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王吧 关注:469,190贴子:6,034,369

木头:西北军的抗日传奇(连载)-纪念真正的抗日英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木头:为纪念真正的英雄 ......
第一部分
冯玉祥(1882.11.6—1948.9.1),民国时期著名军阀、军事家、爱国将领、著名民主人士;原名冯基善,字焕章,原籍安徽巢县(今安徽省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人,寄籍河北保定;国民**军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之结拜兄弟。
西北军五虎将: 张之江、李鸣钟、宋哲元、鹿钟麟、刘郁芬。
西北军十三太保:石敬亭、孙良诚、韩复榘、石友三、孙连仲、刘汝明、佟麟阁、张自忠、冯治安、吉鸿昌、张维玺、梁冠英、郑大章。
西北军作为冯玉祥将军一手创立的部队,在军阀混战中被把兄弟蒋介石分化瓦解后,冯将军曾一度利用余部组织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结果又是在蒋日的前后夹攻后归于失败,同盟军残部被自己的昔日部属宋哲元收编,改编成为国民党29军,此军在抗日战争之前的长城抗战中曾大显身手,取得了喜峰口大捷,29军大刀队令日寇听了闻风丧胆,在全国可说是闻名遐迩,作曲家麦新创作了以29军大刀队为原型的《大刀进行曲》到如今仍是百唱不衰。
抗战的第一枪是以宋哲元为代表的西北军—29军打响的,从此掀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原西北军将领张自忠,孙连仲,庞炳勋,池峰城,黄樵松等浴血沙场,谱写一曲西北军人可歌可泣的战斗篇章;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更是身先士卒,最后以身殉国,为中国抗日战场牺牲的最高长官之一(另一位是川军的集团军司令李家钰将军);以高树勋为代表的西北军旧部为了民族大义,毅然处决了准备投降日寇的西北军老长官石友三,继续坚持抗战;黄樵松将军抗战中率领西北军部队血战南阳城七昼夜,多次击退日寇的猛烈进攻守住了豫南重镇;杨虎城将军为代表的西北军在杨将军被扣软禁的情况下,部队在孙蔚如,孔从洲等将军的带领下血战中条山,保卫黄河天险,保证了古都西安的安全。
大约统计了一下西北军将领在抗战中殉国的有: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冯安邦,武士敏等军级将领。



1楼2012-06-06 14:53回复


    2楼2012-06-06 14:53
    收起回复
      敬礼


      3楼2012-06-06 14:58
      收起回复
        第二部分:西北军的抗日故事(抗日前期)


        4楼2012-06-06 15:02
        收起回复
          第二部分:西北军的抗日故事(抗日前期)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孙蔚如积极请战,誓与日寇血战到底!抗战请求得到批准。7月21日,孙蔚如与38军的17师(师长赵寿山)、177师(师长李兴中)之529旅(旅长许权中)、直属教导团(团长李振西)在陕西三原誓师,宣誓:“我为中华生,我为中华死!坚信抗战必ぃ 乃揽拐降降?”官兵们士气高昂,热血沸腾,当日开赴抗战最前线。24日17师抵达河北深县,8月2日奉命进驻保定布防。在保定以北之漕河车站至新安镇一线阻击日军。529旅、教导团随后到河北正定。
          9月中旬,17师与南犯的日军在漕河正面防线展开激战,阵地反复易手,日军始终无法跨过17师阵地,遂向17师左翼友邻部队进攻并突破他们的阵地。为避免被日军包围,24日赵寿山将部队撤至阜河一线继续阻击日军,战斗中毙伤日军数百人,自己也有重大伤亡。随后部队转移至石家庄以东的晋县一带收容整顿。
          


