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吧 关注:1,097,354贴子:7,787,105
  • 5回复贴,共1
测谎,是对谎言的鉴别活动。“测谎”一词,是由“测谎仪”(Lie Detector)而来;“测谎仪”的原文是Polygraph,直译为“多项记录仪”,是一种记录多项生理反应的仪器,可以在犯罪调查中用来协助侦讯,以了解受询问的嫌疑人的心理状况,从而判断其是否涉及刑案。由于真正的犯罪嫌疑人此时大都会否认涉案而说谎,故俗称为“测谎”。准确地讲,“测谎”不是测“谎言”本身,而是测心理所受刺激引起的生理参量的变化。所以“测谎”应科学而准确地叫做“多参量心理测试”,“测谎仪”应叫做“多参量心理测试仪



1楼2012-10-21 20:16回复
    测谎仪专门用来“测谎”  人在说谎时的心理变化必然引起一些生理参数的变化(皮肤电、脉搏、血压、呼吸等的变化),它们一般只受植物神经系统的制约而不受大脑意识的控制,通过测谎仪测定这些生理参数的变化就可以分析心理变化,从而判断是“真实”还是“谎言”。“测谎其实测的是心理刺激所引起的生理参数变化,而不是‘谎言’本身。”说谎后心慌才导致露馅  一般人总认为“测谎”的依据必定是受测者(尤其是嫌疑人)在因违背良心的“不安”(罪恶感)、“恐惧”以及对谎言被揭穿后可能受处罚的“忧虑”等所引起的心理“紧张”状态下产生的心理反应。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实际上,多道心理测试所真正依据的是受测者内心对某些事物(如犯罪过程、犯罪情节、现场情况、受害人情况等)的“关心”(concern)程度而表现于生理上的反应。有的甚至是以对该事物的“知”与“不知”作为判断的依据。  因此,真正足以影响测试结果的是案件的性质、案情资料是否充足等因素,至于受测者是否奸诈、说谎成性或天性胆小(只要没有经过反测试训练),则不致影响测试结果。测谎仪能够完全测出“谎话”吗  只要说了假话,测谎仪就一定能发现吗?,不能说所有的谎言都能够攻破,应该说,在已经确定的嫌疑人范围内,基本上通过犯罪心理的这种测试,能够把他找出来。其实测谎仪并不是万能的。一方面,测谎仪能否发挥正常的作用,跟测试的外部环境、被测试者个体状态、测试师的水平以及问题的设计都密切相关。“有的测试也会因为条件不够,最终一无所获。”  在FBI受理的“绿河杀人案”中,残忍的“绿河杀手”也通过了测谎。这在案子解决后引起了不少专业人士的兴趣。更多的人认为,测谎仪之所以失效是因为“绿河杀手”本身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当他面对测谎仪的时候能够平静的说出谎话,一部分原因是他觉得对那些被害者的“虐杀”是自然的,理所应当的。然而,有一部分人认为测谎仪对心理素质比较好的人毫无效果。因为测谎仪曾一度被用作测定CRI资格的仪器。CRI必须要通过测谎仪。
    


    2楼2012-10-21 20:16
    回复
      留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2-10-21 20:17
      回复
        测谎的三大前提  测谎技术的使用有三大前提:被测人必须自愿接受测试,除非涉及刑事案件,任何人不能强迫他人接受测谎,否则,即构成对人身权的侵犯;专业人员专业性、司法公正性高;鉴定结果只作为审查其他证据的辅助性手段,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测谎仪在中国
          由于中国引进测谎技术的时间很短,推广应用还不普遍,测谎结论还不能作为诉讼证据在法庭使用。即使在美国,至今也还有一些州的法律没有承认测谎的证据效力。但无论法律公开承认与否,测谎结论对陪审团和法官判案的影响力则是无庸质疑的。测谎结论在中国虽然还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但通过测谎,可以印证、支持、加固现有证据体系的可信度和证明力,从而使侦查人员审讯突破犯罪嫌疑人的信心更加坚定,使检察官和法官对现有证据的确实性坚信不疑,在判决和裁定案件时能够果敢决断,有利于提高审判工作效率。法律虽然暂时还未规定测谎结论的证据效力,但测谎技术作为侦查工作的辅助手段和判断案情的有效工具,其意义和作用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2001年1月4日,**部科技鉴定委员会对国产PG-7型多参量心理测试仪(即俗称的测谎仪)进行鉴定。评审委员会的鉴定认为:**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承担的“测谎仪课题组”,历经10年研制的PG型多参量心理测试仪,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具有创新性,整体上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测谎仪终于有了“中国造”!从产品的大量试用效果来看,PG型心理测试仪的运用,在刑事案件侦查、审讯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4楼2012-10-21 20:17
        回复
          wan


          5楼2012-10-21 21:26
          回复
            飘过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2-10-22 00: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