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文化艺术吧 关注:323贴子:17,094
  • 3回复贴,共1

田园之恋

伺弄田园是种快乐与享受,对有的人来说则是痛苦和累赘。有的人把种地干农活当做光鲜的附丽,栽几棵果树种几垅小菜儿点缀日子,以为这就是“采菊东篱下”体面的田园生活了,其实,这还很不够。我觉得,真正理解土地与之人类的意义,便会有种经营收获人生的体会,当你在耕耘收获之时,期待喜悦之情会让你忘记疲劳和烦恼:田园给人不仅仅是物质的回报,它还让人精神世界获得愉悦和充实。
小的时候,父亲在镇上工作,为全家填饱肚子,还没锄杠高的我,从春种到秋收母亲就带着我伺弄生产队分给的两亩地,有时累急了就和老妈嘟嘟囔囔。成家后分开过日子,土房带着半亩地,父亲给我拿了几样农具,虽不怎么会农活,也只好硬着头皮模仿邻家,不会什么或没有种子就回妈家。老爸常念念有词:“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我听了就像隔靴挠痒,葱蒜、豆角那天栽种就按老妈说的为准。有了孩子后,就开始想着他们喜爱吃什么,便试着栽种,尝到了“种瓜得瓜”的甜头。
在林场时,人们常把谁家园子种的好说某某真能干,家家跟比赛似的。到了局机关工作,业余时间宽裕,就在房头的沙石地上垫上黑土,有半亩地之多。起早贪晚在地里收拾,同事看见了就说你这田园生活挺滋润啊;也有的说我看你就是农业科长的料,对此,我总是付之一笑。对邻居的羡慕夸赞,我从没沾沾自喜张扬过,也从没因有人不理解而影响种地的热情。
89年夏,我带林业局少年女子篮球队代表省参加全国比赛,从北京到承德大约坐8个小时火车,钻了几十个山洞,满眼都是裸露的石头山。山的缓坡处凡能耕种地方,都用石块垒起V字型石墙,小的一铺炕大小,大片的有几十平米,或种玉米高粱或小麦。这让我想起“七高八岭一面坡,草帽底下种块地”的大寨人,他们竟是那样的珍惜土地。我听当地人讲,承德是九山半水半分田,我亲眼看到胡同拐角处也种一棵冬瓜,没有一点撂荒闲地。这和我们黑龙江广袤的大平原黑黝黝的土地相比较,我们地头地脑扔的都比人家都多,实在可惜。
要说种园子翻地不累人是胡扯,就看你用什么心态来对待,我伺弄田园天生有瘾。早起打开园子门,看到满园子高高低低秧苗,就像久违的孩子,天天都有新鲜亲切感,每天都是快到点了才进屋吃饭上班。种地要用心、钻进去,什么作物喜欢什么肥料,株距多远好,什么时间播种、间苗、打叉、上架、追肥等,都要根据作物的生长习性,不能违背其生长规律。播下了种子就是播下了喜望与期待,明知几天发芽出土,天天都要看上几遍。关心天气预报比老农还心切。邻居说我种地跟绣花似的,其实,我比绣花还用心。庄稼你对付它一回,它糊弄你一年。



1楼2012-12-09 11:12回复
    田园给人回报的丰厚的。每年从春到秋餐桌都是绿色食品,想吃啥园子有还鲜嫩水灵,很少去街里买菜,就连越冬的土豆、白菜、萝卜、大葱等,都自给有余。“户多余粮鸡犬壮”,养几只鸡兔也是我的偏爱。我的半亩园田,五分之四种的是平贝,平贝上面还要种上豆类,既高产还为平贝遮荫,一举两得。从2002201210年,平贝价格虽然走低,还净挣20000元。原先与我毫无相干的二十四节气歌,因喜欢伺弄园田能倒背如流。我最开心的就是看着孩子摘柿子用背心兜着的场景,失落的是,当你给他们讲种地的感受与快乐时,孩子一点都不感兴趣,似乎种地过日子与他们这代人毫无相干。
    没经历饥饿冻馁的人,不会懂得土地果腹养人的道理。60年代初,我们国家连续3年自然灾害,经常看到在垃圾堆捡菜帮、烂土豆的大人小孩。人们吃树皮、徽菜,脸都浮肿了,我们一家也没少吃榆树叶、柳树芽做的玉米面菜团子,直拉嗓子咽不下去。有的人家有几百斤土豆,熬过了一个冬天,那时如果有块园田地接济,该有多好。84年经济地理教材引用数据说,当时我国耕地面积14.4亩,人口12亿;现在耕地是18亿亩,人口13亿。人均占有土地仅一亩多一点,如果不是改良品种科技种田,我们就要靠进口粮食。
    田园连着大地,系我情怀;劳动本身就是快乐。我忘不了我们的祖先手持火把,载歌载舞庆祝五谷丰登的场景,是大地母亲养育了我们世代的炎黄子孙。有时朋友邀我打几圈麻将,我都是在年节、雨天去凑凑手。朋友就说你老是鼓捣那点小地儿,真没劲。我觉得劳逸结合打打麻将也无可厚非,可打麻将永远都不会创造财富。有人说我是农业科长的料,这咱不敢当,真想当个现代农民,像承德、大寨人那样,把每一寸土地都变成良田,那该多好。


    2楼2012-12-09 11:12
    回复
      在劳动中体验快乐,享受生活的美感,让人敬佩。


      3楼2012-12-10 16: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