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纳海姆防线是芬兰于1927~1939年在卡累利阿地峡构筑的防御工事的总称,由于以当时芬兰军队总司令C.G.E.曼纳海姆的姓命名,所以叫曼纳海姆防线。
这条防线苏联方面总是把它吹得举世无双,甚至说比起马其诺防线来也不逊色,只是法国是欧洲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国,也是几乎耗尽了国力才修成了马其诺防线,芬兰一个只有300多万人口的小国,怎么可能修成可与马其顿防线并称的防线?这种讲法光从逻辑上来讲也根本讲不通。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系主任康登在他所写的苏芬冬战的专著《俄芬冬季战》(星光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第34页,对这个问题作了专题说明,大家终于可以了解真相了:
“所谓‘曼纳海姆防线’不可攻破一说,纯是苏联宣传造成的假象,苏联这样做就是要为其大规模入侵芬兰时所表现的无能和失败寻找遁词。曼纳海姆防线无论是在纵深方面还是在防御工事方面,都不可与‘马其诺’防线或者‘齐格飞’防线相提并论。事实上,防线上的66个机枪掩体中,44个是在1920年代陆续建设的,而且建造选位皆有误。其它22个虽属新建,但正如战争所证明的,经不过重火力的轰炸。正如曼纳海姆自己所过:‘真正的曼纳海姆防线是站在雪地上的芬兰士兵’”。
这条防线苏联方面总是把它吹得举世无双,甚至说比起马其诺防线来也不逊色,只是法国是欧洲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国,也是几乎耗尽了国力才修成了马其诺防线,芬兰一个只有300多万人口的小国,怎么可能修成可与马其顿防线并称的防线?这种讲法光从逻辑上来讲也根本讲不通。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系主任康登在他所写的苏芬冬战的专著《俄芬冬季战》(星光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第34页,对这个问题作了专题说明,大家终于可以了解真相了:
“所谓‘曼纳海姆防线’不可攻破一说,纯是苏联宣传造成的假象,苏联这样做就是要为其大规模入侵芬兰时所表现的无能和失败寻找遁词。曼纳海姆防线无论是在纵深方面还是在防御工事方面,都不可与‘马其诺’防线或者‘齐格飞’防线相提并论。事实上,防线上的66个机枪掩体中,44个是在1920年代陆续建设的,而且建造选位皆有误。其它22个虽属新建,但正如战争所证明的,经不过重火力的轰炸。正如曼纳海姆自己所过:‘真正的曼纳海姆防线是站在雪地上的芬兰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