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吧 关注:214,580贴子:419,276
  • 36回复贴,共1

问一下在《倭寇的踪迹》中戚家军旧部使用的刀叫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求介绍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2-12-28 23:26回复
    这刀好像根据日本刀改造的
    双手刀在单人格斗和小范围少股人员厮杀本来就是无解的。
    国人的单刀在战争必须配盾使用的,单刀+盾的战阵不可能被双手刀压下去的战阵是多元素配合的,还有长刀长矛
    其它的 真不知道了 如果不是楼主说我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玩意,唯一清楚的就是唐代环首刀


    2楼2012-12-29 23:23
    收起回复
      那种刀就叫“戚家刀”,刀身呈弧线,细窄,外形姿态很接近日本刀,刀身分成镐造和平造刀。镐造是指刀身侧面有一条隆起的线,平造是刀刃是没有这条镐线。
      戚家刀和倭寇武士刀的最大区别是;刀茎的不同。长度、宽厚都有所不同;刀与柄的固定方式也不同,日刀是靠目钉横穿目钉孔,戚家刀多是尾铆。
      所谓戚家刀,狭义上是指戚继光军队里面所用的刀,广义上是指自戚继光以后明清(明中-清中)时期生产的这类类似戚继光改良后的刀姿的刀。这类刀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倭刀的弧度样式,柄一般是直的或者前下弯,而不类似倭刀的后弯式,这是符合中国人的习惯的。
      戚家刀的锻造都符合戚继光提出的“铁要多炼、刃用纯钢”要求,用百炼钢做刀身,纯钢做刀刃,做到整体刚柔并济。从现有的保存的戚家刀来看,几乎没有采用日本锻造方式的。日本锻造最大的特点使用软铁做刀芯,外包刃钢,锻造方法复杂,性能很好,但是成本过高。不适合大规模作战使用,所以中国一直使用刃口夹钢的方式来简单处理刚柔兼顾的目标。
      戚家刀学习了日本刀的姿态,整体一改往日风格。明军不用像倭寇那样注重单个刀体的研磨,更加注重整体的功效和制造成本,不像造价昂贵的日本刀,根本无法大规模普及。这样类型的明刀整体强度都是非常好的,非常适合规模战场的格斗,为此戚继光、俞大猷专门编著此种刀的刀法。戚家刀后期也有在刀体开血槽,这样的刀型在清朝早期也有沿用,中期以后基本绝迹。


      IP属地:广东3楼2012-12-29 23:31
      收起回复
        戚家刀呀,模仿野太刀的。


        IP属地:江西5楼2012-12-30 10:32
        收起回复
          谢谢,我以为没人回答呢


          6楼2013-01-01 07:57
          回复
            还有那个如影阵法也是很厉害


            7楼2013-01-01 07:59
            回复
              看那部电影这是很精彩那


              8楼2013-01-01 08:04
              回复
                腰刀,柄比日本刀要短了将近一半,用铁包钢技术制作,刀刃用钢保证劈砍的作用,刀脊用铁确保砍杀时不易折断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2-09 12: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