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东的语言和汉语方言
广东省简称粤,处于中国大陆南端,北与湖南、江西相邻,东连福建省,西与广西接壤,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与广东的深圳、珠海特区为邻。广东省陆地面积17.8万平方公里,2007年常住人口达9449万人,首次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据新华社2008年12月29日电)。
广东是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秦汉以后汉人才陆续移居南粤。由于居民来此先后不一,加上不同种族、不同民系人员之间的交往与接触,导致广东语言复杂、方言品种繁多。
广东省内绝大多数居民使用汉语(包括汉语各方言),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总数不足1%。现代广东境内有瑶、壮、畲、回、满五个少数民族,其中瑶族有10余万,主要分布在粤北的乳源瑶族自治县(属韶关市)和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属清远市),所使用的瑶语属于苗瑶语族的瑶(勉)语支;此外,连县、始兴、曲江、阳山、英德、翁源、仁化、乐昌、怀集、阳春等县也有部分瑶胞散居,但多数已转用当地的汉语方言。壮族人口约6万,多分布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和怀集两地,所使用的壮语属于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在怀集、封开两县,有20万人左右使用一种称为“标话”的语言,虽然深受汉语影响,但主要特点近于壮侗语族。广东畲族人口现不足1万,分布在潮州市(风凰山区)、丰顺、海丰、惠东、博罗、增城等地,除博罗一带畲语属于苗瑶语族外,其他各地的畲话基本上是汉化的语言,这种畲话以客家方言为主体,杂有其他方言成分,也有一些畲语的底层成分。
汉语在广东省境内属于强势语言,而最强势的方言是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是省内影响较大的另外两大汉语方言。客家方言主要集中在粤东北与粤北地区,粤西的部分地区也有成片的客家话分布,零星的客家话村落散布于全省多数地区,该方言的使用人口约2000万。闽方言集中分布于粤东南与粤西南的沿海区域,地跨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湛江、茂名6个省辖市,可分为潮汕片和雷州片两个次方言,前者接近福建的闽南方言,后者接近海南岛的海南方言,此外,中山、清远、韶关、惠州等地还有一些闽方言岛,使用人口约1895万。
粤北地区还分布着一群归属未明的粤北土话(《中国语言地图集》称为“韶州土话”),大多与客家方言穿插交错分布,今韶关市所辖乐昌、曲江、仁化、乳源、武江、北江和浈江等县(市、区)及清远市所辖连州市和连南瑶族自治县均有粤北土话,其中,乐昌、连州和曲江三县(市)分布范围最广,使用人口约50万。
军话在广东省内使用人口较少,属于濒危方言,主要分布在惠东县平海镇及周边区域、陆丰市西南镇大部及大安镇的个别村落,总使用人口约2.5万。军话因与明代卫所里的军户关系密切而得名,军话保留了明代通语的一些特点,但由于时间及地域因素的影响,也混杂了周边其他方言的特点。
旧时正话的性质与军话有点接近,俗称“狗屎正话”,分布在电白县大衙镇的部分村落,使用人口不足l万。旧时正话原是“神电卫”这一军事城池和县治中使用的方言,故又称“城话”,该方言带有明代官话的色彩,又杂有南方方言的特点。
在乐昌、连州两市的北部地区,说土话的居民一般还会说西南官话(当地称“湖南话”),形成对内使用土话、对外使用西南官话的双方言交际格局,但个别村落对内、对外都使用西南官话,如乐昌市三溪镇的杨司塘村。这些地区的西南官话是湖南南部西南官话就近扩散的结果,使用人口约2万。此外,因三峡工程而移民至广东某些县市(如江门、肇庆等),使得这些地区也有西南官话(成渝片)通行。不过,由于缺乏人口规模,西南官话的使用已逐渐过渡到双方言的模式,未来可能与当地方言融合。
连州市、乳源县某些接近湖南的地区(如连州与湖南交界的山村、乳源的桂头镇和杨溪镇),则使用湘语,语言面貌和使用人口等详情有待进一步调查。
在南雄县界址、梅岭两乡。通行赣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