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诗词社团吧 关注:23贴子:384
  • 36回复贴,共1

【国风社】我是如何创作『歌词』的 (完整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是如何创作『歌词』
                      文/王越

  至今仍然坚信『歌词』这个东西是没有人可以教导的,完全需要自行琢磨、参悟,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不过我们可以参阅前辈们完成歌词作品,一如『方文山』老师参照『伍佰』、『黄霑』的歌词,『林夕(梁伟文)』先生参照『林振强』、『戴望舒』的歌词(诗作)一样创作者初期在学习前辈们的作品,掺杂自己本身对文字的理解,从而撰写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歌词作品。由于初期下笔创作,词句难免会比较生涩,因此我们才不断地在歌词创作的『旅途』上磨合、适应,并总结经验,以求达到让文笔『炉火纯青』之地步。这也并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做到的,而眼下较为容易做到的就是简单地阅读一下,我是如何创作歌词的。
  在创作歌词之前,我会先去确定该篇歌词的『主题』为何,依照『中心思想』来进行歌词的创作。我在联想这种主题的时候,会特意去查找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并仔细收集,摘抄其相关语句及关联词等,再迭加自己之前进行创作从而积累的写作手法,于是就此开始了首次的歌词撰写。这一类文稿世人通称为『草稿』,其词句构造通常都是一句一句想出来的,内容通常也是比较冗长、散乱的。(当然这些情况也都不一定,有些优秀人士已经达到『出口成章』的绝妙境界,因此不需消耗太大精力就可以完成一部作品,也就不存在『逐句联想』、『冗长、散乱』之现象了。)因此很多时候,我不会将这样的稿件刊发出去,只是偶尔在介绍修改过程的时候会附着上去,一般情况下都会进行再一次的修改。


IP属地:北京1楼2012-12-15 00:03回复
      在每完成一段(一般为四行)以后,通常都会再回头看一下这几句(其实就四句)是否衔接得体、妥当,在一切都处理之后再进行下一段的创作。(此时也会查看之间是否衔接的得体、妥当。)至于『副歌』阶段,则通常将一些较为容易理解的,适合大众重复阅读、以至于愿意阅读的,比较能够贯彻主题的语句进行填写,这时候大部分会用到之前所收集到的那些资料,因此『副歌』部分通常也比较精彩,内容比较紧实。
    在『草稿』创作结束后,再次遍览全文,查看还有哪里写得不够恰当、不甚得体、不应主题,以进行较为广泛的修改,而此次修改出来的作品,我个人通常将它称之为『草案』。(因为此时它已经可以作为文案呈上厅堂了,但毕竟还并不是最终版本,因此冠得该名。)之后便直接保存在一个文件夹当中,就不再管它了。(当然这可不是彻底不管了哟!若问为什么,请关注下文。)
      当天撰写工作结束,便能舒舒服服的休息一晚之后进入第二天的工作日程。
      这一天,我通常也不会理会前一天撰写的作品,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地脱离出之前的创作思维当中,此刻新的创意全无,作品自然就没有生命力啦!
      当然啦!这一天并不是没有事情可做。我会继续依照原先设定的『主题』,去联想一幕俨然如电影一般的豪华场面,在若干个故事情节相衔接的情景中,把『电影』连贯的记忆下来。之后的工作,就是把自己遐想到的画面(其实更多的是幻想到的),透过文字记录下来,并整理文字性质的稿件保存到与作品相同的文件夹当中,作为新建立的参考资料。(因为我个人的任务较多,待办的事情『罄竹难书』,因而总会背着『便携电脑』满街跑,然后找一个安静的角落,静下心来把『电影』一字一字敲打出来。换句话说,我所创作的东西,一般都不会是在同一个地方完成的,因此也就具备了不同的风格、不一样的场面。有时候联想到经典的地方,还会在脑海中不断地『重放』,这样的感觉还是很让人感到『欣慰』的。)


