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萧县青龙镇,本来是豫皖交界处的一个极不出名的小镇。五十多年前,因是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中心战场而载入史册。如今,又以皮毛专业市场而闻名全国。 青龙镇位于萧县西南,二省(安徽、河南)、三县(萧县、濉溪、永城)、一市(淮北市)结合部、311国道与S101省道在此交汇,下辖二十个行政村,五十五个自然村,总面积三十六平方公里,有耕地三万四千亩,人口二万八千人,六千三百户。相传清朝时,此处地下卧一青龙,每逢农时,青龙行雨,五谷丰登。有一天,朱元璋军师刘佰温路过此处,说这里是块风水宝地,日后必有真龙天子,并有七十二员大将共保龙驾,今日不破,必有后患。刘伯温随即派人挖井七十二眼,盖火神、土庙等八座庙宇,以镇青龙。从此,“真龙天子”不得出去,青龙不得翻身,七十二员大将也转生为七十二名园匠,开园种菜,所以这里常年不缺青菜,也就自然形成了集市,故而得名“青龙集”。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淮海战役炮声隆隆,青龙这一地方,成了我军包围杜聿明部的中心战场。次年一月六日至十日,我两大野战军集中主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全歼该敌二十五万人,击毙兵团司令邱清泉,生浮企图化装逃走的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在解放战争时期,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胜利。全镇共牺牲**烈士22名,其中解放战争时期19名,新中国成立后3名。烈士的崇高气节与高尚品德,光照后人,彪炳千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无青龙乡,那时叫王楼乡,乡址设在现在的鲍庄行政村王楼自然村,至1950年才设立青龙乡,属石林区管辖。 青龙镇利用二省三县一市交界处的特殊位置,凭借311国道和S101省道两条公路交汇点交通便利的条件,及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于一九八五年五月在青龙村征地40亩,建成皮毛专业市场一个。有玻璃钢瓦封闭大棚2100平方米,水泥地面2310平方米、水泥路面2882平方米、仓库21间416平方米、饭食小吃30间396平方米、下水道241平方米、市场门楼一个、市场营业大楼44间。使之青龙集皮毛专业市场成为全国闻名的四大皮毛专业市场之一。每逢农历的2、4、7、10逢市日时,皮毛市场内人头攒动,日上市客商1.5万人次,上市品种有牛皮、羊皮、马皮、狗皮、黄鼠狼皮、鸡鸭鹅毛、羊毛、猪毛、兔毛、人发等上百个品种,上市的数量平均在20吨左右,年成交额为8700多万元,每年为国家创税收50多万元。原省委、省政府领导卢荣景、张润侠等省、市领导多次来此检查指导工作,并给予了高度的肯定。2005年已有皮毛加工厂6个,年营销收入达4700多万元。乡镇企业以加工业为主,2005年已发展到145个企业,从业人员756人、产值8209万元。
青龙集皮毛市场的兴旺发展,带动了青龙地区畜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过去青龙镇畜牧业的发展起伏较大,原因是货不能畅其流,往往因为暂时的,局部的过剩,或是收购部门的种种原因,致使饲养量急剧下降,有了青龙集皮毛市场带来了全国各地的信息,当地已成为皮毛价格最灵敏的地区之一。由于皮毛流量大、流距远,过去的一些滞销产品现在也成了畅销品,流通有力促进了生产。青龙集村有百分之八十的农户到集市上经商,各类门市部、小摊就有三百多个。青龙集村及附近的朱孙庄、张鲁庄、邱庄、鲍庄等村庄,已经成为皮毛购销专业村。全镇百分之六十五的劳动力参加皮毛购销,青龙正走着一条服务集市、富裕农民的新路。 本镇丰富的皮毛资源,为皮毛加工提供了优越条件。
青龙集皮毛市场的兴旺发展,带动了青龙地区畜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过去青龙镇畜牧业的发展起伏较大,原因是货不能畅其流,往往因为暂时的,局部的过剩,或是收购部门的种种原因,致使饲养量急剧下降,有了青龙集皮毛市场带来了全国各地的信息,当地已成为皮毛价格最灵敏的地区之一。由于皮毛流量大、流距远,过去的一些滞销产品现在也成了畅销品,流通有力促进了生产。青龙集村有百分之八十的农户到集市上经商,各类门市部、小摊就有三百多个。青龙集村及附近的朱孙庄、张鲁庄、邱庄、鲍庄等村庄,已经成为皮毛购销专业村。全镇百分之六十五的劳动力参加皮毛购销,青龙正走着一条服务集市、富裕农民的新路。 本镇丰富的皮毛资源,为皮毛加工提供了优越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