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肃观和卢云的互动在前面的帖子中,我曾经说卢云会将观海带来的问题解决掉。但是现在发现,卢云虽然能够解决秦仲海带来的问题(因为秦仲海欠卢云很多),但是没有办法解决杨肃观的问题,因为杨肃观不欠卢云的,杨肃观的问题还得靠杨肃观自己来解决。
杨肃观和卢云看起来没有特别的互动关系,如果不是因为倩兮,二人似乎更加没有关系。但是“第十四卷(正统王朝)第五章(败战将不死)”里,二人本来能够发生一些特别的关系的。在这一章里,卢云错过了拯救杨肃观的最后一个机会,杨肃观从此坚决地走上了修罗王的道路。在这一章里,杨肃观曾经问过卢云:
------------------------------------------------
杨肃观静默半晌,并未回话。过得良久,忽道:“卢兄,你饱读诗书,一向极有见地,你能否告诉我,这世上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
卢云有些愣了,什么好人坏人、是非分际,当属崇卿这年纪的孩童来问,杨肃观堂堂一个大进士,微言大义入目何止万千,竟会问下这道题目。卢云沉吟一会儿,答道:
“杨郎中既然问了,我这也答了。儒家言道,求本于仁。能得“仁”者,便是好人。”
杨肃观侧目看了他一眼,道:“仁?那是什么意思?”
卢云含笑道:“夫子有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发乎心,止于行,可以近仁乎。”他见杨肃观不置可否,当即蹲在地下,就着泥土写了个“仁”
字。
卢云伸指向地,道:“您瞧这个仁字,左边是个人,右边是个二,仁者,二人也。两人之间的事,便是“仁”了。凡事都替另一人想,那便是发乎心。待得所作所为皆是为旁人好,那便是止于行。两者皆备,也就差相仿佛了。”
杨肃观哈哈一笑,道:“知易行难,恐怕天下没几人做得到。”
卢云伸手自指,又朝杨肃观一指,道:“杨郎中此言大谬。仁无所不在,便仅你我两人在此,也可以有“仁”。”他见杨肃观衣襟上沾着枯草,当下举手起来,伸手替他拍落。道:“仁不见得要抛头颅、洒热血,也不见得要英雄伟业。便是虫蝇小事,也可以近仁。只要心里存着善念,即便施舍一碗饭、送出一杯水,在那舍己为人的一刻,都能让夫子动容。”
杨肃观默默望着他,忽地颔首道:“卢云,您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无怪仲海这般敬重你。”
二人相识以来,什么时候这般情真意切地说过话?卢云脸上微红,有些受宠若惊,摇手道:“书呆子一个,有什么了得?杨郎中如此谬赞,可真折煞我了。”
杨肃观微微一笑,霎时低下头去,闭上了双眼。卢云见他似在思索什么,一时不敢打扰,只静静等候说话。
-------------------------------------
但是可叹卢云说得好,但是却没有这样做,从而让小杨彻底寒了心!这章最后,当卢云明白了败战将不死的含义后,本来是想为小杨说话的,却因为顾尚书的劝阻,退却了:
----------------------------------------
直至此时,卢云方知御笔眉批大有玄机,不过几字更动,句读稍改,文意便即大异。顾嗣源何等文学,岂会读不出个中玄机?可他为什么不点破呢?当然……那是因为……
卢云拿着手上的纸条,脸上神情犹豫苦痛。
今日一路看来,见到了世间百态,从柳昂天算起、再到左从义、石凭、韦子壮,甚至素来与世无争的顾嗣源,每个人都在回避杨肃观,足见他的处境堪虞。
该怎么办?救他么?替他奔走么?可是……可是要怎么做才好呢?
