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论吧 关注:605贴子:1,483

人类的没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类的没落:人类的文明又将何去何从!> 内容简介: 人类文明目下遭遇严重考验,灾祸频发,环境污染,资源告急,人类在自然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困惑、恐惧、惊疑,不免反思,这究竟是文明演进的正常波折,还是源于我们对内在规律懵懂不明?作者一心谋求拆解东方思想史与西方哲学史所遗留下来的最根本的疑难问题,研究人类本性的终极源头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归宿。在《物演通论》一书中,作者提出“递弱代偿衍存原理”,揭示人的存在、人的精神和人的社会这三大系统的根本规律,而这册《人类的没落》,抽取了作者几篇别致文章,或与忠实读者呼应,或独立论述人体保健之本,或简述哲学史纲要,既可较为轻松地窥见作者的系统观点,又能避开其艰涩烦难的哲学论证。 全书的要旨,惟在对人类现行的“进步论”与“发展观”提出质疑,并为人类社会的系统性危机、灾难化前景及其加速度趋势敲响警钟。至于作者逻辑建构的下一期文明蓝图,是否合理?是否可行?是否真正有利于人类持续生存?作者本人似乎并不自信,尚需读者再行琢磨。这就是本书的意趣所在:请你加入一局被规约于“人文危存法则”之下的终极性思想博弈。 王东岳著 王东岳,笔名“子非鱼”,自由学者,独立于任何党派和学术机构之外,无固定职业,亦无确定职称。曾为医学硕士,但研究生毕业后即脱离医界;也曾做过西北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以及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的东方文化客座教授,聊以谋生。迄有著作三卷两册:三卷《物演通论》合为一部;一册随笔集《知鱼之乐》;一册汇编本《人类的没落》。


1楼2012-12-06 16:24回复
    前言 这是一个摘编于我的其他著作之附录文章的单行本。 其中《人类的没落与自我拯救的限度》一文,原本主要是为了回应《物演通论》的部分读者,动辄提出如下问题:你所搞的那一套哲学体系何用之有?把世“道”说得如此不堪,总该拿出某种挽狂澜于既倒的方略吧?或者,那怕是一条逃路也罢?为此,我勉强写下此文,结果好像愈发证明了哲学的无用,以及前途之渺茫。 《哲学史与〈物演通论〉述略》一文,是我的几位好友多年来一直催促我写一本哲学史,而我又慵懒怠惰的无可救药,情急之下,草成简章,以慰友人期待之笔墨。在我,窃以为哲学史之不可写,还有两重原因:一则,有独到之见者,如黑格尔或罗素之辈,作哲学史如作自家思想之余绪,笔锋所至,“史”已不史;二则,无自主之见者,如书铺里充斥的附会文本,编者恐怕自己都未曾真正读懂过哲学,还谈何史论?我既不肯委身于后流,又恐怕逃不出前类的窠臼,于是干脆直接写明本人之观念与哲学史的纠葛,且笔下寥寥,未敢烦言,以免误人。 至于那篇看似论文的《递弱演化的自然律纲要》,其实一开始就没有循着一般论文的格式落墨,起初是想将《物演通论》中深入论证的递弱代偿原理,归整成一篇可以译成外文的简明提纲,结果我力不逮,借力也终于无成,不伦不类的东西,加上不合时宜的观点,投稿于多家刊物自然只能碰一鼻子灰回来,而自养的畸形儿,总不忍心自己下手淹了它,想想刚好可以附在《知鱼之乐》后面作为散乱随笔的纲领充数,于是,它就这样摇摇晃晃地苟活下来了。现在拿来补在这个单行本里,又起到阐述原理的轴心作用,也就顾不得它的丑陋难看了。 惟有《人体哲理:生物畸变与进化衰变的极致》一文,可以说是专为此书而著,它原先只是我替西安交大准备的一个系列讲座提纲,从未将它看作是具有成书价值的东西,不料出版社方面对于这本小册子的装帧单薄深表忧虑,认为它的体量不足很有可能严重影响其市场营销,无奈之余,只好将那个讲演提纲用最简略的文字填充起来,以渡饥荒。不过,写完后再一看,觉得它也不全是一个“打肿充胖”的无聊角色,其中既体现着我的哲学观对人体的别样透视,也成为本书中唯一一篇稍具实用价值的现代保健杂谈,回想当年老聃诺大的宇宙观竟被后世之道教庸俗化成了一系列“保真养生”的道行,谁还敢断言这篇奇文将来不是我所有文字中唯一可供传世的“真经”? 最后,为《〈物演通论〉导读》说几句话,它是我十余年前撰草《物演通论》之初稿时的一篇收笔之作,也是初版《物演通论》时未被采用的一纸弃文。二版时编成附录面世,已时隔五载;今日再看,更显老朽沧桑。然而唯有它还能透露出一丝昔时隐居于山野世外、专注于纯粹哲思的虚静和飘逸,对比之下,前列那几篇应时媚世的文章,简直就是不堪卒读的硌牙残渣了。放在里面,作为参照,以便未览该书的读者略微体验或沾染一丁点儿超绝尘寰的仙气。 总而言之,将它们汇集在一起,大约刚好可以用最少的阅读量,以窥得我的哲学系统之全豹,但也毕竟只是其花色斑驳的皮毛而已。 以上算是我对此书的构成做了一番简单的交代。


