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社区吧 关注:4贴子:47
  • 7回复贴,共1

禹城市夏季社区党总支书记——嘎子叔的大棚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禹城市夏季社区的党总支书记魏友勇,小名叫“嘎子”,今年50多岁,社区的年轻人都管他叫嘎子叔。没合村并居前,嘎子叔就是夏季村十几年的老支书,在他的带领下,夏季村发展蔬菜种植业,建起了蔬菜批发市场,早早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近两年,夏季村吸纳周边多个村子组成了夏季社区,嘎子叔也“水涨船高”,成了新社区的党总支书记。



1楼2012-09-24 16:40回复
    10月10日下午。我和本报另一位记者前往夏季社区蹲点采访,嘎子叔热情接待了我们。初次见面,我们发现嘎子叔十分健谈,一下午的时间,他给我们全面的介绍了夏季社区的蔬菜种植业情况,并邀请我们第二天去他家的大棚体验一下。


    2楼2012-09-24 16:41
    回复
      1个大棚能赚3万元,设施农业带来了好效益
      第二天一早,我们早早钻进了嘎子叔家的大棚。
      嘎子叔家去年建起了10个大棚,如今棚里种的全是丝瓜。我们来的时候,好几名工人正在紧张工作,这里的丝瓜已经收获了一半。“隔一天收一茬,一个棚一季能产2万斤,按目前的价格,一个棚一年能净赚3万多元。”嘎子叔告诉我们,种大棚菜单产高,受季节、天气的影响小,去年行情好,它的大棚丝瓜每斤最高能卖到3.6元,今年他家的蔬菜又喜获丰收,每斤的售价也接近3元。
      “丝瓜每天刚收完就被菜贩子拉走了,一点儿时间不耽误。”瞅着自家收获的一筐筐大棚丝瓜,嘎子叔说不出的得意。他跟我们讲,大棚蔬菜与露天菜相比,在品种选择上更灵活,他去年选择种植丝瓜的时候就在周边几十个社区里是独一份,直到今天,周边种丝瓜的也并不多,因此价格一直很高。目前他们社区种有丝瓜、黄瓜、西红柿等多种蔬菜,效益都非常不错。
      


      3楼2012-09-24 16:41
      回复
        目前选择种露天菜的还是多数,因为成本低、来钱快
        我们一边帮着收丝瓜一边问嘎子叔:“社区如今种大棚蔬菜的多吗?”
        “不多,全社区也就800多个棚。”
        “效益这么好,为啥种的人不多呢?”
        “嘿,算算账,成本太高、收益太慢,大伙儿都觉得种露天菜来钱快。”嘎子叔这样回答。
        嘎子叔蹲下来给我们算了算账:种大棚,3亩地才能出一亩三分的棚,一个中档棚得他得连本带息投入小6万,每个棚雇一个工人侍弄,一年也得一两万,他家的棚多,还专门从寿光雇了个技术员,年薪要6万元。“这些还没有算农药、种子、化肥等等农资开销,为了建大棚,去年我投入六七十万,一切顺利的话也得三五年才能回本。”
        “要是包生地种露天菜,不但投入少,要是规模上去了,效益也高。”嘎子叔说。
        对比种大棚,种植露天菜的“优势”十分明显。
        嘎子叔告诉我们,由于社区有自己的蔬菜批发市场和比较固定的客户群,因此这里的蔬菜一直不愁卖,这给当地蔬菜的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极大发展空间。如今农户包一亩生地的成本也就在每年1000到1300元之间,一年按种两季蔬菜算,一季的收成能将地价、人工、农资等全年的成本都赚回来,剩下的一季收入基本上就是纯收入,这意味着种露天菜几乎能做到投入多少,就挣多少。“社区里中等以上的种菜户,每家总得包个百十亩地,多的包几百亩也不稀奇。他们一年投入几十上百万,收入少说也有几十万元。这么一来,种大棚的自然少了。”
        