※ ※ ※
夜阑人静,烛火影动,窗格上的影子手持字条,低头沉思,仿佛便是皮影戏的角儿。良久良久,那影子看了看天,看了看地,看了看手中的字条,终于,影子抬手起来,霎时光芒闪耀,窗格上透出淡淡的火光,似有什么东西烧着了。
一缕轻烟飘起,窗格里的烛火灭了,室内漆黑,便如窗格外一般昏暗。
杨肃观和卢云看起来没有特别的互动关系,如果不是因为倩兮,二人似乎更加没有关系。但是“第十四卷(正统王朝)第五章(败战将不死)”里,二人本来能够发生一些特别的关系的。在这一章里,卢云错过了拯救杨肃观的最后一个机会,杨肃观从此坚决地走上了修罗王的道路。在这一章里,杨肃观曾经问过卢云:
------------------------------------------------
杨肃观静默半晌,并未回话。过得良久,忽道:“卢兄,你饱读诗书,一向极有见地,你能否告诉我,这世上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
卢云有些愣了,什么好人坏人、是非分际,当属崇卿这年纪的孩童来问,杨肃观堂堂一个大进士,微言大义入目何止万千,竟会问下这道题目。卢云沉吟一会儿,答道:
“杨郎中既然问了,我这也答了。儒家言道,求本于仁。能得“仁”者,便是好人。”
杨肃观侧目看了他一眼,道:“仁?那是什么意思?”
卢云含笑道:“夫子有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发乎心,止于行,可以近仁乎。”他见杨肃观不置可否,当即蹲在地下,就着泥土写了个“仁”
字。
卢云伸指向地,道:“您瞧这个仁字,左边是个人,右边是个二,仁者,二人也。两人之间的事,便是“仁”了。凡事都替另一人想,那便是发乎心。待得所作所为皆是为旁人好,那便是止于行。两者皆备,也就差相仿佛了。”
杨肃观哈哈一笑,道:“知易行难,恐怕天下没几人做得到。”
卢云伸手自指,又朝杨肃观一指,道:“杨郎中此言大谬。仁无所不在,便仅你我两人在此,也可以有“仁”。”他见杨肃观衣襟上沾着枯草,当下举手起来,伸手替他拍落。道:“仁不见得要抛头颅、洒热血,也不见得要英雄伟业。便是虫蝇小事,也可以近仁。只要心里存着善念,即便施舍一碗饭、送出一杯水,在那舍己为人的一刻,都能让夫子动容。”
杨肃观默默望着他,忽地颔首道:“卢云,您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无怪仲海这般敬重你。”
二人相识以来,什么时候这般情真意切地说过话?卢云脸上微红,有些受宠若惊,摇手道:“书呆子一个,有什么了得?杨郎中如此谬赞,可真折煞我了。”
杨肃观微微一笑,霎时低下头去,闭上了双眼。卢云见他似在思索什么,一时不敢打扰,只静静等候说话。
-------------------------------------
但是可叹卢云说得好,但是却没有这样做,从而让小杨彻底寒了心!这章最后,当卢云明白了败战将不死的含义后,本来是想为小杨说话的,却因为顾尚书的劝阻,退却了:
----------------------------------------
直至此时,卢云方知御笔眉批大有玄机,不过几字更动,句读稍改,文意便即大异。顾嗣源何等文学,岂会读不出个中玄机?可他为什么不点破呢?当然……那是因为……
卢云拿着手上的纸条,脸上神情犹豫苦痛。
今日一路看来,见到了世间百态,从柳昂天算起、再到左从义、石凭、韦子壮,甚至素来与世无争的顾嗣源,每个人都在回避杨肃观,足见他的处境堪虞。
该怎么办?救他么?替他奔走么?可是……可是要怎么做才好呢?
※ ※ ※
夜阑人静,烛火影动,窗格上的影子手持字条,低头沉思,仿佛便是皮影戏的角儿。良久良久,那影子看了看天,看了看地,看了看手中的字条,终于,影子抬手起来,霎时光芒闪耀,窗格上透出淡淡的火光,似有什么东西烧着了。
一缕轻烟飘起,窗格里的烛火灭了,室内漆黑,便如窗格外一般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