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末悟思
无极皇母大天尊 降
中华民国88年1月31日 岁次戊寅年十二月十五日
诗曰:戊寅将去悟思明。发奋图强志气生。岁月匆匆宜自勉。莫留空白事无成。
岁之将去,心念悠悠,感慨时光之不留,在短短数十寒暑之人生之中,如不知力思勉励自己于善道之上,终究会怨恨自己,枉费空白人生也。
在年末,诸儿女致力于道程,可说尚能坚志不息,娘甚心感也!扩大道程,亦能两堂齐心并济,完成圣命,难怪乎上苍之器重,圣善佳书一部接一部,故也因而诸儿女跟随所缔之功果不差也,这也是娘心所感者也。如只一堂还是平平而过,诸儿女能期勉自己,加重道程之负荷亦泰然过也,故可见只要坚志奋力,何怕道果之不成。又在短短之二年之中,【虚原堂】能将娘之懿训书悻印,广为普化之;亦不亏娘千里迢迢之苦心,这也是娘之有所感触之处也,功善亦不少,盼望诸儿女在往后的岁里,再接再励,缔造更佳硕果,勉之。
守份制欲
无极皇母大天尊 降
中华民国88年3月2日 岁次己卯年元月十五日
诗曰:欲离守份最安然。罪业不生乐性天。立德润身存道义。他年福禄必连绵。
社会物质之文明,人欲横流,人伦道德渐次没落,人际之间只存功利主义、人权私欲而已,所有美德、良知尽失,真令人费解!深究其因,不外乎人的欲望太大、太多,永无止境,而造成的严重后果。一样是所谓的动物(人),为何与其他动物有所差异呢?其他动物只不过争求温饱而己,或是世代的延传罢了,但是世人则不同,今日有这个还嫌不足,更想那个,今日稍有财富,更想扩张拥有权势,无有了时,真是悲哀。
然诸儿女当知:【福乃祸所依】之理,福中暗藏有祸,不知其害,绝不可过于贪婪、强求,或逞贪私欲,如此更会造成不可收拾之地步。如今社会之紊乱,不就是因此而产生的吗?所以宜淡泊以明志,如此即是安份,克制无限之欲念。又守份、安份,其实并不是不长进,其主要在于能戒慎自己,不为贪欲所束缚,不为贪欲所困惑,更能在守份中积极求长,所以理明可得也。希诸儿女能多守己之份,以光己性,这也是新春之始,母娘所企望者也。
诵经与经之真谛
无极皇母大天尊 降
中华民国88年3月18日 岁次己卯年二月初一日
诗曰:诵经贵在意真诚。念正安然义得生。忘我和融相配合。仙神心印自清明。
经咒之缘起,乃是圣佛仙神为了度化众生,将自己悟道、得道的心印,籍各种之方式流传下来,以期世人亦能得益精华而成证道果,故此即是经源之真实意义也。又诸儿女应如何诵经始可达于宏效呢?做到下列几点,应可悟得。
一、心得诚真:诵经,心不诚心则不印,心不印,意难明也,所以心如无法真诚,亦属枉费工夫也,亦即是神佛心印之真髓,无法意会其真也。
二、要能浑然忘我:如能达于忘我之境,道、经之重要即是灵入于性,故忘我融和是不可或缺之要旨。
三、要心无任何之意识旁骛:心无杂念,灵可虚性,性可藉以达明,心印可得也。
又何种情况不宜诵经:
一、身心有疑虑:就是心情不好(因诸儿女在尘凡杂务之所影响),难免会受影响,因如此诵经绝对无法达于纯净、诚敬,故诵经无益。(即是没有效果)
二、在至为吵杂之处不要诵经:这种情况必定受到干扰,**扰则亦难有其效。
三、如有心境不佳亦不可诵经:此时心必难定静,不静则失其诚,如有丧事或其他之噩耗,均属之也。
以上所提只因参考,每每诸儿女在堂诵经,希能尽力勉之,以达全效之心印,那修则可精得矣,在【观音妙道莲华经】完经之先,娘简以勉之。
明福积善
无极皇母大天尊 降
中华民国88年4月1日 岁次己卯年二月十五日
诗曰:为人处世莫贪求。富贵荣华前世修。乐道安贫行善德。天心至正福堪酬。
福,诸儿女等所喜者也,然而福并不是随意可求,或是以不当之行为可得之者,须以【善】来换【福】,得以【善】来致【福】始可也。
诸儿女总迷悟在为何他人总称心心如意?自己总是落魄无依,怨天之不公平,怨地之不能合意,这都是不对的,然而自己有没有想过:你在这一生中做过多少之善?积过多少之德呢?难怪无法称意,故而【自求多福】,由此而可悟知矣。
积善如积水,汝今生之不能如意,处处受折磨,老是受阻碍,理由安在?乃是你善德之永不积,故得受此之折磨,能明悟此理,当力求行善以弥补上辈子不足之善水,使其满盈,那必可苦尽甘来也,同时善得经常去累积,才能成其大、成其丰,不但可福,也还能以此盈满之善德来荫汝之子孙也,所以不论善功之大小,多设法常行常积,自能丰硕,福不求可自得矣。盼诸儿女多思悟勉之,你就不会有所怨叹矣。
明性净境
无极皇母大天尊 降
中华民国88年4月16日 岁次己卯年三月初一日
诗曰:抛开色相可明心。见性自然智慧深。切莫非非多妄想。当宜致力静中寻。
人之一生,均生活在动念之中,念动则境生,念静则境无,境由心生,心生诸种种之境,心如空寂,境则阙如,动之极至,则均是幻象、幻无之境,且如心动则境生,生境虚妄,捉摸不定,使之心乱如麻,这都是由于不能明己之心性所牵发出来之现象,亦即是无法明己之性而受境所牵制之故也。
所以,修则当求已性之清明,其理在此也,如己心能清、能净、能明,外境何来之于扰,怎会受外境之引诱,造成失德偏性之情事,故而,谈修常言【明心见性】就在这个理上,且可纯然的养身己性归正归灵、归其升华,这就是【明性净境】之义也。希诸儿女能在此多深入探讨,以求己心之真正光明,切勿再受外境无端之著相,懵懂了己性,失却修的真缔。悟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