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吧 关注:35,768贴子:481,751

秦始皇的后宫生活:子女近50人 【似乎】未立过皇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摘自《秦汉闻人肖像》,作者:王子今 系秦汉史学会会长,出版:社科文献出版社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2-10-27 11:36回复
    杜牧的《阿房宫赋》写述了秦始皇后宫女子的生活:“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这样的描绘,看起来细致生动,然而却大体是基于文学家自己的浪漫想象。这种想象当然是以作者对于唐代宫廷生活的知识作为依据的。
    可惜历史有限的相关记载,没有能够给我们提供反映秦始皇后宫生活的真切的信息。
    有人注意到历史记载中没有关于秦始皇曾经立皇后的迹象,认为秦始皇似乎没有立过皇后,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种种猜测。秦始皇确实没有立皇后吗?其因由究竟是什么呢?秦始皇个人的情感经历和性爱生活,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2楼2012-10-27 11:40
    回复
      和其他一些大有作为的帝王不同的是,秦始皇的女人们似乎没有一位在正史记载中留下过姓名。


      5楼2012-10-27 11:44
      回复
        在荆轲行刺秦王政时,据说有“鼓琴”女子以“琴音”提示秦王政自救。事出《燕丹子》卷下。据说荆轲“左手把秦王袖,右手揕其胸”,对秦的暴行予以指责,嬴政说:“今日之事,从子计耳!乞听琴声而死。”于是,“召姬人鼓琴,琴声曰:罗縠单衣,可掣而绝。八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可负而拔。”荆轲不懂琴音,嬴政按照琴声的提示终于逃脱。荆轲的英雄事业以悲剧结局。这位救了嬴政性命的身份属于后宫服务人员的女子,堪称与秦王是真正的“知音”,《燕丹子》中却没有记录下她的姓名。《太平御览》卷七一引《三秦记》则称她为“王美人”:“荆轲入秦为燕太子报仇,把秦王衣袂,曰:宁为秦地鬼,不为燕地囚。王美人弹琴作语曰:三尺罗衣何不掣?四尺屏风何不越?王因掣衣而走,得免。”王美人的故事传奇色彩过于浓重,不可做信史读。
        《水经注·沔水》里边有这样一段话,说《太康地道记》有这样的文字:吴地有盐官县。乐资《九州志》说:县有秦延山。秦始皇曾经经过这里,随行美人去世,葬于山上。山下有美人庙。《浙江通志》卷一一《山川三》“海盐县”条写道:“秦驻山,《至元嘉禾志》:在县南一十八里。乐资《九州志》云:县有秦径山,秦始皇经此,美人葬于此山下,有美人庙,故名。《水经注》云:“海盐县南有秦望山,秦始皇登以望海。”又录有彭绍贤《秦驻山诗》二首:“水浅蓬莱岁几更,凡夫那解驭风行。空教海外留徐福,一片荒山浪得名。”“翠盖金支想象间,昔时流水尚潺湲。美人似念今祠庙,死作山花不肯还。”《山东通志》卷六说,文登县北三十里有“烧车岭”。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说,秦始皇东巡经过此地,有妃生子而死,于是自烧其车。
        如果这些传说接近历史真实,则大约秦始皇万里出巡,也是有女子随行的。


        6楼2012-10-27 11:45
        收起回复
          有学者对秦始皇生活的讨论,曾经涉及皇后问题。论者写道:“秦始皇帝似乎是没有立过皇后。从诸多历史文献及后人著作中也没有发现过皇后的痕迹。是他不想立皇后还是来不及立皇后?我以为前者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即他不想立皇后。不想立皇后的原因不外二条。一是,妻妾太众,看花了眼,似乎谁都不合适。二是,他觉得天下是一人之天下,皇后是无所谓的。这便是他的性格:多疑与独断。”
          张文立:《秦始皇帝评传》,第316页。
          近年又有研究者提出了“为什么秦始皇没有立皇后”的问题,并且认为这是一个“千古之谜”、“古今大谜”。研究者指出,“论者较少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实际上此问题也关系到秦王朝的政权建设,在秦也不是个小问题。秦始皇帝未立皇后,为什么?其根本原因应从其当时的历史背景、始皇帝的个人性格及家庭环境去考虑。其原因大致有五:生性多疑,刚愎自用,无意立后;希图长生,久享尊荣,不愿立后;母子龃龉,怨母情节,无心立后;美人如蚁,内宫过滥,无法选后;皇后之贵,标准难立,进退无据。始皇帝未立皇后,太子从而缺位,造成后继非其人。仓促之间,皇帝驾崩,帝位空缺。赵、李作谋,胡亥窃位,内争引发外乱,触发了秦王朝固有的政治危机,这也是秦王朝早亡的诱因之一。”
          


          7楼2012-10-27 11:47
          回复
            秦国王后们的事迹不见于史书的记载,这可能和秦的文化传统有关。大概王后不能参与政治,成为太后之后,情形则有所不同。秦始皇大概继承了这样的传统,因此秦始皇的皇后在史籍中的沉默,是自然的事,似乎并不构成什么“令人费解的千古之谜”或者“古今大谜”。


