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名柳残阳的《红粉金戈》,实际是慕容美的中期作品《翠楼吟》。翠楼吟,本是古词牌名,字面上亦充满诗情画意,透着种典雅清丽的韵味,一如宋代婉约词。慕容美当年风格独帜自成一派,甚还有“三剑一美”之声誉,按其作品的风格特色,叶洪生把其划为“诗情画意派”。且不说慕容美小说的故事内容究竟如何,单看他为小说所起的名称,什么“金步摇”“留春谷”“秋水芙蓉”“烛影摇红”“一品红”……字面意境都很清新唯美,充满着诗情画意,加之慕容美不俗的文笔,还时常把古今名胜典故绘形绘状的写入其书,这也难怪叶洪生会把他的作品称为“诗情画意派”。慕容美把古词牌名“翠楼吟”其作为其小说的名称,这或不是他的独创,但却很符合他一贯的风格特色。
日前熬夜看完这部挂名“红粉金戈”的《翠楼吟》,观感相当不错,甚以为这是慕容美最值一看,也最被专家和读者忽视的一部作品。其实,如从这部小说的故事内容来看,“红粉金戈”这个书名也是比较契合的,只是没“翠楼吟”那么婉约含蓄充满诗情画意。上次完整阅读慕容美的小说应是一两年前,读的是《天杀星》和《十八刀客》,或还有《杀手列传》中的《三枪太岁》一篇故事,记得当时读罢《天杀星》之后,感觉有些失望,但待读了《十八刀客》之后,立马生出对慕容美“应该重新认识”的感觉。今读了《翠楼吟》,感觉亦是如此。事实上,慕容美的书我还是读过不少的,可惜年代有些久远,少年时候读过的一些作品大都印象模糊,记忆不清了。唯一读过两遍的好像是《风云榜》,可也说不上来那书是什么内容了。读得最苦的则是《烛影摇红》,后半部完全是耐着性子硬着头皮看完了,甚至看完之后印象全无,等于没读。而这两部小说恰恰都是被武侠专家推介的慕容美代表作。也许是因为年龄境遇的缘故,如今若再回头去重温那两部小说,感受可能未必那么差劲。尤其是今读了《翠楼吟》之后,感觉这部慕容美的小说跟以前我所读过的完全不同,甚有当年读司马翎《饮马黄河》之时的那种感受。阅读小说或就是这样,别人说好意义不大,自己读着感觉好才是事实。俗话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读罢《翠楼吟》,自觉此书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推进,还是谋篇布局架构方面都很好,实是因为此书跟慕容美的早期和后期的那些作品相比较,显得尤为突出。尽管慕容美的作品我没有全部看完,无法纵观横向的来进行评论,但就所看过的而言,如果不是因为缺乏确凿证据,我真的怀疑此书不是慕容美的作品。既无反证,我或也只能主观的以为,《翠楼吟》是慕容美其武侠创作承前启后阶段的超水平发挥之作,而且独此一部。众所周知,慕容美亦是擅长推理的,其小说布局走的也是侦探推理的路数,早期的不说,单看后期的《十八刀客》《关洛少年游》等作品即是最明显的例证。
对于慕容美的风格,若用武侠专家的话说:“慕容美能够崛起于武侠文坛,确实是有着真本领。他的文笔极为雅丽,作品风格颇接近侦探与推理。故事恍如抽丝剥茧,一波接着一波,波波紧连,使读者要猜测下面的情节如何发展。就因为他的作品风格,迥异于其他武侠小说,才能在芸芸武侠名家中占得一席位。”再用孔庆东评论司马翎小说时所说的那样:“《情侠荡寇志》具有司马翎一贯的推理风格。小说的布局可以说完全是侦探推理小说的布局,悬念团团,疑窦丛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个人以为,孔和尚的这话也极为符合慕容美的《翠楼吟》,因为这部小说在情节发展方面,亦是如此悬疑丛生、引人入胜。
资料显示,《翠楼吟》是慕容美1967年的作品,全书36章,篇幅当在70余万字左右。此前慕容美已经创作了《黑白道》《风云榜》《烛影摇红》等十数部武侠作品,其中当然也不乏佳作。但到《翠楼吟》,风格不能说是陡变,但起码把“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推理手法运用得更加娴熟。武侠小说虽大都属闭门造车故弄玄虚,但编制的故事能自圆其说,制造的悬念能令人不忍释卷,这也是非高手所能办到的。《翠楼吟》的开篇,虽有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之势,其实却很老套平常,并不算突出,但是随着情节的逐步发展,整个故事就像一棵大树一样,主干虽然只有一个,但是主干之上却桠杈丛生枝繁叶茂,显得极为庞杂,却也渐入佳境、精彩纷呈。小说开篇讲的是名动江湖风度翩翩的无为公子江不群,受邀参加飞龙帮帮主祁世武重开门户之宴请,结果江不群甫到,同为受邀而来的少林长老、武当护法和华山剑客三位贵客席间离奇死亡,谓之“巴东奇案”,使得本就武功超群爱管闲事的江不群脱不了干系也无法置身事外,既命案缠身也事出蹊跷,江不群索性找好友饕餮帮主王者食和仙猿申刚来帮忙,追查命案元凶。随后的追查中,先后有一枝梅和玉娇娇等神秘女子和行尸走肉般黑衣人次第出现,再有襄阳城丁府彩楼招亲,丁令威和其女儿丁吟雪关系行事难测,使得故事情节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耐人寻味。但随着情节的逐渐深入,很多伏笔悬念也慢慢呈现,原来一枝梅、玉娇娇和丁吟雪、胡飞花同是翠楼主人的属下,进而引出七十年前的一桩武林往事。原来今日之江湖杀劫事出有因,七十余年前杀戮江湖的四海悲鸿上官悌遭到黑白两道联手对付,上官悌死后留下一首血诗:四海悲鸿怨难伸,迟早鲜血洒武林,莫谓上官已无后,江湖自有继起人。原来上官悌处心积虑,暗地里留下一子,其子又有三女,而为祸江湖的就是上官悌的三个孙女…… ……未完
