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的时间,中国光伏行业就从一个新兴的事物变成了泛滥成灾的局面。随着美国和欧洲双反调查的接连到来,这个之前被各个地方政府和众多投资者所青睐的行业迅即变成了烫手山芋,那些分布在全国各地难以统计的“太阳园”、“光伏基地”,则陷入尴尬的境地。不能否认光伏产业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但是中国的光伏淘金者和地方政府则需要反思:一窝蜂似的低层次规模扩张,给这个行业到底带来了什么?外部环境的压迫或许为中国光伏业带来了冷静下来的机会。 调查一 寒冬笼罩锦州光伏产业园 没有最冷,只有更冷。 继美国之后,欧盟10月10日公布的对华光伏企业反倾销调查中国企业名单,对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号称拥有东北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的锦州光伏业也已经一片萧条,其龙头企业阳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调查名单中被列为强制应诉企业。《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锦州光伏产业园也正在悄然更名,硕大的“龙兴工业园”的招牌正在路边竖起来,令人敏感的“光伏”二字不见了踪影。 受累于国际大环境,已筹建两年多的锦州光伏产业园难现生机,锦州光伏产业园区已经很难实现自身产业规划进程。 产业园悄然更名 根据锦州市的规划,未来锦州的光伏产业,将大部分集聚在光伏产业园区。 而本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与眼下光伏产业的严峻形势一样,这个按照世界一流产业园标准规划设计的产业园,毫无生气一片萧索。而且,锦州“光伏产业园”的名字也已被“龙兴工业园”所替代。 10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锦州市龙栖湾新区的光伏产业园,按照规划图设定的范围转了两大圈儿,并没有见到“光伏产业园”的标牌指示,而在龙栖湾大道的路边,有工人正在竖起写有“龙兴工业园”几个大字的数米高的招牌。据工人介绍,龙兴工业园就是原来的光伏产业园,至于为何改名,不清楚原因。 工人的说法得到光伏局局长韩恩元的证实,“光伏产业园确实已经改名为龙兴工业园,但只是换个名,没什么实质意义,对外还叫光伏产业园。”韩恩元表示,“改称龙兴工业园也是产业寒冬背景下的一个变通。首先就是因为光伏招商一时难有太大进展,园区不能总空着,因此与光伏相关产业可以先进来。其次改名是希望得到银行及各方面的继续支持,现在提到光伏,银行不给贷款。” 一位龙栖湾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产业园坐落于龙栖湾新区,叫“龙兴工业园”,是期望这个园区能够兴旺发达。 据介绍,光伏产业园已确定入驻企业共16家。但记者走访发现,不但没有任何一家开工生产,整个园区也难见人影。在已经分割成块的各家企业的厂区,有的大门紧锁,有的甚至还没有大门。白墙蓝顶的厂房成片伫立,厂区内高低不平杂草丛生。没有门牌、没有编号,也难区分到底是哪家企业。 好不容易看到一家建有大门、厂区平整的道路的企业,院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厂房还在完善当中,整个园区确实没有任何一家开工生产,“16家入驻企业,什么状态都有,有的没建厂房,有的建完厂房就放到那了,有的设备进来调试完了,还有的人都招完了,但是还都没有开工。”他说,现在行业这样的状况,大家都在观望,“谁敢再拿钱往里砸?” 而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除了行业寒冬的影响之外,光伏产业园的配套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企业愿意用国电,但是辖区电管部门想输送农电,从各自利益出发,谁也不让步。”他表示,短时间内,这个难题锦州市解决不了,辽宁省也很难解决,“所以企业大面积入园投产,还得等。” 这位知情人还透露,锦州光伏企业投资分散,也是短时间内难以进园生产的原因之一。“有些企业在锦州哪个区都有投资建厂,太和区有、开发区也有,现在产业园再投,赶上这样的行业背景,资金很难周转。” 据介绍,2010年锦州聘请美国西图公司对光伏产业园区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瞄准世界最前端,按照“围绕光伏、一区多园、一园多品、打造集聚”的规划理念,建设一个集研发、生产、示范、应用一体化的高起点、外向型、综合性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按照规划,16个落户项目将在2012年竣工投产。韩恩元表示,并非所有入园企业都未开工,生产金属硅粉的东晟硅业已经投产,并有产品产出。 和上饶竞争:“百亿雄心”提升到“千亿产业” 从1997年诞生的第一家光伏企业开始,经过近10年的发展,2006年产值即突破10亿元,锦州单晶硅生产规模和产量居全国第二位。 光伏带来的“意外惊喜”,令工业城市锦州把目光对准了新能源。 地缘优势使锦州具有发展光伏产业的良好基础。据介绍,锦州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仅次于青藏高原、新疆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区。平均年日照时间2600~300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0.6~0.75,远高于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 而且,经过10年发展,锦州已初步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以及配套的石英坩埚、石英材料、高纯度石墨等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 优势盘点之后,锦州有了“百亿”雄心。 “锦州现拥有阳光能源、奥克阳光、博阳光伏科技、华昌光伏科技、锦懋光伏科技、新世纪石英玻璃等34家光伏企业,2011年光伏产业产值实现150亿元,锦州光伏产业已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