    2楼2012-12-06 16:27
    回复
      下面谈谈书名问题。一望而知,这个骇人的书名只不过是我的一篇附录文章的半截题目而已,但我深心里也并非全然没有从另一个角度回应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一书的意图。 德国人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一战前即开始着手写作《西方的没落》,发表时正值一战结束,其对西方文明必趋衰微的预言,恰好与空前惨烈的西方列强之自杀式对决相印证,结果在欧洲引起的震撼连斯宾格勒本人也颇感意外。实际上,斯氏所用的写作方法完全是粗浅的生物生长形态对照或曰“外部观相式”描述,虽然后来被溢美为“文化形态学”或“历史形态学”的开山之作,但在当时被人讥评为“历史的占卜术”却不能不说是中肯之至。这个事件仅仅表明,欧洲人对“西方中心论”是何等的执迷、以及包括斯式本人对“文化与文明发生学的内在机制”何其缺乏了解。 不过,无须斯宾格勒用他那肤浅而凌乱的生花之笔来证明,“西方的没落”早已被资本主义的汗渍和世界大战的血污明晃晃地写在了一片狼藉的欧洲大地上。


      3楼2012-12-06 16:32
      回复
        有趣的是,当时的中国适逢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狂飙骤起之际,“新文化运动”其实就是“文化西化运动”的别称,而所谓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也没见得怎样触动了“帝国”(实乃“宪


        4楼2012-12-06 16:34
        回复
          政”)主义列强的毫毛或“封建”(实乃“君主”)专制主义的筋骨,它所抡起的大锤反倒进一步只把东方别具的传统文化砸了个粉碎。说来好笑,那时推崇西学与西风的知识界也将《西方的没落》视为异端和芒刺,某些立于潮头的学者还唯恐它给正处在“启蒙”(其实是“洗脑”或“换魂”)中的国人带来负面影响,建议最好不要译介。 此时此刻,东西方文化第一次展现出了某种奇怪的默契:原本极端稳定的一方由于骤临冲击,而决定无条件地把自身移位到那个特别动荡且行将衰丧的一方之最高危的滑坡顶端上去。自此以降,我们跳出了油锅,又堕入了火坑,而且只剩下了一条出路,那就是:跟着业已发展到高峰期的西方一起顺势溜向近现代文明的深渊。 这个过程并不仅仅表现在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上,而是一种世界现象,也就是由西方主导的重商主义、科学主义、民主主义和殖民主义推动下的世界潮流。


          5楼2012-12-06 16:34
          回复
            目录 前言………………………………………………………… 人类的没落与自我拯救的限度……………………… (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系统性危机逐渐叠加和逐级放大的恶化进程,迄今它已濒临极限,成为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首要课题,既往的文明形态难以为继,文明再造的出路何在?……) 递弱演化的自然律纲要……………………………… (与通行的常识和观念相反,一切“自然进化”与“社会进步”现象其实都是宇宙物演衰变流程之体现,若然,则从基础理论上提出了一个重大悬疑:人类还能凭借什么来继续“发展”?……) 人体哲理:生物畸变与进化衰变的极致…………… (把高级物种的生理结构视为具有最高生存效能的有机体是犯了一个严重的理论错误,人体实际上是生物畸变演化的至弱载体,而与之相适应的文明生存方式正是调动其病态潜质的温床。……) 《物演通论》导读…………………………………… (从哲学上论证“递弱代偿原理”是一件格外困难的事情,因为它的基础正是20世纪的自然科学体系,然而它又反过来判定一切知识包括科学都是非真的逻辑模型,那么科学是如何为哲学提供这个破绽的呢?……) 哲学史与《物演通论》述略………………………… (东西方的古典哲学家们似曾把人类的社会困境和精神困境揭露无遗,但他们为人类生存所铺就的逻辑通道却分明是一条畏途,参照先哲的睿智,拨开思想的迷雾,才有望看清脚下的临渊薄冰之险。……) 后记…………………………………………


