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有五位是军人或对国防有贡献的人(罗阳、沈星、李文波、欧兴田、林俊德)
从对国防的贡献来看,罗阳和林俊德的贡献都很大,罗阳偏重于行政管理,而林俊德是奋战在科研一线,他参加了全部的核试验,把大半辈子都奉献给新疆戈壁的核试验场。
从公众影响能力来看,林俊德明显处于弱势,他不可能像罗阳那样获得大量中航员工的投票,也不能像沈星那样获得那么多战友和市民的支持,他主要是从马兰基地的同事和家乡的市民那里获得一些支持,我觉得我们军迷们应该多支持一下林俊德,这种为共和国的脊梁默默无闻奋斗了大半辈子的人,更应该去肯定。
http://news.cntv.cn/special/2012gdzg/wangluotoupiao/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