    IP属地:北京2楼2012-12-15 00:03
    回复
        第三天,将之前收集的资料、自己修改过的『草案』、以及透过遐想的『电影』编纂的文稿,全部打开并综合分析,从而开始创作第四篇文稿,我通常将其称之为『副稿』。虽然称作修改,但我个人认为更应该叫做融合。就是把『电影』穿插进文案当中去,增强作品的故事性与连贯性。(此次修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所创作歌词已经基本成型,因此不要轻易地下笔修原本已在使用的词句,否则容易将歌词改坏。)此次创作较之往先的作品,在画面感上就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在参考初期收集的未用资料,一并进行新的创作,加上时隔两天萌发出的新创意,作品完美度自然上升。(除非你把资料全部融入到作品当中,则可以跳跃这一步了。)最后,仍然需要遍览全文,将不确切的地方修改,从而完成这一次的『副稿』创作。(之所以叫做『副稿』,是因为有时候再没有更多时间去修改的话,偶尔就会在这种状态下,将作品刊发出去。至于歌词内容的修改,一般情况下,在不会改变歌词意境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去大动干戈了。我一般的做法就是去逐一审核歌词中所应用到的词汇,是否会让人联想到其他概念,因此,我在这个阶段,更多时候会歌词的『字』上面下的功夫多一些。)
        最后重新审阅主题,将歌词内容与主题再一次推敲,考量作品是否能与之呼应,并尽量具备实质感,充满内涵。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要让作品太过生硬,让人感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由此经过多次的改良与创作,最终就能使作品具备文体美感、实质感、画面感,并且契合主题。由此创作出的歌词,才会让人愿意去阅读,以至于能达到『津津有味』之传奇境界。(话说得简单,但实际做起来真的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很多人在这一步都会选择放弃乃至跳过。我想说的话,一首好的歌词,真的需要仔细的『推敲』、『钻研』,才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IP属地:北京3楼2012-12-15 00:03
      回复
          最后说明一点,我口中所说的『歌词』,并不是传统当中已经写好『曲』再去根据音符个数而进行填写的『词』,也并非起源于『隋』、兴盛于『宋』的『词』,而是介于『素颜韵脚诗』之间的一种模仿『歌词』而创作的『词』。因此,该种文体是具备『歌词』之特性,但却不局限于音符数量限制的『特殊文体』。因此创作起来并没有那么困难。至于为什么说要区分于『素颜韵脚诗』,主要是因为『诗』这一文体着重对文字的灌溉,其应用较大程度的归限于『字词』间的使用。于是才会将适用于大众阅读的作品展示出来,同时又不像『诗』的那般『文绉绉』且较『难以理解』。所以,我才会极力推广这样的一种写作手法,让更多的人融入到自己喜欢的创作当中,去分享快乐。

        《我是如何创作歌词的》刊登于百度贴吧【国风社】(全名【国风诗词社团】吧)
        初稿完成于20121210日,修改完成于201212142233分。
        全文数值统计均不含本段:汉字2092 『』使用60次,()使用14次,使用121次,使用47次。


        IP属地:北京4楼2012-12-15 00:03
        回复
          通常一个小时搞定一首歌词,你肿么看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2-12-15 00:33
          收起回复
            首先,看了好多遍。。。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感受。的确,诗词需要自己领悟的,似乎别人只能提出些建议了,总结下你的步骤。① 找主题→②找资料→③打草稿→④查衔接→⑤修草案→⑥放一放→⑦换角度找新灵感→⑧及时记→⑨融复稿→⑩审主题。
            真心谢谢,受益匪浅!!!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2-12-15 02:00
            收起回复
              @皓月77KG @Kea3music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2-12-15 02:04
              回复
                顶一个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2-12-15 10:28
                收起回复
                  师傅师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2-12-15 14:39
                  收起回复
                    其实。。。其实,没有天赋,再怎么样也不好玩。。。支持啦。如果说真正的歌词的话,和曲就可以了,没有任何限制,歌词就像男朋友一样,要对曲服服帖帖方相处融洽歌曲听起来会好。。。还有,傻瓜才给自己框框条条的,那都是最。。的人做的(没有没有,这里没有骂人)。最后,你说的步骤其实大家无意间都在做,这个是总结完善,说出来了反而会使那个过程不自然。。。


                    IP属地:浙江11楼2012-12-15 23:19
                    收起回复
                      嘿嘿,膜拜。。。斗不过严肃


                      IP属地:浙江12楼2012-12-16 00:26
                      回复
                        其实偶就是这种风格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2-12-18 11:58
                        回复
                          词最重要的是多写多练吧...没有什么速成,我努力QWQ


                          14楼2013-02-02 21: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