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徐锡年 发布时间:2006-06-27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自动化 上海200233)
摘要:依据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观,从自然科技发展史与现代科技发展动向视角,对《周易》与由其衍生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比较与总结,探讨《周易》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性。
关键词: 周易 数学模型 知识形态 现代科技 可持续发展
Discussion on Consecutive Development of Zhou Yi
Xu Xinian
(Dept. Of Automation Of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3)
Abstract:In accordance with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by the views of natural scientific developments and trends of modern scientific developments, the writers make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conclusion on Zhou Yi in the fields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Zhou Yi, mathematic modules, knowledge configuration,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ecutive development.
哲学是科学皇冠上的明珠。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与科技发展进步史说明,若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水准能领先于他国,其背景必定是依托卓有成效的哲学成果。
在14世纪前,中国古人发现、发明或首创了堪称当时世界一流的众多科技成果。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主编的“中国科技发展史”有7卷34分册之多就是明证(本文主要论述与《周易》相关的古代科技成果,下同)。若要问其哲学背景,相信绝大多数中外学者的答案是《周易》。近代科学技术的许多重大发现、发明时常能在《周易》中得到启迪或诠释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周易》被公认为博大精深、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周易》原本是用于卜筮的书,因此又有宣扬迷信,宿命论的说法。面临对《周易》褒贬毁誉反差如此之大的现象,应该以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先生的一句名言“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来加以明智地理解。由于以往没有对《周易》究竟如何有效地应用开发于自然科学进行过深入全面的探讨,并进行能取得共识的科学定性,因此产生长期笼罩在《周易》身上的各种神秘的光环与疑云的现象自然是合理的。
作为已进入21世纪的炎黄子孙理应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观的科学态度,从人类文明进步史与自然科技发展史的视角,依据近代科学知识与科技发展动向,对《周易》以及有关古代科技成果作实事求是地分析、比较、再认识、扬弃、正本清源地总结、给出现代理解,并探讨其在自然科技领域中的可供应用开发性与可持续发展性。本文将通过对古今东西方科技研发过程的异同比较与分析,从两个方面深入探讨;(1)《周易》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知识构成;是怎样通过对阴阳变量的正确定位,来有效地应用开发于自然科学与探索自然规律的。(2)对古籍中先哲们总结其成功实践经验所采用的文字诠释、口诀、以及“理、象、数”模型等三种不同形态的知识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指出被今人视为“天书”的“理、象、数”模型是具有近代科技意义的广义数学模型,能描述自然规律,至今仍有实用价值。从而在阐明《周易》与有关古代科技成果的知识构成、应用、认知的特点与缺点,以及先哲们在总结其成功实践经验形成知识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周易》作实事求是地科学定性,还其本来的科学面目,旨在把对《周易》的研究纳入科学理性的轨道,推进其可持续发展。
1 《周易》是卓有成效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古今中外各民族的人们生活在地球上必然要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其最根本的活动是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旨在向大自然争取更大更多的自由,从而发现、总结、发展了目的与功能类同而知识形态各异的哲学与科学技术。文[1]中的一段话,说出了哲学的本质与功能,“哲学的本体是认识论,归根到底是为人类提供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认识论的方法的,而且总积淀为认识论”。(第 256页)因此,优秀的哲学成果必定能有效地指导与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发展。