日前熬夜看完这部挂名“红粉金戈”的《翠楼吟》,观感相当不错,甚以为这是慕容美最值一看,也最被专家和读者忽视的一部作品。其实,如从这部小说的故事内容来看,“红粉金戈”这个书名也是比较契合的,只是没“翠楼吟”那么婉约含蓄充满诗情画意。上次完整阅读慕容美的小说应是一两年前,读的是《天杀星》和《十八刀客》,或还有《杀手列传》中的《三枪太岁》一篇故事,记得当时读罢《天杀星》之后,感觉有些失望,但待读了《十八刀客》之后,立马生出对慕容美“应该重新认识”的感觉。今读了《翠楼吟》,感觉亦是如此。事实上,慕容美的书我还是读过不少的,可惜年代有些久远,少年时候读过的一些作品大都印象模糊,记忆不清了。唯一读过两遍的好像是《风云榜》,可也说不上来那书是什么内容了。读得最苦的则是《烛影摇红》,后半部完全是耐着性子硬着头皮看完了,甚至看完之后印象全无,等于没读。而这两部小说恰恰都是被武侠专家推介的慕容美代表作。也许是因为年龄境遇的缘故,如今若再回头去重温那两部小说,感受可能未必那么差劲。尤其是今读了《翠楼吟》之后,感觉这部慕容美的小说跟以前我所读过的完全不同,甚有当年读司马翎《饮马黄河》之时的那种感受。阅读小说或就是这样,别人说好意义不大,自己读着感觉好才是事实。俗话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读罢《翠楼吟》,自觉此书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推进,还是谋篇布局架构方面都很好,实是因为此书跟慕容美的早期和后期的那些作品相比较,显得尤为突出。尽管慕容美的作品我没有全部看完,无法纵观横向的来进行评论,但就所看过的而言,如果不是因为缺乏确凿证据,我真的怀疑此书不是慕容美的作品。既无反证,我或也只能主观的以为,《翠楼吟》是慕容美其武侠创作承前启后阶段的超水平发挥之作,而且独此一部。众所周知,慕容美亦是擅长推理的,其小说布局走的也是侦探推理的路数,早期的不说,单看后期的《十八刀客》《关洛少年游》等作品即是最明显的例证。
对于慕容美的风格,若用武侠专家的话说:“慕容美能够崛起于武侠文坛,确实是有着真本领。他的文笔极为雅丽,作品风格颇接近侦探与推理。故事恍如抽丝剥茧,一波接着一波,波波紧连,使读者要猜测下面的情节如何发展。就因为他的作品风格,迥异于其他武侠小说,才能在芸芸武侠名家中占得一席位。”再用孔庆东评论司马翎小说时所说的那样:“《情侠荡寇志》具有司马翎一贯的推理风格。小说的布局可以说完全是侦探推理小说的布局,悬念团团,疑窦丛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个人以为,孔和尚的这话也极为符合慕容美的《翠楼吟》,因为这部小说在情节发展方面,亦是如此悬疑丛生、引人入胜。
资料显示,《翠楼吟》是慕容美1967年的作品,全书36章,篇幅当在70余万字左右。此前慕容美已经创作了《黑白道》《风云榜》《烛影摇红》等十数部武侠作品,其中当然也不乏佳作。但到《翠楼吟》,风格不能说是陡变,但起码把“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推理手法运用得更加娴熟。武侠小说虽大都属闭门造车故弄玄虚,但编制的故事能自圆其说,制造的悬念能令人不忍释卷,这也是非高手所能办到的。《翠楼吟》的开篇,虽有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之势,其实却很老套平常,并不算突出,但是随着情节的逐步发展,整个故事就像一棵大树一样,主干虽然只有一个,但是主干之上却桠杈丛生枝繁叶茂,显得极为庞杂,却也渐入佳境、精彩纷呈。小说开篇讲的是名动江湖风度翩翩的无为公子江不群,受邀参加飞龙帮帮主祁世武重开门户之宴请,结果江不群甫到,同为受邀而来的少林长老、武当护法和华山剑客三位贵客席间离奇死亡,谓之“巴东奇案”,使得本就武功超群爱管闲事的江不群脱不了干系也无法置身事外,既命案缠身也事出蹊跷,江不群索性找好友饕餮帮主王者食和仙猿申刚来帮忙,追查命案元凶。随后的追查中,先后有一枝梅和玉娇娇等神秘女子和行尸走肉般黑衣人次第出现,再有襄阳城丁府彩楼招亲,丁令威和其女儿丁吟雪关系行事难测,使得故事情节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耐人寻味。但随着情节的逐渐深入,很多伏笔悬念也慢慢呈现,原来一枝梅、玉娇娇和丁吟雪、胡飞花同是翠楼主人的属下,进而引出七十年前的一桩武林往事。原来今日之江湖杀劫事出有因,七十余年前杀戮江湖的四海悲鸿上官悌遭到黑白两道联手对付,上官悌死后留下一首血诗:四海悲鸿怨难伸,迟早鲜血洒武林,莫谓上官已无后,江湖自有继起人。原来上官悌处心积虑,暗地里留下一子,其子又有三女,而为祸江湖的就是上官悌的三个孙女……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