            9楼2012-10-27 11:50
            回复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说:“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有丞。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厩长丞,又中长秋、私府、永巷、仓、厩、祠祀、食官令长丞。诸宦官皆属焉。”秦时设置的“詹事”之官既然有“掌皇后太子家”的职能,说明秦代是有“皇后”的。“詹事”的这一系列属官,颜师古在“诸宦官皆属焉”句后有注:“自此以上,皆皇后之官。”我们在出土的秦封泥中明确可以看到“私府丞印”(837~838)、“永巷”(563~565)、“永巷丞印”(566~574),
              傅嘉仪编著《秦封泥汇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第121、83~85页。可知秦代是确实有这些“皇后之官”的。《百官公卿表下》又说“将行”官职:“将行,秦官。”颜师古注:“应劭曰:皇后卿也。”《初学记》卷一《中宫部·皇后第一》写道:“秦称皇帝,正嫡曰皇后,汉因之。”如果秦始皇不立皇后,大概不会有“秦称皇帝,正嫡曰皇后”的说法。我们似乎不能因为现在还没有看到秦始皇皇后的事迹,就断定“秦始皇帝始终没有设立皇后”。正如我们不能因为没有看到秦史中有除了秦孝文王后之外其他王后的记载,就断定秦孝文王以外的历代秦国君主都没有立后一样。由于没有看到有关的历史记载,就轻易断定历史上不存在某一事实,这样的方法,已经有学者提出过批评,称之为“默证”。
              


              12楼2012-10-27 11:56
              回复
                张荫麟先生指出:“凡欲证明某时代无某历史观念,贵能指出其时代中有与此历史观念相反之证据。若因某书或今存某时代之书无某史事之称述,遂断定某时代无此观念,此种方法谓之默证(Argumentfromsilence)。默证之应用及其适用之限度,西方史家早有定论。”并引“法史家色诺波(ChSeignobos)氏论默证之成说”:“吾侪于日常生活中,每谓此事果真,吾侪当已闻之。默证即根此感觉而生。其中实暗藏一普遍之论据曰,倘若一假定之事实,果真有之,则必当有纪之文籍存在。欲使此推论不悖于理,必须所有事实均经见闻,均经记录,而所有记录均保完未失而后可。虽然,古事泰半失载,载矣而多湮灭,在大多数情形之下,默证不能有效;必根于其所涵之条件悉具时始可应用之。现存之载籍无某事之称述,此犹未足为证也,更须从来未尝有之。
                倘若载籍有湮灭,则无结论可得矣。故于载籍湮灭愈多之时代,默证愈当少用。”
                张荫麟:《评近人对于中国古史之讨论》,《学术》第40期,1925年4月;《古史辨》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271~272页。徐旭生先生则曾经对于“古史辨”派发表了这样的批评:“他们工作的勤奋是很可敬的,成绩也是很大的,但是他们所用的方法却很有问题。主要的,去世的张荫麟先生已经指出,就是太无限度地使用默证。这种方法就是因某书或今存某时代之书无某史事之称述,遂断定某时代无此观念。”“极端疑古学派的工作人对于载籍湮灭极多的时代,却是广泛地使用默证,结果如何,可以预料。”
                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增订本),文物出版社,1985,第24~25页。在史学研究中,确实应当力戒这种有可能导致误见的方法,以追求历史的真知。


                13楼2012-10-27 11:57
                回复
                  历史考察“证其有”易,“证其无”难。明代学者邓伯羔《艺彀》卷上有“蔡邕方孝孺陈东有后”条,写道:“白乐天曰:蔡邕无子,有一女文姬。王元美曰:昔人谓邕无子,悉以书授王粲。按《邕传》不言无子有女。《粲传》止言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此不足证其无子。”又说,“《羊祜传》:祜,蔡邕外孙也,讨吴有功,将进爵土,乞以赐舅子蔡袭。《蔡充别传》:祖睦,蔡邕孙也。此足证其有子也。”于是得出这样的观点:“古今书记,非参看不可得其实。”这样的意见,可以在我们讨论史实的过程中要“证其无”时参考。
                   张文立先生在讨论秦始皇皇后问题时说:“秦始皇帝似乎是没有立过皇后”。
                   张文立:《秦始皇帝评传》,第316页。其中“似乎”二字的使用,大致符合史家论说的规则,可以说是比较得体的。


                  14楼2012-10-27 11:57
                  回复
                    恩,“似乎”这个说法还是可以的,比那些动辄就瞎嚷嚷“秦始皇肯定没有立皇后!”“秦始皇心里变态,仇视女人!”“童年的阴影导致秦始皇有对女人的心理疾病!”这种神论强得多了。


                    IP属地:广东15楼2012-10-27 12:04
                    收起回复
                      默默路过默默顶起,最后默默收藏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2-10-27 12:37
                      回复
                        赞一个


                        IP属地:河南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2-10-29 07:42
                        回复
                          还是一个秘啊至今未解,希望有吧


                          19楼2012-10-29 14:50
                          回复


                            20楼2012-10-29 22: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