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在国际体育赛场上频传捷报,但这只不过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成功,相反这样一种将青少年当成原料一样摧残的体制却在暗示他们的道德将彻底沦丧。”
——英国著名乒乓球选手 马修·赛义德
难道面子和金牌才是我们的核心么?是不是金牌越多就越受人的崇拜,中国在运动界的地位才得以巩固和加深。而那些如同叶诗文一样的孩子,只是一件华丽的衣服。而且,这件衣服不仅是给国家政府穿,还是给每一个自称爱国的民众穿的。
根据一篇名为《体育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国残忍训练工厂的内幕》文章的爆料,中国跳水名将陈若琳的教练就让她一年不吃晚饭,从而将体重控制住,这样跳水的时候就可以只有较小的水花。而奥运会举重的金牌获得者曹磊则是一直被瞒着其母亲去世的消息,她只是在葬礼的两个月后才得知,连母亲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2007年马拉松名将艾冬梅和她的两个队友,再次遭到前教练的体罚,并没收了她们的收入。还有一个被文章称为“骇人听闻”的例子,是发生在两年前的一名足球运动员的身上,当时他只是鼓起勇气问教练第二天他必须开始训练的时间,就被教练踢中胸部,他摔倒时撞伤脑部,并最终死亡。
如果这些是真的,那么运动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国家真的需要这样的金牌吗?
“在没有任何夺金希望的情况下,尼日尔首位奥运赛艇选手吉博·伊萨卡用比多数对手慢了1分多钟的时间完成比赛。当别人都比完后,他还在那里默默地划着,长长的赛道上,留下一道水迹。孤独,但不难过,因为,他获得了25000名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为他的坚持,也为他的奥林匹克精神。
在同一天的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小组赛A组最后一场比赛中,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组合于洋/王晓理不敌韩国组合郑景银/金荷娜,由于双方在场上失误频频,击球不是出界就是下网,比赛时温布利体育馆内嘘声四起。在比赛的过程中,现场观众曾试图用他们的掌声让于洋/王晓理展现水平、尽力比赛,但在这样的努力失败之后他们再次送上一地嘘声。
如果此前两连胜的于洋/王晓理击败郑景银/金荷娜,她们将获得A组头名。根据淘汰赛对阵规则,有可能在半决赛中和另一对中国选手相遇。输球的结果,排除了这种可能,增加了中国队获得金牌的保险系数。
不管究竟是谁主导了这样的选择,毋庸置疑的是,在金牌的诱惑下,奥林匹克精神、公平竞赛的原则、对观众的尊重被抛诸脑后。
也许有人会说,我不在乎,能拿金牌就好。是的,在实用主义的大旗下,为达目的不顾及手段的做法并不罕见。不仅如此,金牌的进账还意味着奖金、房子、升迁、前程,在这些面前奥林匹克精神价值几何?”
——新闻晚报(上海)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中国如果可以拿到那么多的金牌,应该算是一个体育大国。可实际把奥运战绩和国民综合素质一对比,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人右手强健、肌肉发达,而另一只左手则骨瘦嶙峋。
还有一个问题也可以揭示“奥运体制”的丑陋,记得原来看过一个奥运冠军因为年迈而穷困潦倒在街头卖艺的新闻。他是曾经的体操王子,现在的老乞丐。这让我不由得想到如今冉起的奥运新星会不会也在很多年后,由于年老体弱,获得不了金牌被国家丢弃,群众淡忘,转而结束自己只因为“金牌”才有意义的一生。
又让我想起刘翔。
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一个被舆论压力和中国毁了的人。不想解释太多。你们先给他压力、逼他夺冠,他受伤之后又安慰他,斥责那些伤后贬低刘翔的人。——我不知道你们要干什么,你们是在乎刘翔还是在乎奖牌还是在乎面子。
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