        4楼2012-09-24 16:42
        回复
          露天菜见效快风险大,大棚菜有前途但收效慢,两种模式的优缺点都很明显
          听了嘎子叔的介绍,我们问他:差这么多,你为啥还要种大棚?
          嘎子叔一笑,说:“这里面的道道可就多了。首先发展大棚种植,村干部必须要带个好头。再者,露天菜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品种单一、种植时间受限,一旦行情出现大变化,农民就会遭受大损失。比如我们夏季社区,每年这个季节出产的基本都是菜花、芹菜,这两种蔬菜要是行情突然出现大波动,那农民的损失就难以想象了。相比之下,大棚菜虽然一次投入大,但能带来长期收益。有了大棚,我们就能以市场为导向,在蔬菜的品种、数量、种植时间进行灵活调整,还能发展一些高品质的绿色蔬菜产品以及各种特种、稀有蔬菜,这远比种露天菜安全,而且更有前途。”
          “还有,露天菜太耗地力,这也是它的一大弊病。”嘎子叔告诉我们,芹菜等许多蔬菜在一块土地上种上一两年后,再种长势就会差很多,而且容易生虫子。因为这个原因,菜农们为了降低成本,一般包一处土地种上两年,就要去别处包新地。这种近似于轮荒的原始耕作模式明显不是长久之计


          5楼2012-09-24 16:42
          回复
            大棚菜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在工作中要尊重群众意愿
            露天菜和大棚菜,两者之间应该如何取舍?目前该社区的蔬菜面积达3190亩,社区农民在外包地种菜的面积是这个数字的几倍。与之相比,当地菜农所种的800多个大棚所占的比重显得微不足道。面对这一现状,村干部们如何应对?
            临近中午时,我们和嘎子叔终于忙完了大棚里的工作,并把收获的丝瓜装箱、装车。看着远去的货车,嘎子叔坦言,明年他在照顾好自己大棚的同时,也会种植一些露天菜。
            他笑着对我们讲,蔬菜种植业要向高端化发展,肯定是个较长的过程。现在的情况是,周边可用于种植蔬菜的生地还比较富裕,种露天菜当前依然是比较划算的选择,但随着土地、人工、农资价格的逐年上涨,今后夏季社区肯定要逐年提高蔬菜大棚的种植比例。“我们村干部要推动、引导农民逐步的调整种植结构,将目前单一、脆弱的传统种植业向设施农业过渡,但在这一过程中,绝不能违背种植业的发展规律。露天菜如今在社区占大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农民尽量降低种植上的风险,多为他们提供信息、农技知识,帮助他们找市场、拓销路。”
            “当然,发展大棚菜,该下的功夫也不能少。”嘎子叔告诉我们,想要在社区大面积推广蔬菜大棚,关键还是要做好两点:第一,想办法将大棚的建设成本降下来;第二,将大棚菜的品牌创出去,把效益再提一提。
            如今,他们社区在这两方面都已经有了一些成绩。比如,他们通过考察发现,目前在寿光等地一些应用新技术的拱棚的建设成本能够控制在2万元上下,应用这用拱棚,菜农一年就可收回成本。在蔬菜种植上,2008年嘎子叔自掏腰包,为他的蔬菜注册了“嘎子”牌商标,如今这个品牌已经小有名气。
            在回村的路上,我和同事看到村口墙上刷着两句醒目的宣传语:“想要富得快,发展大棚菜。”嘎子叔指着这两句口号,笑着说:“这个说法有点儿矫枉过正,发展种植业全靠大棚菜也不现实,我们希望能把大棚菜和露天菜的种植面积调整到一个合适的比例上,这样夏季社区的蔬菜才会更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6楼2012-09-24 16:42
            回复
              摘自【中国经济网-山东频道】


              8楼2012-09-24 16:43
              回复
                LZ哪的啊


                12楼2012-10-10 00: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