            7楼2012-12-06 16:37
            回复
              人类的没落与自我拯救的限度(1) 人类的没落与自我拯救的限度 ——答《物演通论》读者诸君 本书冠名《物演通论》,是我贪求于终极追询以及迷恋于哲学思辨的自娱产物。如果当初朴实一点的话,倒未若将它写成《人寰大道》之类的普通学术著作,或者索性借用《存亡法则》等惊世骇俗的别号,而令之畅销于书肆也说不定。换言之,倘若剥去本书的玄学迷障,则有关“人类的没落”这个主题,是自始就隐含于全书的逻辑求证标的,最终也是不言而自明的论断,并且这种没落是在人类尚未问世以前就早已注定的结局,只不过,它的现象形态是以极度活跃和极端张扬的方式来表达或贯彻的罢了。我之采用哲学论证,就在于从根本上揭穿这个假象,好让人们明白,看似生机勃勃的所谓“文明”存态,正是那个先决而等效的宇宙物演衰变进程的华彩落幕式。 即是说,我在《物演通论》一书中所提出和论证的“递弱代偿原理”,其哲学推演的命题函项与终极结论,亦可转换或引申为一般自然学及人文社会学的诸多具体问题,并明确显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不容忽视的内在联系。 它的自然学意蕴主要涉及如下方面: 一、一切宇宙物质或自然物类,依其发生学顺序,必定呈现出衍存质量递减、衍存时效递短以及衍存稳定性递失的排列梯度,且其载体属性及结构状态必定对应性地呈现为反比增益的叠加态势。(卷一) 二、所有感知属性与知识体系,都不过是生物人种与其他自然分化物之间依存属性耦合的逻辑模型,它非但不是对客体系统的本真反映,而且由以造成的依存可靠性或指示正确率必定呈递降趋势。(卷二)


              8楼2012-12-06 16:38
              回复
                人类的没落与自我拯救的限度(3) 也就是说,无论怎样看,人类的前途总归是黯淡的。因为人类可以借助的主观手段,无非限于“智能知识提高”和“社会结构变革”这两项,然而,现在证明,它们不但是无益的,反而是有害的。故此,我在《物演通论》末章,曾简捷地给出了某种很容易招致“虚无主义”或“无所作为”之误解的结论。 实际上,人类必将滑落于“想虚无都虚无不成”的窘境,亦即必将表现出“越来越有所作为”之浮嚣,尽管这类“造作”或“有为”其实都不过是一系列无奈而短视的昏乱应对或临机抉择罢了——既往的人类文明史即如此流淌而下,终于漫溢成一片人性腐朽的沼泽地。 于是,有一问不得不发:未来的人类如何才能一改此前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从而达致某种程度的自我拯救呢? 这可是一个相当于扭转“自然律”或再造“伊甸园”的上帝之举! 对于这类“壮举”,人们早就屡见不鲜了。在我看来,可以这样概括之:此前所有思想家的一切理论构思,无非造成两种结果:要么完全不能实行,要么则在落实之后造成新一轮更严重的灾祸。 为此,关于“自我拯救”及其“限度”,我只想说一些最原则的话。这里首先需要澄清概念,所谓“自我拯救”,是指在操作层面上设法超脱“递弱代偿自然律”的摆布,竭尽人事,即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态度;所谓“限度”,是指在认知层面上深心抱以“天道不可违”的见地,顺其自然,即取“无为而无不为”的消极态度。这是孔子和老子的表里交融,是中国自身也未曾真诚履行的东方生存哲学之精要。大约只有如此,人类才能相对稳妥地走完往后那条荆棘丛生、危机四伏的险途。 以下,借用讲演提纲的方式陈述之。(该系列讲座原定名为《人类文明的趋势与危机》,分三大部分:一、文明危机的现状与趋势;二、人文危机的源流与原理;三、社会危机的前景与对策。本文主要摘录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有关内容,但重点讨论第三部分,即本文之“自我拯救的原则”及“自我拯救的限度”这两个标题下的内容。当然,从根本上讲,最关键的问题全在第二部分,那就不得不烦劳读者去参阅《物演通论》全卷,或者,参阅本书下一篇文章《递弱演化的自然律纲要》,亦可略见分晓。)


