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前世今生都未能于君相知,魂却早随君归西。]
144年前的今天,日本是一番怎样的风景?我独自坐在长长的沙发上,冥想着这个问题。是繁华热闹,还是鸦雀无声?这样也好那样也罢,某个庭院里,一个二十出头的男子赈灾享受和吸吮这最后的空气,侧耳倾听那渐渐走来的,带着浑浊空气的,死神的脚步……
历史上的总司是一个注定是悲剧的人。自池田屋事变后,肺痨越发厉害,(在19世纪,只要一咳出血那么人生就几近谢幕……)而《薄樱鬼》,它给了总司一个很适合他的结局。相交病逝,或许战死更适合他。“他是总司,所以没关系。”土方是那么说的。是啊,他是总司,那个随时把“杀人”挂在嘴边的总司,他怎么会有事?他一定还会为了自己想守护的那片土地而一直奋斗下去……我时常这样骗自己。
记得总司生前偏爱蓝色和紫色,连发带都用这两个颜色;
记得总司生前喜欢的到是菊一文字,平时都细心保护;
记得总司生前最关心的人是近藤……近藤,历史上总司至死还不知这个如兄如父的近藤已被斩首,或许,不让他知道是对的……而《薄樱鬼》,它选择让总司知道,可能只是想让他少去一丝挂念吧……
是啊,“生前”,呵呵,多么可笑的一个词语。生前……也就是说我、我们爱的总司早就不在了?如果以一个人可以活到75岁来计算,总司只占了三分之一,以24小时来说的话,总司,死于早晨8点——太阳刚升起的时候。
然而,我记忆中的那个总司呢?他在哪儿?如今我是否只能从网上看见一块表面已被时间擦得不清晰的墓碑?我是不是真的什么都不能做?我愤怒自己的渺小,为什么我不能“穿越”?如果可以,我一定会带上现代治肺痨最好的药去给总司。
“身不动,能否褪却黑暗,花与水”
总司除了物质,精神上只留了这么一句话。古往今来,许多人投在推敲这句话的用意,可惜众说纷纭,或许没有一个能准确地说出这个绝句真正的用意吧!
总司是一个很能干的人:暗杀芹泽鸭、介错山南敬助,都是总司,是总司!
说到《薄樱鬼》。我这个人眼窝不浅,可看这部片子时泪如雨下。记起来第一次是因为总司在池田屋事变中被风间踢倒,第二次是总司咳出一纸鲜血,第三次,是在总司死的时候。一头白发一对红眸,外形随便可内在冰不变,他还是那个一心只为守护江户而生的总司。血流成河,尸横荒野,惟独一把长刀插在那里,很是不和谐,上面还挂着支离破碎的,一根绷带——那双手已经无力在握起刀来了,只能用绷带绑起来。
一次次的以泪洗面,一次次地哭红了双眼。为的只是那一个人——冲田总司!
144年前,他可否看到了这篇让人垂泪的暮霭,他可否想看见明日升起的那一轮红日,他可否还想多看几眼被日光照耀下美丽的江户?
1842年,1844年都不重要。只是1868年7月19日,这个让人忘不了的日子,总司,走了。
冲田总司,成功地赚了我和很多人的眼泪。每次哭,泪水粘在睫毛上,粘住了。拿花洒想把它冲掉,可是冲下来的每一滴水珠上都似乎出现了总司的影子。笑得灿烂时,阳光太大伸出手去遮挡时,调戏小一时……一颦一笑,都烙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忘。
那些泪,那些十六夜涙。
144年前的今天,日本是一番怎样的风景?我独自坐在长长的沙发上,冥想着这个问题。是繁华热闹,还是鸦雀无声?这样也好那样也罢,某个庭院里,一个二十出头的男子赈灾享受和吸吮这最后的空气,侧耳倾听那渐渐走来的,带着浑浊空气的,死神的脚步……
历史上的总司是一个注定是悲剧的人。自池田屋事变后,肺痨越发厉害,(在19世纪,只要一咳出血那么人生就几近谢幕……)而《薄樱鬼》,它给了总司一个很适合他的结局。相交病逝,或许战死更适合他。“他是总司,所以没关系。”土方是那么说的。是啊,他是总司,那个随时把“杀人”挂在嘴边的总司,他怎么会有事?他一定还会为了自己想守护的那片土地而一直奋斗下去……我时常这样骗自己。
记得总司生前偏爱蓝色和紫色,连发带都用这两个颜色;
记得总司生前喜欢的到是菊一文字,平时都细心保护;
记得总司生前最关心的人是近藤……近藤,历史上总司至死还不知这个如兄如父的近藤已被斩首,或许,不让他知道是对的……而《薄樱鬼》,它选择让总司知道,可能只是想让他少去一丝挂念吧……
是啊,“生前”,呵呵,多么可笑的一个词语。生前……也就是说我、我们爱的总司早就不在了?如果以一个人可以活到75岁来计算,总司只占了三分之一,以24小时来说的话,总司,死于早晨8点——太阳刚升起的时候。
然而,我记忆中的那个总司呢?他在哪儿?如今我是否只能从网上看见一块表面已被时间擦得不清晰的墓碑?我是不是真的什么都不能做?我愤怒自己的渺小,为什么我不能“穿越”?如果可以,我一定会带上现代治肺痨最好的药去给总司。
“身不动,能否褪却黑暗,花与水”
总司除了物质,精神上只留了这么一句话。古往今来,许多人投在推敲这句话的用意,可惜众说纷纭,或许没有一个能准确地说出这个绝句真正的用意吧!
总司是一个很能干的人:暗杀芹泽鸭、介错山南敬助,都是总司,是总司!
说到《薄樱鬼》。我这个人眼窝不浅,可看这部片子时泪如雨下。记起来第一次是因为总司在池田屋事变中被风间踢倒,第二次是总司咳出一纸鲜血,第三次,是在总司死的时候。一头白发一对红眸,外形随便可内在冰不变,他还是那个一心只为守护江户而生的总司。血流成河,尸横荒野,惟独一把长刀插在那里,很是不和谐,上面还挂着支离破碎的,一根绷带——那双手已经无力在握起刀来了,只能用绷带绑起来。
一次次的以泪洗面,一次次地哭红了双眼。为的只是那一个人——冲田总司!
144年前,他可否看到了这篇让人垂泪的暮霭,他可否想看见明日升起的那一轮红日,他可否还想多看几眼被日光照耀下美丽的江户?
1842年,1844年都不重要。只是1868年7月19日,这个让人忘不了的日子,总司,走了。
冲田总司,成功地赚了我和很多人的眼泪。每次哭,泪水粘在睫毛上,粘住了。拿花洒想把它冲掉,可是冲下来的每一滴水珠上都似乎出现了总司的影子。笑得灿烂时,阳光太大伸出手去遮挡时,调戏小一时……一颦一笑,都烙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忘。
那些泪,那些十六夜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