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吼,最近乐资贫乏,只有春晚的黑色三分钟,倒满令我开怀。三个女人一台戏,三女三男,则成就一锅乱炖,抢的抢,晾的晾,看得我这开心!听说周涛还白了李咏一眼?后悔得呀,怎么当时只顾乐了,不仔细点瞧着!?一席盛宴缺滋寡味的,末了来点怪辣犒劳味蕾,却未及细品,留了遗憾。
六位大腕,有的资深,有的新贵,镶金话筒,无一白丁,上演的闹剧也果真够爆。天知道当时导播在几位哥哥姐姐的小耳塞里咆哮着什么,竟令久经沙场的他们如此失态?也好,至少可以成功转移受众的视线,背个小锅算什么呢。
导演啊,你太有才了?!是想走返璞归真路线吧?舞台布置极尽素淡,整体色调大肆黯沉,不知那灰蒙蒙的地板是何材质?倒是有够防滑,却好似泛着点点脏色。逼得我怀念起历届春晚,那虽不美却也艳的场子。
本山叔的作品,剧本无法恭维,全凭二老的个人魅力吃力过关,算是整体节目的短中取长。语言类节目不好挖,那歌舞备点精品总可以吧?可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好热闹的一锅粥。依旧是一帮一帮地往上赶,一锅一锅地下饺子。以为请来陶喆就算洋气?不行啊,水太多啦,喆喆不会游泳的。张韵涵,多美的电眼娃娃,隐形的翅膀配身天使裙会很难吗?你看给人家孩子裹的!我,我我..….唉!镇静,要镇静。嗯!
春晚,特色市场培育的经典怪胎。可能说得有点过,很有些追杀落水狗的嫌疑。她确是强悍的!可以哄了一筐的俊男靓女上台,只为半支歌;可以攒起N首80后都未必听过的曲,愣说是流行风;还可以在观众席内插满掌托儿,哪个是?看谁穿唐装就知道。
鸡肋吗?瓶颈了?强弩之末吧!我们看到的都还太少,说错不错,说对难对。依托观众的收视惯性而世袭繁衍,不是长久之策啊!确切地说,市场经济的今天,艺术就是商品,经历着一样的生老病死。强权维护下的文艺作品,就可以无视市场,不思进取?恐怕不妥!不遵守规则的游戏,究竟会玩多久,天知道。
春晚啊,为何曾经连重播都不舍漏掉一眼,现在却除夕就瞌睡呢?为何曾经贵为饕餮,如今却炙冷羹残?别怪我话锋太损,实在是怒其不争!
春晚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