                10楼2012-12-06 16:39
                回复
                  人类的没落与自我拯救的限度(4) 人类没落的趋势: 先来粗略地审视一下“人类学”的进化轨迹和“文明史”的动态结果: 从“人类学”的研究看,南方古猿生存了1600万年;直立人生存了300万年以上,据说已全部灭绝;现代智人仅仅生存了14万年左右,他们就全面进入了在生物史上前所未有的、迄今不过1万年左右的“文明生存态”。(新近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线粒体夏娃;雄性Y染色体的非洲M168、欧亚M9、东亚M175等;北京周口店猿人并非北京山顶洞猿人的祖先;此一假说更凸显出十分不妙的“人猿进化递衰梯度”。) 这个既怪诞又荒诞的“文明生态”一开始就崭露出狰狞的头角:(“人文现象”由此彰显。注意,我在前后文中使用“人文”一词,不是一般狭义上与“神学”相对立的概念,也不是一般广义上与“自然”相对立的概念,而是在更大尺度上看待“人类文明生存态势”的简称,它不但不与“自然系统”对立,反而是整个“自然进程”的直接继续和终末产物。) 首先,当他们还处在与其他后生动物大致相同的“亲缘氏族社会”阶段之时,它们之间的领地性冲突和攻略,就呈现出致死性的同类相残现象,这在其他物种中间是很罕见的。(虽然在原始氏族部落之间发生剧烈冲突的概率小于文明社会,然而一旦争端肇启,则最初俘虏是被全部杀掉的。) 尔后,当他们学会用火,并为了收获一点点自己播种的“草籽”(即粮食)而不惜大面积烧毁林地之时,他们对自然状态的破坏力一下子就跃升到了其他任何生物亿万年也达不到的猛烈程度。(此前的生态变迁,要靠长时间积累。) 再后来,情况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人群内部尔虞我诈,集团之间战端迭起,社会灾难层出不穷,我们根本不用多加描绘,只要看一下当时的贤哲,譬如老子,居然去赞美原始氏族社会的生活方式,就可以想见初诞之文明的一派丑态了。(当时中原文明区域狭小,周边多是亚文明的氏族部落社群生态,老子应可直接观察到两种生存方式的明显差别,以及文明与堕落的关联关系。故有《道德经》八十章的感慨:“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等,并将其赞之为“至治之极”。)


                  11楼2012-12-06 16:40
                  回复
                    人类的没落与自我拯救的限度(5) 尽管已见浊气冲天、乱象丛生,但那个时候,人世的总体还算安宁,至少绝没有人类全体的生存危机,更没有整个人种的灭绝之虞。可时至今日,情形就大为不同了。(即文明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又显露出更为不妙的“人文进化递衰梯度”。以下有关近现代以来爆发的环境污染、资源耗竭、气候异常、生态破坏以及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等问题的分述,均来自普通报章杂志或网络传媒的报道,由于它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故仅作扼要摘编。) 环境污染问题: 目前的污染物种类已达数千种,污染范围遍及全球。发达国家近些年来的所谓“环境改善”,其实仅仅不过是“污染转移”而已。(西方发达国家把易致污染的加工业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由于制造成本低廉,他们的商品消费量及其废弃污染物反而大幅度增高,以至于富国最终还要将垃圾都运往贫穷国家填埋处理。回想几十年前,中国大部尚称得起“山清水秀”之赞美,但如今江河浊臭,空气刺鼻,酸雨滂沱,垃圾成山,城乡各地的环境灾难层出不穷。此情此景,简直就是几百年前“肮脏英国”与“雾都伦敦”的再现。看来,谁沾染上“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魔障,谁就免不了要堕入污泥浊水之中。) 试看近百年来全球著名的“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这是上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却绝不是最早发生的公害事件。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夏季)。美国西海岸洛杉矶市。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致使该市大多数市民患上了眼红、头疼等病症。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亡,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3.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12楼2012-12-06 16:41
                    回复
                      人类的没落与自我拯救的限度(7) 9.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监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瑞典检测到放射性尘埃超过正常数的100倍。10年后发现,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损失农业用地20%以上;放射性仍在继续威胁着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约800万人的生命和健康。20周年纪念时重新评估:绿色和平组织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危害被低估90%;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研究报告说,全球共有20亿人口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已有27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专家称消除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的后遗症大约需要800年。


                      14楼2012-12-06 16:43
                      回复
                        10.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 从这个极短的时间段考察,总体上,越晚近的事件,危害程度越大;从发生地或发生源看,越先进的国家、越高新的科技,所造成的事态越严重。


                        15楼2012-12-06 16:44
                        回复
                          二者共同呈现出某种令人担忧的恶化趋势。 问题的严重性和惊人的数字: 1986年12月美国《基督教科学


                          16楼2012-12-06 16:46
                          回复
                            箴言报》征询16位世界著名研究学者关于21世纪议事日程的看法时,被采访的大多数人指出:世界环境退化的严重性仅次于核毁灭的威胁。


                            17楼2012-12-06 16:46
                            回复
                              1987年初欧洲环境年活动发表了《关于欧洲环境状况的报告》,把生态变坏和环境污染称为“人类缓慢的死亡”。 英国《每日电讯报》1988年11月15日公布盖洛普民意测验结果,公众认为,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18楼2012-12-06 16: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