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据夏承焘所撰年谱,此白石二十二岁作品。夏(后仿此)云:“词起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切词序‘过维扬’。周济尝评此二句为俗滥,实则不然。特以重笔点历史名城,为的是反衬下文的劫后萧条。”此说诚是。陈匪石、沈祖棻亦同。然周济之说亦非便误。出发点不同。按王勃《滕王阁序》起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仿者颇多,姜亦未免,故云俗滥。王撰此文,亦二十余岁。何古代年轻才士之多也,令人羡煞。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以物拟人,本是常法。好就好在出新,为前人所未用。白石擅此。如“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皆是名句。惟王国维谓“如雾裏看花,终隔一层”。
清角吹寒,此是紧缩句法,准确翻译便很长。凄清的角声吹了起来显出荒寒的气氛。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冷月在波心荡漾,好理解。冷月自然是无声,而犹曰无声,岂非赘笔,然皆视为名句,似不可解。原来无声并不属月,于意义是反向并列。谓只有冷月,而无市声。包括箫声。盖杜牧有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由於冷月和上文连接紧,不意与下文结构忽较松散,通常思路已惯,转弯不易。此实亦诗词语言之独特处也。
一萼红
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
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周济又谓:“翠藤共,闲穿径竹”,“记曾共,西楼雅集”为复。愚谓二共字殆作者有意布置,提醒读者前后对比,今之独行异於昔之雅集,翠藤盖谓藤杖,藤杖共,扶杖独行也。既独行,接下又云,渐笑语,当是渐闻有人笑语。野老林泉三句,按散文句法顺叙,则是:林泉野老,呼唤登临,故王台榭。诗词固有严密的格律,叙写也有与其相适应的灵活性。此即中国诗词语言之奥妙。换头由敍事转入抒情,由今思昔。著一荡字,表明曾泛舟於此间。目极绾合今昔。朱户二句扣序中人日,此时登临即昔日雅集之处,风景不殊,“空叹时序侵寻”,应序中“兴尽悲来”。归字则回应题中客字。
霓裳序中第一
亭皋正望极。乱落红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粱、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沉思年少浪迹。笛裏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多病却无气力。却字常用於转折,此则非是。却含义甚广。作正、确、再解俱可通。李义山名句“何当同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却即再。索,离散。《玉篇》:“散也。”韩愈诗:“孟生去虽索。”朱熹校注引孙汝听曰:“索,离也。”乱落江莲之后,则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按时推进,故有流光过隙之叹。多病之中,又生此感,翻进一层,故用况。双燕暗寓伊和我。客后分飞,故下云“人何在”,并非突然。此人即暗寓之伊,曾与并栖杏梁者。下二句活用杜甫怀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以示怀人之意。姜氏《齐天乐》云:“庾郎先自吟《愁赋》”(说详该篇),此以自比。笛裏关山,汉乐府横吹笛曲有《关山月》,《乐府古题要解》下:“右皆言伤离别也,”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笛裏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柳下坊陌,指妓院。元朱庭玉《祆神急》:“多应浪游少年客,千金将买笑,柳陌花街。”此即自身之浪迹。上句言离,下句言聚,聚散无常,今则又起人何在之叹。坠红回应乱落江莲。暗水指树荫下之小溪,漫、溜,景中有情,极工。《世说新语·任诞》:“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常与王安丰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词谓无意于此,盖伊人不见,情有专属。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据夏承焘所撰年谱,此白石二十二岁作品。夏(后仿此)云:“词起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切词序‘过维扬’。周济尝评此二句为俗滥,实则不然。特以重笔点历史名城,为的是反衬下文的劫后萧条。”此说诚是。陈匪石、沈祖棻亦同。然周济之说亦非便误。出发点不同。按王勃《滕王阁序》起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仿者颇多,姜亦未免,故云俗滥。王撰此文,亦二十余岁。何古代年轻才士之多也,令人羡煞。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以物拟人,本是常法。好就好在出新,为前人所未用。白石擅此。如“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皆是名句。惟王国维谓“如雾裏看花,终隔一层”。
清角吹寒,此是紧缩句法,准确翻译便很长。凄清的角声吹了起来显出荒寒的气氛。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冷月在波心荡漾,好理解。冷月自然是无声,而犹曰无声,岂非赘笔,然皆视为名句,似不可解。原来无声并不属月,于意义是反向并列。谓只有冷月,而无市声。包括箫声。盖杜牧有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由於冷月和上文连接紧,不意与下文结构忽较松散,通常思路已惯,转弯不易。此实亦诗词语言之独特处也。
一萼红
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
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周济又谓:“翠藤共,闲穿径竹”,“记曾共,西楼雅集”为复。愚谓二共字殆作者有意布置,提醒读者前后对比,今之独行异於昔之雅集,翠藤盖谓藤杖,藤杖共,扶杖独行也。既独行,接下又云,渐笑语,当是渐闻有人笑语。野老林泉三句,按散文句法顺叙,则是:林泉野老,呼唤登临,故王台榭。诗词固有严密的格律,叙写也有与其相适应的灵活性。此即中国诗词语言之奥妙。换头由敍事转入抒情,由今思昔。著一荡字,表明曾泛舟於此间。目极绾合今昔。朱户二句扣序中人日,此时登临即昔日雅集之处,风景不殊,“空叹时序侵寻”,应序中“兴尽悲来”。归字则回应题中客字。
霓裳序中第一
亭皋正望极。乱落红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粱、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沉思年少浪迹。笛裏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多病却无气力。却字常用於转折,此则非是。却含义甚广。作正、确、再解俱可通。李义山名句“何当同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却即再。索,离散。《玉篇》:“散也。”韩愈诗:“孟生去虽索。”朱熹校注引孙汝听曰:“索,离也。”乱落江莲之后,则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按时推进,故有流光过隙之叹。多病之中,又生此感,翻进一层,故用况。双燕暗寓伊和我。客后分飞,故下云“人何在”,并非突然。此人即暗寓之伊,曾与并栖杏梁者。下二句活用杜甫怀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以示怀人之意。姜氏《齐天乐》云:“庾郎先自吟《愁赋》”(说详该篇),此以自比。笛裏关山,汉乐府横吹笛曲有《关山月》,《乐府古题要解》下:“右皆言伤离别也,”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笛裏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柳下坊陌,指妓院。元朱庭玉《祆神急》:“多应浪游少年客,千金将买笑,柳陌花街。”此即自身之浪迹。上句言离,下句言聚,聚散无常,今则又起人何在之叹。坠红回应乱落江莲。暗水指树荫下之小溪,漫、溜,景中有情,极工。《世说新语·任诞》:“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常与王安丰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词谓无意于此,盖伊人不见,情有专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