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在弄潮时代中,身处在东北土地上,人总要去践行,哪怕荆棘蹉跎,因为希望在路上。好,现在直入主题来侃侃大山,说说慕容世家的这些事。本篇文章不插播广告,因为没有赞助商,所以谢绝诸位离开,有屎尿也请如老僧坐定。
在武侠小说中,慕容姓氏恐怕是出镜率非常高的家族了,单机经典仙剑4中的慕容紫英,小说与游戏人物可以杜撰,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慕容世家却是真实存在的,并如流星一样演绎着短暂与炫丽、衰哀与荣耀。虽能力出众,却难逃宿命劫难的慕容翰;虽堪比孔明,却英年早逝的慕容恪;虽遭遇七灾八难,却大器晚成的慕容垂;虽俊朗绝伦,却命如昙花的慕容冲……。可谓慕容世家人杰辈出,且都是如此的个性鲜明,人虽远去,但留下的却是一个个传奇,让我们冥思品味。
文中所说的慕容氏是专指鲜卑族的慕容氏。鲜卑族,据小道消息是出自东夷部落(现山东地区),在3000 年前的西周时期由于受到周王朝打压,进而走向了闯关东之路。我们现在所说的“闯关东”一般来讲,应是指 19 世纪由于山东、河北等地灾荒严重,民众成了流民,不再顾忌清王朝所下的禁令,而大规模的向东三省移民。由此可见,鲜卑族应算的上更早级别的东北漂一族了。这期间鲜卑族来到东北,遇到了在此地的钉子户肃慎族(满族祖先),鲜卑族人考虑 PK 不过肃慎族就继续北上,来到了大兴安岭区域定居繁衍。之后与北部原住民结合同化,使之逐渐成为游牧部族。也有学者考证说鲜卑族本身就是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原住民,是东胡部族的支系,这点我不是专业人士,无法确认其对与错,姑且还是按东夷鲜卑部族“闯关东说”。
鲜卑慕容氏的起源应在三国时期,地方军阀公孙渊造反开始称孤道寡。魏国皇帝派司马懿前去镇压,这时慕容氏先人也参加了此次的“打黑除恶”行动,并获得殊荣,进而提干。而且魏国对少数民族赏赐应算是大手笔了,鲜卑首领 莫护跋 被封为 率义王 (绝对名义上的高干了,关键时刻别站错队是弱小群体的生存法则之一)。关于魏国对公孙渊实施的打黑行动,有两个细节应说明一下。第一,这次打黑行动的军团长司马懿在打到公孙渊居城下时候,并没有将城团团围住,也没有急于攻城;而是距城 20里安营扎寨,任由城中居民出城砍柴。这时他身边的副官陈群就问司马懿,为什么不像当年讨伐叛将 孟达那样一鼓作气的搞掉公孙渊。孟达就是坑死关羽的那位二五仔,历史与现实从来都是盛产二五仔的,关键是你能否驾驭的了他、能否满足他的胃口;历史与现实忠贞者从来都是稀缺资源,关键是你能否珍视,能否将其安置在可靠的位置来为你的事业保驾护航。司马懿答道:“当年之所以突击搞掉孟达,是因为当时孟达粮多兵少,我军兵多粮少,利于速战。而现在公孙渊是兵多粮少,我军兵少粮多。如果我军驻扎下来,耗损敌军士气,时间一长,敌军军心必散,到时摧枯拉朽灭掉公孙渊。”陈群谄媚的说道“高,实在是高”。最终,历史见证了司马懿是预见帝,一切如司马懿所料,数月间灭掉了公孙渊。看来要想成功人不要太教条,要学些辩证法,根据事态来制定相应的策略是成功的前提。第二、公孙渊死的不冤,跟随他的手下死的太冤了。公孙渊本身就是一个大的二五仔,之前摇摆于曹魏与孙吴两个政权之间混好处,渐渐的野心膨胀想从二五仔转正成为一哥独霸一方。哎,他的人生就此杯具了。他被司马懿讨灭之后,司马懿做了一件非常狠辣的事情——杀降。公孙渊的原部下总数约有万人投降后被杀,导致襄平一时成了人间炼狱。司马懿这厮不止一次杀降,之前搞掉孟达也曾对上庸城实施过屠城,“一将成名万骨枯”。事后看最傻帽的不是孟达和公孙渊,而是曹爽,明明有司马懿有两次杀降案底,这蠢猪还是不听桓范的忠告,而投降司马懿,最后被司马懿给族清了(跑题了,继续回到慕容世家主线上来)。
鲜卑慕容氏这个姓氏是如何产生的,应是鲜卑一强势部落的首领莫护跋喜欢戴汉族的一种帽子,而这款帽子的音译与“慕容”相似,最后就以讹传讹这个部落名称成为了“慕容部落”,其氏族就成为了“慕容氏”。(汉族在此之前就有慕容姓氏的存在) 所以就此来看,鲜卑慕容氏算得上东北人!
随着时局的变化,慕容部落已经逐渐的南下,从大兴安岭南迁到辽宁河北周边地区。(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