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小丑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3394dae213fb80e0cd161df06d02ffb/02fb3b292df5e0feabf5c89e5c6034a85cdf72a0.jpg)
其实小丑也是被逼成精神分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家庭的不良影响加之后来妻子的抛弃,心理的多重创伤使小丑人格和精神严重扭曲。小丑的被逼无奈只是一个表面特征,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导演在强调罪犯被逼无奈的极端心理的同时,引出一个新的犯罪概念——混乱(即“混沌”,chaos)。
长期以来在哲学和宗教中秩序与混乱便是如同光明和黑暗一样尖锐对立,而影片中小丑的个人极端主义式的疯狂攻击完完全全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混乱代表。从小丑自身而言,他所犯罪并不追求利益,也不追求名声,甚至不顾自己的生死,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破坏,即对人类文明秩序这样的制度的彻底破坏,是混乱的代言人。而蝙蝠侠尽管是超出于制度之外,但仍然是制度的坚定维护者,他追求的也是重建高谭市正义的秩序,蝙蝠侠是秩序的化身。
正是这样,小丑才对蝙蝠侠说出“你成就了我”,即没有秩序也就无从谈起混乱,光明始终是相对黑暗而言。电影中的小丑不断设计一个又一个圈套,利用人性的弱点去挑战人类文明的底线。可以这么说,小丑就是蝙蝠侠或者说布鲁斯·韦恩心中的黑暗面,因为蝙蝠侠超越的是司法制度,而小丑则是完全置于文明体系之外。
罪犯和普通百姓谁的生命更重要?我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而小丑在两艘渡轮上做的这个疯狂的人性底线试验,可以说是在拷问人类最后的良知,把高谭市市民逼上最后的绝路。人固然是利己的,然而在生死的紧要关头,高谭市市民却彰显出无惧死亡的高尚品质,而这也是布鲁斯·韦恩最欣慰的一点:“这座城市的居民刚才向你展现了,这里还是有很多人仍然坚信正义!”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在其中一艘载有哈维·登特起诉的高谭市罪犯的渡轮上,一个黑帮老大把起齤爆器从看守手接过,一把扔出了船舱。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其实是导演再次强调了人性本善,没有人生来就是罪犯,很多时候都是被逼无奈。两艘渡轮上的乘客是他们自己救了自己,因为船上的“很多人仍然坚信正义”,而这正是布鲁斯·韦恩戴上蝙蝠面具的根本原因之一。
尽管最终蝙蝠侠抓住了小丑,代价无疑是高昂的。同时与小丑一役,布鲁斯·韦恩认识到蝙蝠侠需要在自己和高谭市市民这个两个点上做出选择,也认识到在面对小丑这样毫无人性,毫无逻辑,毫无理智的高智商罪犯时,自己其实并未做好准备。于是这才有了之后长达八年的低落期,因为这个胜利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
我们分析小丑的犯罪动机其实也并不复杂,这个角色事实上应该是精神病患和反社会者的双重结合。在早期的犯罪学研究当中,精神病患往往是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他们无法进行自我认知,也无法在正常社会中进行自我定位,其行为和思考往往是自我和感性的,小丑这个角色的设置便来自部分犯罪学案例的参考。一部分犯罪心理学家认为,罪犯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是环境对罪犯的人格、性格、智慧、情绪等等诸多内在因素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丑幼年的糟糕的家庭环境就已经开始潜移默化地再改变小丑内心对人和社会的认知,而成年后糟糕的婚姻环境更是扭曲小丑人格的另一个内在因素。这既是微观的因素,也是内在的因素。
法国犯罪学家、社会学家和法国法医学教授A.拉卡萨涅强调不能否认犯罪的个人原因,更应重视其社会原因。拉卡萨涅把犯罪比作细菌,把社会比作培养基。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也用研究犯罪问题,认为犯罪是正常的、必然的现象,不是社会的病理现象,原因是社会自身失去了控制力。当社会的尊严、权威、神圣逐渐削弱或丧失时,社会的连带性、结合性也随之崩溃,这种社会状况就是产生犯罪的母体。也就是说,高谭市整体的堕落也是必然产生犯罪的重要原因,这是宏观和外在的因素。
“通过观察罪犯,我们可以了解这个社会,因为罪犯正是这个社会制度失败的产物。”毫无疑问,导演就是想通过小丑这个角色让观众了解到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的阴暗面,或者说失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