。《周易·系辞上》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所谓“河出图”,就是伏羲在一次观察黄河时,有龙马背负“河图”出现;而“洛出书”,则是伏羲在洛水发现的神龟背负的“洛书”。
        所谓“河出图”,就是伏羲在一次观察黄河时,有龙马背负“河图”出现;而“洛出书”,则是伏羲在洛水发现的神龟背负的“洛书”。1988年,内蒙古学者韩永贤宣布破解了“河图”、“洛书”的千古之谜:所谓的“河图”,原来就是上古游牧时代的“气象图”;所谓的“洛书”,则是指他们的“方位图”。
        那么,“河图”这个“气象图”,是伏羲在哪里发现的呢?
        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记载:“上古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伏羲则之以画八卦。”
        西汉经学家孔安国解释说:“龙马者天地之精也,其为形者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龙马赤文绿色,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踏水不没,圣人在位,龙马出于孟河之中焉。”
        这里显然指出了龙马的发现地点在“孟河”,“孟河”应该是古孟涂国(今孟津)境内的河流。李根柱认为,“孟河”实际上就是今天的黄河支流之一孟津境内的图河。龙马负图寺建在图河河畔可作为证明。
        我们在龙马负图寺的门前,看到了被整修过的一二十米长的图河河道,除了寺庙门前蓄有水,其余河道已经干涸,为青绿的麦苗及参天的杨树所覆盖。李根柱说,图河发源于孟津县城东南3公里外的邙山百乐原诸坟岭,向东北注入黄河,全长21.5公里,附近还有一个孟河村,传说该村就是伏羲捉龙马的地方。
        当地还流传着伏羲“得马于孟河,养马于马庄,画卦于读书台”之说,所以除了得马的孟河村,这里还有马庄村,该村至今还有拴马桩、前马圈、后马圈等遗迹,而读书台就在龙马负图寺附近。
        李根柱曾经考察了整个图河流域,发现其两侧还有不少跟此传说有关的村庄,如负图村、卦沟村、上河图村、下河图村等,皆跟伏羲发现龙马负图这一事件有关;另外还有8个以河流命名的村庄,如郑河、卫河等,传说是伏羲死后龙马悲伤过度而顺图河踢出的8道沟形成的8条河流。 


        5楼2013-01-10 08: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