          5楼2012-06-06 15:03
          收起回复
            第三部分:(抗日中期)
            保卫中条山
            中条山位于黄河之北,横亘于山西南部,东接太行,西连稷山,长三百余里,宽一百余里,距离黄河最远的距离不过25公里,山河之间是一条狭长的三角地带,有芮城、平陆两县;山的西北端,是蒲州城(永济县城)、西南端是风陵渡。山的北面,为日军重兵把守的运城。可以说,它是黄河的一道天然防线,成为日军进攻陕西、河南的天然屏障。抗战初期,这道中国的“马奇诺防线”---也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在黄河以北的最后一块土地,随时都有被日军突破的危险!中条山下,一场历时近三年,惨烈异常的拉锯战开始了。
              1938年5月3日,当西线抗日的形势到了十分危急的时候,孙蔚如毅然命令李兴中师长带领177师、独立47旅,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永济、临晋对日军作战。
            他们到达永济后,在县北的东张村一带修筑工事。5日晚,日军携带精良武装偷袭177师,从东吕村北与177师前哨部队的遭遇战,到围歼张营村的日军,再到周吴沟内对日军的伏击,我军直打得日军尸横遍野。这是西北军独立抗战的第一场战斗,大获全胜,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首战张营告捷后,他们又浴血吴王渡、北袭万泉、夜取河津、占领荣河、攻克虞乡车站、收复虞乡县城、袭取安邑,先后收复晋西南的十三个县,逼迫日军退守运城。西北军抗日伊始就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7楼2012-06-06 15:06
            收起回复
              1938年6月,38军升格为31军团,下辖教导团、骑兵团、38军(军长赵寿山)和96军(军长李兴中),每军以一个师和一个独立旅编成。
              1938年7月22日,孙蔚如率领3l军团的在陕部队渡过黄河,进驻晋南的中条山。随着17师(师长赵寿山)、177师529旅(旅长许权中)的归队,兵力达二万余人。
              1938年8月8日,三千多日军从运城方向扑向永济,开始了对中条山的第一次扫荡。黎明,日军十几门大诙杂兰贸峭獾奈揖老呖剂伺诨鳎?架飞机也盘旋掷弹。从中条山下的西姚温到黄河岸边的永乐庄,中国军队20多里的防线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永济保卫战开始。
              31军团历经东原阵地战、尧王台争夺战、逆袭西姚温、栲栳镇的敌后战、喋血蒲州城等激烈战斗,歼敌千人。战斗中,涌现了副团长杨法震率机枪手开道、 300壮士杀开血路;逆袭西姚温,张希文营与日军肉搏一昼夜,全营殉国的英勇壮举。在永济失守后,教导团又在第二道防线---韩阳镇坚守了十余天,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遵照命令,9月初撤出韩阳镇。至此,永济战役结束。
              永济失陷,韩阳撤兵,从局部上看是中国军队的失利;从战略上讲,为中国军队争取到了时间和空间。永济保卫战,我军以劣等武器、以较少的兵力与之作战,打掉了鬼子的骄狂之气,提高了我军的抗战勇气。永济战后,中国军队各部已集结到位,中条山防务也基本就绪。日军虽然占了永济和风陵渡,但惧于中国军队的中条山防线会断其后路,仍然不敢举兵渡过黄河。
                在随后的9月、11月、1339年1月、3月,他们又击退了日军对中条山的四次扫荡。
              


              8楼2012-06-06 15:07
              回复
                复制粘贴有意思?


                IP属地:湖北9楼2012-06-06 15:07
                收起回复
                    第四部分:(抗日后期)
                    杨虎城将军留下的西北军在抗战中的光辉历史
                  茅津渡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茅津渡过河后便是崤山,占领崤山,可北控山西,东据河南,西进关中。6月6日凌晨3时许,日军兵分九路向中条山发起猛烈的进攻。初始我军的芮城、平陆、茅津渡等阵地相继失守,我38军、96军被日军割裂开来,我96军军部、177师、独47旅、独46旅被围,形势万分危急,赵寿山临危受命,制订了新的作战方案,要求各部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敌周旋,伺机破敌。17师一部分官兵在敌后的秘密穿插,17师主力在茅津渡以西地区向日军的进攻;孔从洲的独46旅率先成功突围到平陆以北,打乱了日军的部署,其它被围部队抓住有利时机,也都突出重围,使得战局趋于好转。
                  到6月11日,李兴中军长、陈硕儒师长率96军主力177师杀回陌南镇,击溃日军;46旅封锁平陆境内的南北要道;友军用炮火封锁了黄河河道,骄狂一时的日军被中国军队四面围住,6月12日黄昏,中国军队从东、西、北三面向日军发起全面攻势,在茅津渡击溃了日军。6月21日,日军退出中条山,此次以我伤亡近7000人、毙伤日军万余人的战绩取得巨大胜利。战后,第四集团军被誉为“中条山的铁柱子”;媒体感叹:“西北整个得以安定,皆赖我第四集团军英勇将士在黄河北岸艰苦支撑所赐……”。
                    西北军又粉碎了9月、10月、11月、12月日军对中条山的四次小规模扫荡。
                  1940年4月17日,日军又聚集了一万多人对中条山大举扫荡。这场“望原会战”的战事是第四集团军与日军的又一次殊死搏斗。这次保卫战,我军充分运用了游击战,运动战。38军在望原、毛家山一带与日军血战三日后,诱敌深入到望原,96军的177师在平陆以北地区夹击日军,破坏公路,有力的配合38军在望原对日军的打击。26日,我军由四个方向向日军发动全面反攻,27日拂晓,日军全线动摇,狼狈逃窜。“望原会战”持续十数日,以中国军队大捷而结束。
                  1945年9月18日,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在武汉了接受日本第六方面军的投降。
                  由于西北军在中条山牢牢地钳制住了日军的进攻势头,陕西和整个大西北才得以确保。1940年10月,第四集团军被调离中条山,到中原战场参战。半年后, “晋南会战”失败,中条山失守。但此时的日军已是强弩之末,无力扩张渡过黄河。第四集团军在日军凶焰正盛时力挫敌锋,保卫了大西北的国土和民众免遭日军践踏蹂躏!
                  抗战八年中,西北军一直战斗在抗日最前线,高举抗日大旗,与日军浴血奋战,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战斗中实现了杨虎城将军的抗日愿望。


                  13楼2012-06-06 15: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