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别问我那个小标题什么意思,随便加的,无聊而已。
想写篇影评的想法由来已久,似乎可追溯至观看《蝙蝠侠3:黑暗骑士崛起》时,可惜一直苦于无此闲暇时间,想法便被无限期被搁置了。话说高中以来看过的电影确实不少,但大多若非于学校和同学集体观看,断断续续,即是自己在家中对着电脑,举杯独酌,毕竟效果还是不如荧幕来得好,所以虽观赏如《肖申克的救赎》、《记忆碎片》等著名影片时也是感慨颇多,但毕竟不如亲身实地在电影院中来得震撼,故而未专门为之写篇影评。这次能抽出点儿闲情逸致不易,才打算踏踏实实写篇影评,额,对了,所评影片是《王的盛宴》,一部豆瓣评分5.5,时光网评分6.8的“烂片”。
观影于昨日,月考后。其实这周本打算看《1942》的,但恰逢下周一学校集体组织观看这部巨作,又因另一同学提议,以及正学着课文《鸿门宴》就临时(额,周二吧)决定看《王的盛宴》了。起初真心没对《王的盛宴》抱多大希望,毕竟其评分如此之低,但鉴于对网络评分的不信任(额,前证是完全不觉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值9分,至多7分),还是于寒风中从学校骑到西单(还尼玛是骑车带人啊!!)只为一场电影。
影片开头就差点把我吓尿了,一连串各个公司单位的赞助投资冠名感谢,我还以为自己走错了场,这莫非是片尾!?其后的影片标题更是帅气,《王的盛宴-----the last supper》,陆川就不怕达芬奇和你拼命吗。然后是一个老头(刘邦)没完没了的在那儿呻吟:噩梦,噩梦…再然后就莫名变成了大段大段的回忆和现实交错,而这也是在豆瓣看影评广为网友们诟病的:结构过于碎片化,思路混乱,毫无逻辑,中心思想不明确,姑且认同。不仅如此,还有刘邦和项羽、张良、最炫的是韩信铺天盖地的搞基情节,以致有网友评论称:不把它看成是一部基片是很难的,全片主线就是吕后如何在醋意大发之下干掉了刘邦的所有基友,额,大体来说,我还真不反对。还有什么槽点?额,对了,应该是影片开头字幕:“本片内容改编自司马迁著作《史记》”那似乎只能说小弟才疏学浅了,但《鸿门宴》那一段,正在学习着呢,两相对比真可谓“如有雷同,天崩地裂”了。哦,顺便加一句,本来以为整部电影都是在讲鸿门宴的同学表示鸭梨很大。
以上,均为我在观影后所看到的网友评论,可以说,我很庆幸,自己是在电影看完后才看了影评,否则我可能真会被这风卷残云一般的气势所压倒,选择不看这部电影,抑或以抵触的情绪观看。应该说,各位网友的评论我还是比较赞同的,但我依然坚持喜欢这部影片。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部片子似乎有些刻意模仿《记忆碎片》的电影构思,大量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影片最后高潮处由张良、韩信回忆所揭开的谜底,让我不由想起了同样是无数片段拼接而成的《记忆碎片》,同样是现实回忆穿插进行,同样是全片最后与开头相呼应,串到一起,但确实,《王的盛宴》由于其自身限制,与《记忆碎片》的惊心动魄有着不小的差距,一方面是故事情节的束缚,影片前半部分结构不是很紧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导演在设置时并未给观众留下太多悬念,所以在答案揭晓时也不会觉得那么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