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云吧 关注:597贴子:6,763
  • 1回复贴,共1

杨肃观和卢云的互动[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杨肃观和卢云的互动在前面的帖子中,我曾经说卢云会将观海带来的问题解决掉。但是现在发现,卢云虽然能够解决秦仲海带来的问题(因为秦仲海欠卢云很多),但是没­有办法解决杨肃观的问题,因为杨肃观不欠卢云的,杨肃观的问题还得靠杨肃观自己来解决。  
杨肃观和卢云看起来没有特别的互动关系,如果不是因为倩兮,二人似乎更加没有关系。但是“第十四卷(正统王朝)第五章(败战将不死)”里,二人本来能够发生一些­特别的关系的。在这一章里,卢云错过了拯救杨肃观的最后一个机会,杨肃观从此坚决地走上了修罗王的道路。在这一章里,杨肃观曾经问过卢云:  
------------------------------------------------  
杨肃观静默半晌,并未回话。过得良久,忽道:“卢兄,你饱读诗书,一向极有见地,你能否告诉我,这世上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  


卢云有些愣了,什么好人坏人、是非分际,当属崇卿这年纪的孩童来问,杨肃观堂堂一个大进士,微言大义入目何止万千,竟会问下这道题目。卢云沉吟一会儿,答道:  
“杨郎中既然问了,我这也答了。儒家言道,求本于仁。能得“仁”者,便是好人。”  


杨肃观侧目看了他一眼,道:“仁?那是什么意思?”  


卢云含笑道:“夫子有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发乎心,止于行,可以近仁乎。”他见杨肃观不置可否,当即蹲在地下,就着泥土写了个“仁”  
字。  
卢云伸指向地,道:“您瞧这个仁字,左边是个人,右边是个二,仁者,二人也。两人之间的事,便是“仁”了。凡事都替另一人想,那便是发乎心。待得所作所为皆是为­旁人好,那便是止于行。两者皆备,也就差相仿佛了。”  


杨肃观哈哈一笑,道:“知易行难,恐怕天下没几人做得到。”  


卢云伸手自指,又朝杨肃观一指,道:“杨郎中此言大谬。仁无所不在,便仅你我两人在此,也可以有“仁”。”他见杨肃观衣襟上沾着枯草,当下举手起来,伸手替他拍­落。道:“仁不见得要抛头颅、洒热血,也不见得要英雄伟业。便是虫蝇小事,也可以近仁。只要心里存着善念,即便施舍一碗饭、送出一杯水,在那舍己为人的一刻,都­能让夫子动容。”  


杨肃观默默望着他,忽地颔首道:“卢云,您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无怪仲海这般敬重你。”  


二人相识以来,什么时候这般情真意切地说过话?卢云脸上微红,有些受宠若惊,摇手道:“书呆子一个,有什么了得?杨郎中如此谬赞,可真折煞我了。”  


杨肃观微微一笑,霎时低下头去,闭上了双眼。卢云见他似在思索什么,一时不敢打扰,只静静等候说话。  


-------------------------------------  
但是可叹卢云说得好,但是却没有这样做,从而让小杨彻底寒了心!这章最后,当卢云明白了败战将不死的含义后,本来是想为小杨说话的,却因为顾尚书的劝阻,退却了­:  
----------------------------------------  
直至此时,卢云方知御笔眉批大有玄机,不过几字更动,句读稍改,文意便即大异。顾嗣源何等文学,岂会读不出个中玄机?可他为什么不点破呢?当然……那是因为……  


卢云拿着手上的纸条,脸上神情犹豫苦痛。  
今日一路看来,见到了世间百态,从柳昂天算起、再到左从义、石凭、韦子壮,甚至素来与世无争的顾嗣源,每个人都在回避杨肃观,足见他的处境堪虞。  


该怎么办?救他么?替他奔走么?可是……可是要怎么做才好呢?  


