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研究与教学中,有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处理蒙汉关系的历史问题。众所周知,这是绕不开,回避不了的问题。这里充满了血腥的历史纪录。从
1211年蒙古大军突入长城,到1234年蒙古灭金,史称“河溯大乱,凡二十年,人民死亡几尽,千百不一存”。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历史事实,如何处理这一
问题?如果如实直书,人们会担心这是在挖民族冲突历史的伤疤,似乎不利于民族团结,如果避而不谈,或者为成吉思汗尽说些好话,什么军民团结,爱好和平,也
更是违背了历史学者的责任。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前人也似乎作过一些泛政治化的理解,例如范文澜先生在六十年代就写过一篇旧文,被发表在八十年代初期的
《历史研究》上,我把它称之为“泛阶级斗争论”,即用阶级斗争来代替民族冲突。他的大意是,由于汉族人民不能推翻反对的宋朝封建统治者,那么让兄弟民族来
打倒这个反动统治者,也是帮助了宋朝人民,这个观点我想在座的各位者不会同意,因为根据这个观点,岳飞可以作为抵制推翻宋朝统治者的“历史***”来加以
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