         ※       ※       ※  
夜阑人静,烛火影动,窗格上的影子手持字条,低头沉思,仿佛便是皮影戏的角儿。良久良久,那影子看了看天,看了看地,看了看手中的字条,终于,影子抬手起来,霎­时光芒闪耀,窗格上透出淡淡的火光,似有什么东西烧着了。  


一缕轻烟飘起,窗格里的烛火灭了,室内漆黑,便如窗格外一般昏暗。  



1楼2007-04-13 19:54回复
     
     
      
     作者: 慕容春秋  2006-6-11 17:50   回复此发言    
     
    --------------------------------------------------------------------------------
     
    3 jennings:杨肃观和卢云的互动  
     

    冰点西风:  


    真正的好贴子没人顶,才是罪过呀;但跟贴没质量又更是汗颜,怕废水辱没了这贴子。两难  
    ----------  
    但换句话说,如果十年前的卢云就能达到那种高度,那作者安排这十年放逐的意义还有存在价值吗,圣光不用历经磨难完成救赎而自己就悟道了,能合乎逻辑让人信服么?­别的不说,就是剧情也不够跌宕吸引观众眼球。  


    jennings:  


    呵呵,楼上的夸奖,还是不敢当。  
    你说得很对啊,我很赞同。小杨是因为从小就受到来自父与师的双重压力,所以一旦时机凑巧,就早早地蜕变而成为修罗王了。这一点上,卢云是很不同的。  
    儒家最讲究反思自己,所谓“吾日三省吾身”。但是,年轻时候的卢云,缺少的就是这份反思的功夫。他数次相救伍秦二人,都是受到儒家教育而自发的一种行为,这时候­他是缺少反思的,他只是知道这样做是应该的,至于为什么应该,他是没有想过的。所以他这次没有相助小杨,  
    也是反思不到、境界不高的一种体现。  
    相信十年瀑布生涯,卢云不只是武功见长,而且这十年之中他也一定在不断地反思自己。所以十年之后,我们看到的卢云已经是一个自觉的儒家知识分子了。这时候让他来­选择,他仍然会去助人,但是这时候他的想法就很明白坚定了,他知道他为什么要助人了。  
    让我们把陈弈迅的《十年》送给卢云吧,虽然歌词的内容是关于感情的,但是那份蜕变与成长的感觉,是一样的。  


    资水东流:  


    呵呵,  
    卢云在那种情况下,也无法仗义执言的。  


    bobobear:  


    这么理解未免牵强  
    杨肃观这么黑的人,难道会因为卢云仗义执言几句就改变长期以来的布局?太开玩笑了。  
    卢云也没有机会为杨争辩什么,毕竟皇帝没有杀杨——这就是卢云的底限。打了败仗丢个官而已,理所当然也合情合理,还轮不到卢云来出头呢。  


    jennings:  


    呵呵,楼上的,我说过小杨并不会改变自己的做法啊(前面的话:“注意,小杨并不是因为卢云没有帮助自己而失望,因为这时候帮还是不帮,小杨的决定看来都不会改变­了。”)  
    看来我没有说明白,我的意思是如果卢云能够站出来说话的话,小杨心底就会有那么一点光辉,而不像现在这样心里漆黑一片。因为我觉得,一直以来,小杨的最大心愿就­是世上能有个不让他寒心的人,他本来是期许卢云的(杨肃观默默望着他,忽地颔首道:“卢云,您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无怪仲海这般敬重你。”  
    ),但是这件事情上,卢云让他失望了,这对小杨心理的打击是很大的。  


    jennings:  


    其实我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一个坏事做尽的人,也是希望这个世上有好人的。而如果真有这样的好人,这个好人会在精神上压这个坏人一头的,尽管这个坏人可能还是会去­迫害这个好人。现在这个坏人发现他期许的好人其实没那么好,他的心里是会很落寞和失望的。  
     
     
    


    3楼2007-04-13 19: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